APP下载

石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2019-02-11褚雅红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乔木林经济林石窟

褚雅红

(潞城市水利局)

石窟小流域位于潞城市西北部店上镇,距市区约15 km。流域总面积4 026 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 521 hm2,占总面积87.46%。由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状况,2016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太行山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市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小流域概况

1.1 自然条件

1.1.1 地形地貌

石窟小流域大地貌类型属北方土石山区,小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海拔高差比较大,地势起伏,沟窄坡陡,沟道呈树枝状展布,丘陵突兀,沟壑纵横。地理上位于太行山复式背斜隆起带,西部为沁水坳陷,出露地层为奥陶系及第三系、第四系沉积物,其中奥陶系中统沉积厚度560 m,保存完好。

1.1.2 气象水文

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热同期,秋季凉爽短暂。据资料,年均气温9.2℃,极端最高气温33.9℃,极端最低气温-13.4℃,年≥10℃以上积温2 800-3 400℃;年均降水量534.2 mm,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极不均衡,6-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年日照时数2 486 h,无霜期170 d,最大冻土深度89 cm。由于降水集中,雨型多属暴雨,沟道的径流以季节性洪水为主,量小峰高,陡涨陡落,来势凶猛。

1.1.3 土壤植被

流域地面主要组成物质为红黄土母质,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以山地褐土为主,一般土层厚度大于20 cm以上。地表植被主要有用材林、经济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约40%左右。用材林以杨树、柳树、松柏、刺槐为主;经济林以核桃为主,苹果、梨、杏次之;灌木以黄刺梅、荆条、棠梨等为主;草类以蒿类为主;农田中栽培的农作物以冬小麦、春玉米、谷子等为主。

1.2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涉及马江沟、柳江沟等8个行政村,总人口4 394人,均为农村人口,人口密度125人/km2。人均耕地0.55 hm2,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及油料,年粮食总产3 855 t,人均产粮877 kg。年农村经济总产值2 505.5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59.60万元,林业产值38.55万元,牧业产值84.80万元,副业产值1 522.6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 552.8元。

1.3 土地利用情况

据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详查资料,石窟小流域现有耕地面积2 416.03 hm2,占总土地面积60.01%;林地面积1 033.18 hm2(乔木林238.43 hm2,灌木林520.67 hm2,其他林地274.08 hm2),占25.66%;其他草地168.66 hm2,占4.19%;村庄326.75 hm2,占8.12%;采矿用地20.39hm2,占0.51%;公路22.34hm2,占0.55%;铁路17.87 hm2,占0.44%;河流水面20.99 hm2,占0.52%。

1.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情况

据调查,石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 521 hm2,占总面积87.46%,年均土侵蚀模数3 560 t/km2,总体上属中度侵蚀。其中,轻度侵蚀915.96 hm2,占水土流失面积26.01%;中度侵蚀2 416.03 hm2,占68.62%;强烈侵蚀189.05 hm2,占5.37%。

根据现场调研,经过多年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面积达948.80 hm2,治理程度26.95%。流域90%以上的耕地已改造为梯田,林地以天然林为主,人工栽植乔木林较少,宜林荒坡多为稀疏灌草,植被覆盖率低,难以有效控制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2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制定

石窟小流域被列为重点治理项目区后,我们根据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生态建设需要,确定了水土保持思路:以宜林荒草地和疏林地生态改善为引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林、经济林营建改造,边远山区实行封禁自然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经济结构,在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同时,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推进。建设目标:治理度达到70.75%,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年减少土壤流失量2.05万t,增加水资源涵蓄量219.17万m3。具体治理措施:坡改梯12.66 hm2,整治沟地12.03 hm2,栽植侧柏林98.28 hm2,种植油用牡丹25.48 hm2,连翘28.82 hm2,封禁生态自然修复784.20 hm2。为便于开展生产,新建改造生产道路1.37 km。

3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3.1 农田工程

3.1.1 坡改梯

将小流域内目前地面坡度为5°-10°的缓坡耕地12.66 hm2,用推土机将其修成土坎水平梯田。

3.1.2 整治沟地

石窟小流域内有一支沟,流域面积0.84 hm2,沟道比降4.28%,沟道长度700 m,土层厚度大于20 m。沟道现状以自然荒草地为主,林草覆盖率低,零星分布有当地村民开发的耕地,地块小且不连片。在整治沟地工程实施中,为与现有耕地集中连片,采取挖高垫低、修建排洪渠方式进行整治,以形成沟坝地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经整治,连片新增耕地12.03 hm2。

3.2 经济林

3.2.1 油用牡丹

在石窟小流域内,共在2个村栽植油用牡丹25.48 hm2,其中北村10.83 hm2,温村14.65 hm2。秋季整地,春季栽植。整地方式为:圆形穴坑,穴径0.4 m,穴深0.4 m;鱼鳞坑,长径1.0 m,短径0.6 m,坑深0.6 m。采用2年生优质苗木,苗高30 cm,根长20 cm,裸根蘸泥浆栽植。

3.2.2 连翘

连翘属灌木树种,具有耐旱、耐寒、根系发达等特点,药用价值高,适宜荒山荒坡,近年来将其作为经济林栽培。共栽植面积28.82 hm2。采用鱼鳞坑整地,品字形排列,选用2年生苗,苗高0.6 m,地径1cm,株行距1 m×3 m,每穴2株。

3.3 乔木林

在石窟小流域的荒坡,营造水土保持乔木林。树种选择耐旱、耐寒、耐瘠、适应性极强的侧柏,共在5个村实施面积98.28 hm2,其中弓家岭3.13 hm2,柳江沟8.15 hm2,曹家庄47.52 hm2,北村10.85 hm2,赤头28.63 hm2。鱼鳞坑方式整地,纯林,株行距2 m×3 m。苗木规格为苗高0.8 m,地径0.5 cm。

3.4 封禁治理

共实施封禁面积784.20 hm2。在规划的封禁区树立标志牌,并在涉及村庄制定乡规民约,全年封禁,村民共同遵守,严禁放牧破坏植被。

4 综合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核算范围为新修梯田、沟坝地增产的粮食,经济林增加的收益及乔木林增加的木材蓄积量等。根据相关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结合石窟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新修梯田和沟坝地按2 a、经济林按6 a、水保林等按15 a产生直接效益计算。当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全部稳定发挥效益时,按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可达2 633万元。

4.2 生态效益

规划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治理度可达70.75%。经计算,当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稳定发挥效益时,每年可以新增保土量2.05万t,保水量219.17万m3。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侵蚀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

4.3 社会效益

石窟小流域通过重点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荒山荒坡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林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可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有效调整,增加农民二次创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乔木林经济林石窟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抚远市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乔木林郁闭度与林下天然筇竹林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研究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林分特征值六株木法测定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