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矿区关爱、教育、培养民族员工的探索与实践

2019-02-10张连营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文化引领

张连营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122-01

摘 要 随着山东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新矿集团于2005年来到了新疆伊犁,对这片热土进行了开发建设,先后投资建设了一矿、伊新煤业、新天煤化工、机械加工制造、建材加工、地产开发,物流贸易等大中型项目,在伊犁形成了以煤、煤化工为龙头的产业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到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文化引领 培训培育 关怀发展

一、注重文化引领、精神上传承、纪律上约束

(一)文化上引领

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地区,有着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因为现代化企业的进驻,企业文化势必与传统民族文化发生碰撞和摩擦。伊犁能源公司通过开展“亲情矿区、展现自我、自信工作,共建家园”系列活动,“五四”征文活动,“憧憬千万吨智慧矿井立足专业早日成才”活动和感恩企业、珍惜岗位,我为矿区献青春”演讲比赛活动,营造出伊犁矿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他们能够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风俗等差异,在整个伊犁矿区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

(二)精神上传承

伊犁能源公司对新入矿的少数民族员工先从“做人” (做一名企业合格的员工)做起,及时进行企业价值观的教育,先后开展山东能源明德立新、包容超越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矿集团优良传统教育、伊犁能源企业文化精神教育,同时为他们指定一个老员工做师傅,言传身教,使新矿集团敬业、勤奋、诚信、创新的矿工精神和团结拼搏、追求卓越、艰苦奋斗、务实开拓的企业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三)纪律上约束

少数民族员工全部信奉伊斯兰教,由此带来的文化差异、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无法适应在企业里工作和生活。结合实际对新入矿的对少数民族员工及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和矿山各类规章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的学习,从安全管理上、劳动纪律上和文化生活上进行灌输相关的条文,使他们明白哪些是禁止做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协同做的,做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必须做到执行命令,听从指挥。对违犯劳动纪律的少数民族员工同汉族员工一样进行同等的处罚,享有同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二、政治上培养、技术上培训、人才上培育

(一)政治上培养

按照“政治上充分信任、组织上大力培养、工作上放手使用”的原则,大力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维族员工艾克巴尔江成为伊犁能源公司的工会代表,积极发挥着企业与少数民族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处理矿区附近村民因牧场紧靠煤场而受到轻微污染的纠纷中及时化解了民族矛盾。他们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又是企业的代言人,维护了企业在疆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因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带来的交流障碍,在处理与地方民族事务、化解矛盾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二)技术上培训

由于边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针对少数民族员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思想不够统一,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的现象,先后开展了管理、科学工作方法、业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课程和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目前对新招员工一律到老区实现半年后,再入矿进行系统培训;同时针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少数民族员工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成长上培育

伊犁能源公司为帮助少数民族员工成才,伊犁一矿制定了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的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全矿青年中开展区队开展金牌师徒活动、月度技能比武大赛、“五.四”征文活动、“憧憬千万吨智慧矿井立足專业早日成才”活动、感恩企业、珍惜岗位。对于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少数民族员工,将提拔为管理人员,给予其行政职务,促使他们在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上进一步提高,成为独当一面的基层管理者,在各类先进评比、职称评聘等方面,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员工。

(四)语言上学习

多数少数民族员工由于生活在偏远乡村,与家人使用最多的是本民族的语言,与外部交流较少,所以普通话的听、说、写的能力较差,特别是给在井下这样一个高危行业中的执行正确的操作带来了安全隐患。拥有维族和哈族员工较多的伊犁一矿2009年与当地琼博拉乡共同举办了《我爱汉语,我爱琼博拉乡汉语大赛》活动,推动了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积极性。

三、信仰上尊重、风俗上遵循、生活上关怀

(一)信仰上尊重

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上尊重就是对其民族的尊重。伊犁一矿做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针对少数民族员工较多的现况,筹建初期就设立了清真食堂,专门招收清真的厨师,配备了丰富的清真食品,加强了对清真食堂的管理,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在矿区能够吃上与家里一样的饮食。

(二)风俗上遵循

在伊斯兰传统的节日期间,伊犁一矿根据党的民族政策的要求,及时给予宗教信仰的维族、哈族员工进行放假,即使是遇到生产任务较为繁重的时期,也会让他们按时休假,让他们欢乐地度过属于自己民族的重大节日。在伊斯兰传统节日古尔邦节,伊犁一矿的工会组织纷纷登门给过节的少数民族员工“拜年”,为他们送去花油、面粉、水果等慰问品。

(三)生活上关怀

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在矿工作的2名困难少数民族员工家庭,送去慰问金2000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爱与温暖。企业不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员工座谈会,听取和采纳少数民族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了少数民族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伊犁能源公司通过采取各类有效的举措,使少数民族员工成为了民族团结的拥护者和企业外部形象的维护者;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成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成为了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能手。他们忠诚企业,爱岗敬业,提升自我,追求卓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家庭的脱贫致富,与企业的汉族员工共同谱写着“民汉一家亲,都是山能人”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为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引领
拍卖峰会热议“文化引领”
关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文化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