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昌图县赵家沟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9-02-10王唯存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2期
关键词:岩组大理岩闪长岩

王唯存

(吉林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 区域地质特征

天山~兴安地槽区是该矿的主要区域地层分区,二台岩群盘岭岩组(下古生界奥陶系)以及烧锅屯岩组和黄顶子岩组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出露,岩性特征属于夹碳酸盐的酸性以及中基性岩石类型,在隆起区域出露[1]。泉头组(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建造特征属于陆源碎屑沉积,在坳陷区域进行分布。该区的构造呈现北东~北北东向进行展布,区内的Ⅱ级构造单元(两个)由郯庐断裂系进行划分,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主要分布于东侧区域,而松辽坳陷主要分布于西侧区域。岩浆活动在区内非常的突出,呈现广泛的分布特征,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以及燕山期形成的超浅以及深层侵入岩,出露特点呈现岩株状以及岩基状特征,在隆起区域分布,发育非常突出的脉岩特征[2]。

超壳断裂(两条)以及岩浆活动作用对该区的褶皱构造形成很大影响,破坏和改造早期的构造行迹,构造残片是下古生界地层主要特征,同时存在不同期次变形叠加作用,盘岭背形以及张家沟背形与歪桃山向形市区内的主要褶皱特征,下古生界地层是其主要的组成,展布空间上呈现北侧向南侧进行倾斜,然而两翼的褶皱位置多表现为残缺不全或者不对称的特征[3]。区内具有非常突出的断裂构造,除外超壳断裂(两条),有一组呈现平行特征的断裂分布于隆起区域,其主干为深断裂,断裂系呈现北北东向进行展布,中生代以来断陷盆地沉积以及岩浆活动均受其明显的控制。同时区内还有南北向和北西向的一组断裂构造发育,区内矿化集中区域主要受控于北北东向构造以及北西向二者相互交接位置。

2 地球化学特征

TAgAu-1以及TAgAu-4组合异常具有非常好的连续性,且分布面积广泛,分布特点呈现带状北北东向展布,具有明显的异常浓集分带中心,矿化带和浓集中心在位置上具有非常好的吻合度。

单元素的Ag、Au异常呈现零散的分布特征,展布特点呈现北北东向斜列特征的断裂带分布。0.55×10-6是Ag异常的最高值,33.00×10-9是Au异常的最高值。通过探槽揭露,银、金矿化异常在区内表现为不同的特征,闪长岩以及大理岩与含碳破碎蚀变岩和大理岩相互交接的部位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3 矿化体特征

有2处银矿化体在该区被发现,同时有2处金矿化体在区内被发现和1处铜矿化体,破碎蚀变岩是金、银矿化的主要特征。

3.1 Ag矿化体特征

Ag-1矿化体:在西山屯Ⅵ号破碎蚀变岩带中进行分布,通过TC19探槽进行控制,破碎带有约3.50m宽,有250m被揭露,硅化蚀变岩较为突出,普遍存在褐铁矿化。

Ag-2矿化体:主要在袁家沟Ⅹ号破碎蚀变岩带内进行分布,破碎的含碳大理岩在带内分布较多,黄铁矿呈现浸染状特征,有约2m的宽度,有50m被控制。

3.2 Au矿化体特征

Au-1矿化体:由TC5槽控制,破碎蚀变岩宽2m,延长大于20m,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可见褐铁矿化及少量方铅矿化等。

Au-2矿化体:由TC6槽控制,破碎蚀变岩带宽4.6m,延长大于20m,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见褐铁矿化。

3.3 Cu矿化体特征

该矿体在田家油房北山地区分布,群盘岭岩组(下二台岩群)以及和柳树屯单元变质闪长岩相互交接的石英绿帘石岩内产出明显的铜矿化,带内存在0.50m的宽度,有约硅化蚀变岩25m长,孔雀石分布较少。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成矿控制因素

4.1.1 构造条件

①北向向展布的构造带以及北北东向的深大断裂二者相互交接的位置,对矿化体产出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②次一级的深断裂(北北东向)的平行断裂带,分布于隆起区域,对区内的银矿化体以及矿化蚀变带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③超覆侵入断裂叠加存在于黄顶子岩组(奥陶系)以及石英闪长岩体(印支期)接触带上,同时有不同性质的层间破碎带以及复合断裂等叠加,对区内银矿化富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1.2 岩性条件

侵入特征在黄顶子岩组与石英闪长岩接触部位非常突出,其中泥质以及钙质和碳质等非常突出,具有较为活跃的化学性质,热液容易对其进行交代,因此,在绢云板岩以及大理岩和接触断裂带区域是矿化体的主要出产出部位,且具有高强度的矿化特征,与石英闪长岩内的断裂裂隙矿化特征相比,规模不大,且具有较低的矿化强度特征。

4.1.3 岩浆岩条件

地壳深部是早期侵入石英岩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成矿元素丰度。在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石英闪长岩周边断裂带侵入晚期的脉岩,知识热液蚀变作用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促进区内成矿。

综合分析浅成低温热液型是该矿的主要成因类型。

4.2 找矿标志

4.2.1 地质前提

①次一级的NNE向深断裂旁侧平行断裂带和交汇NW向断裂带的位置,找矿园景区主要为构造突出的活动部位。②夹盐酸盐的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黄顶子岩组(奥陶系),是找矿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夹变质粉砂岩与板岩的大理岩,具有较高的碳质和泥质,和接触中酸性侵入岩的区域对找矿极为有利。③频繁发生中生代岩浆的区域,特别是,不同期次,性质各异的小侵入体和发育脉岩的构造岩浆杂岩带,对成矿极为有利。④复合构造带具有多期次的构造活动特征,同时热也蚀变叠加呈现不同的强度与类型,对矿化富集非常的有利。

4.2.2 直接找矿标志

①赤铁矿化明显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带。②蚀变带呈现黄铁绢云岩化。③构造角砾岩带硅化特征比较明显,不同蚀变带受线型分布叠加带。④破碎带呈现明显的硅化以及铁矿化等。

猜你喜欢

岩组大理岩闪长岩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工程地质岩组分层水工编录法在南山坪矿区中的应用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吉林中部早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云南桥街水电站新近系软岩地层建坝条件分析
南太行綦村岩体中辉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广元市英萃镇一带米仓山构造岩浆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