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0王泳钦林意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论据议论文单车

王泳钦, 林意新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教育部为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参与和贯彻执行2.0行动计划,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建设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交际价值的课程任务,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以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理论为基础,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信息化平台学习相融合,构建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于一体,聚焦真实情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借助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内化知识体系[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

一、 TBLT的特殊性

18世纪末之后, 源源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认知法和交际教学法, 以及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任务型教学法(TBLT)。 上述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 却往往局限于某一时代,或仅仅适合特定的群体。 例如,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和阅读的重要性, 但伴随有“哑巴英语”的弊端。 直接教学法强调“通过说话学说话”[2], 但适合低龄的学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用性不强。 听说法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 建立起结构主义的语言观, 强调“听说为先”, 但导致读写滞后; 注重学习的形式, 忽视了学习的意义。 情景教学法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强调“整体感知”, 但忽视对语言细节的剖析, 翻译和写作能力明显薄弱。 交际教学法中的视听教学认为不影响交际的语言错误都可以不纠正, 可能形成错误的语言使用习惯, 因此,交际教学法有流于形式的空谈之嫌。

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对交际教学法的应用和发展。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和00后,思维更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期待也更高,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教学互动。任务型教学法(TBLT)提倡“在做中学”[3]64,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细化课程教学的任务:如头脑风暴法、问题解决型任务、交换观点型任务等。TBLT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设置具体任务时,需要多位一体:既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连贯性,又要考虑任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4],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置任务、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其他教学法相比,TBLT在教学理论上更丰富,但其教学效果有待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检验。

二、 TBL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 有利于达成交际目的

TBLT强调“在做中学”,是对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任务通常是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学习目标语言的目的。”[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线上和线下的交际任务,聚焦于在真实情境中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scaffolding)”[3]147。教师预先教授不同的词汇,提出一系列问题,建立主题背景,或参与阅读前的讨论等,使学习者从自身经验出发,主动去理解事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任务设计,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文化素养与未来工作的关系,弥补语言交际能力的不足,具有实际意义。

2.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可能面对的话题和面临的交际场景,使学生感受话题和场景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情景表演,这会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6]将教学活动聚焦于真实情境,可以促进知识、技能和交际目标的完成,提高学生的素质。

3.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下文简称《量表》),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了9个等级,并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根据《量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属于提高阶段(中级学习者)。依据《量表》进行任务评价,来检验教学效果达标的程度,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智慧教学”的优势,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三、 TBL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为例,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版),对第三单元Digital Campus(数字校园),B篇Too much of a good thing—A real addiction(过犹不及----真正的成瘾),设计线上和线下的交际任务、进行任务评价,过程如下。

1. 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有利于TBLT的实际应用。以分级教学班A班学生为目标群体: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习惯TBLT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感悟和品读能力;能就生活中常见的话题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地收集、处理信息和自学的能力。“数字校园”这一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课外补充阅读、做笔记,分析、理解、归纳所读内容,积累了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素养。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生活和影响的分析,引出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如共享单车的利弊。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因为个人经历或情感因素,观点不一定客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增强学习体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2. 任务过程

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思路。学生使用“脚手架”“在做中学”,有利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在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思辨能力和协同合作的能力,达到衔接手段多样、语义连贯的教学效果。设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形成有效的语言意义,“主观意义的形成规律,可以说是语言由具体的客观意义形成,到较少的抽象主观意义,再到更多的抽象主观意义的动态规律”[7]。以本单元为例,知识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论点、论据的写法,以及衔接词的用法;区分“观点和事实”(opinions and facts),利用所学知识阐述社会热点,如共享单车。技能目标是学生能够分析大学数字生活的优、缺点,并用口语产出。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写作手法,使用“观点和事实”完善论点和论据,以开始更有说服力的议论文写作(以读促写)。素质目标是学生拥有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分析国内外新闻报道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同合作的能力。本课程任务是议论文写作,要求契合“数字校园”的单元主题,且依托单元素材引出“大学生在路上”的数字化校园生活的主题,完成单元产出(英语辩论)的前期准备。同时,在阅读篇章过程中总结议论文的写作手法,达到“以读促写”的单元课程子目标。

3. 教材选用和教学活动

课程任务链的设计主要包括:课前,微课视频、QQ群讨论,使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课中,翻转课堂式教学,导入(lead-in)、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任务后(post-task)、评价(assessment);课后,设置与课上议论文观点相反的写作作业,准备辩论,提升难度,关注准确度和复杂度。

(1) 课前,搭建“脚手架”。课前为线上任务,学生自行观看微课,习得“观点和事实”,搭建知识“脚手架”。微课依托教材76页Text B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A real addiction第1~3段,观看后完成微课作业:初步撰写论据(共享单车的3个优势),在QQ群内推选最有力和最无力的论据各一组,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能够显著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比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课前任务和讨论可以使学生明确观点和事实,在阅读中总结用“观点和事实”进行议论文写作的4个步骤,总结英语议论文写作使用的衔接词,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上写作做准备。

(2) 翻转课堂式教学,完成基本任务。翻转课堂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用微课中搭建的“脚手架”,以“观点和事实”相结合的方式撰写论据、完成任务,有效地实现交际目标。分以下几个环节:①复习(Review)环节:对微课中的“观点和事实”进行回顾,学生回答教师自编的选择题,激活已有知识;②导入(Lead-in)环节:观看奥巴马和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演讲视频(该内容可提前与微课一起观看),随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4~5人),阐述两任美国总统“竞选演讲”论据的优劣,强化已有的知识,掌握用“事实”支撑论点的方法,增强说服力;③任务前阶段(Pre-task),教师介绍写作议论文的4个步骤(Four Steps)。学生在线上微课中已经习得这4个步骤,在阅读中总结的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协同发展,实现“以读促写”。④任务中阶段(While-task),引出热点话题共享单车(Bike Sharing),进行“共享单车利大于弊”的写作。Step 1:提出观点(General Statement),根据节选的共享单车宣传视频,提炼观点(opinion),完成写作第一步。Step 2:提出对立观点(Counter Argument),根据节选的共享单车视频,提炼反对观点(Opposite Opinion),完成写作第二步。Step 3:用事实辩驳(Rebuttal),学生根据课前参与小组讨论形成的论据,借鉴其他小组的最佳论据,建议并改进自己小组的论据。同时,结合亲身经历,用事实说话,充分论证。Step 4:总结(Conclusion),即做段落总结,完成任务。全班推选最佳段落小组。任务详解:“观点和事实”议论文写作的4个步骤,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使用共享单车的感受,完成议论文“共享单车利大于弊”的4个写作步骤。学生通过反思数字化校园的生活,培养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⑤任务后阶段(Post-task):挑选翻转课堂式教学2~3个段落作全班展示,便于师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的师生共评环节,可以让学生观察所在小组与其他小组在写作上的异同,取长补短,解决语言、论点、论据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⑥评价阶段(Assessment):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师生根据设计的评价项目开展评价,发现知识欠缺之处,促进后续学习。

(3) 课后,拓展任务。课后进行任务拓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在线上写作平台发表一篇议论文,观点与课堂任务相反,即“共享单车弊大于利”。此任务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为提高拓展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准备下次课的小组辩论:正方观点为共享单车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共享单车弊大于利。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4. 检测教学效果

(1) 学生任务难度持续提升。针对共享单车话题,课前阶段学生讨论并初步撰写论据----利大于弊。翻转课堂上,学生借助已形成的论据,完成议论文写作----利大于弊。课后的3个任务:①完善议论文----利大于弊;②对同一话题开展深入讨论,学生撰写与课上写作任务相反观点的论据----弊大于利;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支持正方或反方,进行英语辩论。

(2) 自主学习和同伴监督。所有任务均在小组合作和同伴监督下完成,通过在线软件随机决定展示篇章和展示成员,所有学生都准备议论文的论据。课前每人写3个论据,小组总结最好的3个论据,在QQ群内供大家讨论,进行初步思辨。课堂完成个人论文写作,组内进行生生互评。推选展示最好的论文,师生共同评价。课后写作可借助在线英文写作平台,如批改网等,鼓励学生借助数字平台发现词汇、语法和搭配等错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的监督和保障。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均可实现在线或课堂实时监督,保证教学效果。意味着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评价维度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提出反馈意见。最后,在模拟辩论环节,通过有效的口语产出,进一步检测教学效果,从而丰富议论文写作的论点和论据。

四、 结 论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秉承“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原则,在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方法的指导下,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交际任务,实现大学英语课程预期的交际目标。在实现课程交际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明确自身语言知识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书面表达上,能够就感兴趣的话题写作描述性或叙述性的短文,就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写作论述性短文,能够阐明观点,达到《量表》五级、六级的要求。交际目标上,共享单车等话题能够帮助学生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有理可讲。议论文写作是未来需要的重要技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学习者们共同塑造任务,而非任务塑造学习者,因此应该对语言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加以关注。”[9]而TBLT教学法致力于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课堂强调教师以TBLT理论为指导,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设计英语课程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论据议论文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飞吧,单车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