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因应

2019-02-10王泽慧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曾 睿, 王泽慧

(福建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逐渐占据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翻转课堂正是信息技术浪潮漫延至教育领域后被顺势引入高校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这一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迈阿密大学“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真正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萨尔曼·可汗的在线“可汗学院”建立之后,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关注学生的自身需求和学习兴趣,改变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动地自主学习,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1],一方面迎合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互联网日常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适应了“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

一、 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的素质提升、更加有效的能力拓展,与现代大学教学人本化、多元性的特点相互融合,与现代大学教育包容性、开放性优势相得益彰,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了良好的施展空间。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因为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的普及应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成为一个更为开放的信息流通环境。学生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是通过互联网在课前预先完成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而变成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教学课件和视频中的学习视频不会像传统课堂内容那样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消逝,而是可以被学生永久保存下来,随时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来自主决定自己观看课件内容的重复次数和学习节奏。在课堂上带着课前学习遇到的困惑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从一个传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翻转课堂上的主动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合作并寻找解决方案的参与者、合作者与研究者。学生根据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讨论和交流的结果,获得交互式的感知体验,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困惑的问题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实际上正是一个不断调整自我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

2. 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以“一对多”的形式向学生直接讲授、单向传递知识。被动接受内容的方式使学生难以找到自己习惯和喜欢的兴趣点,形成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想学内容之间的严重错位,师生之间是一种知识灌输者与被动接受者的关系。而翻转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观看视频或课件的进度由学生自己安排把控,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也由学生提出问题、想法来启动,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在独立解决完成自主选择的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来建构其知识体系,或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任务形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成员间以交流、协作的方式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由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逆转: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2]。在此模式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拥有了主动权和话语权,并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起和谐的新型师生平行关系。

3. 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支撑。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对教育进行变革与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形态[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教学模式倡导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为高校教师自主将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信息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工具和支撑环境,教材的多媒化、资源的网络化、环境的虚拟化等只是信息化教育的外在特征,其内在特征则是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尽管自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我国以来,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真正将之付诸实施到课堂教学中的学校仍属凤毛麟角。究其原因,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果不认真应对,将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其进一步推广。

1. 技术支撑平台的挑战

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翻转课堂模式,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平台支撑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①技术要求的硬件仍不完备。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在互联网环境下获取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拥有数字化终端设备和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对有些来自经济困难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显然仍然难以实现,而很多大学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利用率也不高,无法满足翻转课堂的硬件要求。②我国当前的网络学习系统仍不完善。翻转课堂需要通过功能强大而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来实现网络教学内容向线下课堂教学的传递对接,虽然国家已经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但更多停留在硬件设施的完善上,翻转课堂的软件开发仍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学习管理的要求。③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属于稀缺品,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因此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④翻转课堂设计缺乏针对性。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和研究者主要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知识结构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只能从技术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指导;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却有着其固有的专业性,没有相应的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加入其中,显然无法提出针对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到各个专业学科课堂时就会产生“不兼容”的现象,影响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2. 跟踪反馈机制的挑战

及时跟踪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及时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前置程序是通过教学视频来传递学习内容,如果没有有效的跟踪反馈,只是一种“放羊”式的随性观看,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不会认真对待,反而对学习过程无法达成形成性监控和评估。当学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内学习时,就根本无法向教师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开展讨论,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具体实施过程,而缺乏对学生学习的跟踪反馈机制,增加了学习过程的不可控因素,忽略了对课后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从而易于沦为一种形式化过程。这种为了只是为跟形势而实施的表面文章,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课程教学内容的挑战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科学、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精度。我国当前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于仅限于部分学科甚至于只涉及部分章节,课程内容安排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传递给学生的知识点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从知识传递的载体教学视频方面看,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中习惯了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当处于类似于“独角戏”的场景制作教学视频时,现场没有了熟悉的学生来与之配合,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独自面对镜头,会觉得无所适从。教师讲解水平不能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到教学视频的质量和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另外,由于高校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士,视频制作水平并不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也很难制作出高质量的传递知识的教学视频。而当教师想要借助于网络资源时,却发现很难找得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慕课联盟、华师慕课等大多数慕课平台都是针对中小学的,中国大学MOOC(慕课)、好大学在线(CNMOOC)等大学慕课平台上的资源大都是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核心课程很少,如法学学科的16门核心课程大部分都找不到所需资源。

4. 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拥有了比传统课堂更多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料,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为宽广,老师的授业解惑不再是学生求知释疑的唯一途径,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①教师角色转变带来的挑战。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思路清晰、简便易行的学习导航体系,将知识结构、知识点清单一一厘清,并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显然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制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4]。②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由于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内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对每个带着问题来上课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很多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忽视的问题在翻转课堂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既考查了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也考验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展开互动交流的课堂组织能力。③教学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翻转课堂是建立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将决定翻转课堂实践能否顺利开展。而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对要兼顾教学、科研和家庭的大学教师来说难免力不从心。而更有一部分教师不愿改变现状,拒绝接受新生事物,由于对翻转课堂模式产生抵触情绪而阻碍其顺利实施。

三、 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应对策略

面对挑战,高校要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既要完善相关硬件和软件环境,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

1. 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翻转课堂模式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提高技术支撑水平是前提。具体而言:①补足基础的硬件设施短板。翻转课堂模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合适的终端设备。对于设备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条件。对于达不到硬件要求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来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应及时更新淘汰已经老化落后的设备,并开放机房方便学生上机学习,做到物尽其用,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②打造优质的软件学习环境。优质的网络学习系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在线上、线下的完美传递和对接。这就需要搭建一个可以与学生常用的QQ、微信等无缝对接的在线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由交互中心平台、主体、客体、工具及行为等组成的多维、立体交互式翻转课堂课前教学系统。从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交流工具、学习主体等方面提高系统的交互程度。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学生的远程监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5]。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上传资料、发布任务、答疑解惑、实时互动、管理学习。学生可以掌控进度、查缺补漏、准备问题。③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机制。一方面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及专业学科等领域的专家,自主创新开发自己的在线课程;另一方面,在力有不逮时寻求外部市场化合作,积极探索与专业教育网络资源开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制作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取长补短,帮助翻转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实用、高效。

2. 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学反馈机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推动和实施教学活动,因人制宜地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来设计具体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课前阶段,跟踪了解学生观看视频、练习测验等自学信息情况,制定有效的反馈信息表,掌握学生自己的自学评分、学生课前学习交流、学生对课前内容的建议等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前学习完成情况。在课中阶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建议、讨论成果、成果展示等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的知识内化程度进行评估。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以调查问卷、学生访谈、考核成绩等形式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困惑和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教学设计。这样,在全过程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下,可保障所得到的反馈信息真实、有效,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漏洞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深化和完善所学知识。

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因此如何选取和安排视频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理解、掌握、消化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6]。一方面,翻转课堂应合理安排知识点。知识点是教学视频中知识传递的基本单元,教师必须根据所教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对知识点进行凝练、梳理和整合,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提炼、合理安排知识点,使视频达到逻辑清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层层推进的效果。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综合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元素,精心设计符合自身需要、能够引发互动质疑、深化学习主题的问题,以具体化、多元化、趣味化、交互化的内容编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翻转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仍然对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①提升教学组织能力。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思路清晰、简便易行的学习导航体系,将知识结构、知识点清单一一厘清,并精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分成学习小组,形成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②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翻转课堂内教学任务从传统课堂的以“授业”为主转变为以“解惑”为主。教师只有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以渊博的学识、专业的讲解和自信的态度赢得学生的尊重;在课堂提高和讨论环节表现得游刃有余、应付自如。③提升教学技术水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手段。“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课程形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生发,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新事物和新形态[7]。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潮流,适时作出努力进行改变,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娴熟运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成为能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息化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