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

2019-02-10孙艳红孙彦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敏感点间歇源性

侯 艳,张 猛,孙艳红,孙彦豹,付 莹

(1.承德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神经源性膀胱属于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其引发原因多为外界直接或者间接因素导致的人体脊髓功能和结构损伤而造成的下脊髓功能障碍[1-2]。患上神经源性膀胱,可使患者出现尿潴留以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极为关注,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联合进行,以此来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达到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神经源性膀胱诊治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48.21±5.33)岁。经我院临床诊断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实施间歇导尿配合功能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无菌性间歇导尿:在进行无菌性间歇导尿之前,需要确保患者疾病情况稳定、无尿路感染且饮水规律。在进行无菌性间歇导尿时,需选择粗细、光滑均适应的导尿管进行尿道。护理人员需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间歇导尿的目、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2)膀胱功能训练:①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可采取反射性排尿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认真指引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在耻骨上区的不同部位进行叩击,达到寻找敏感点的目的,使患者在敏感点的叩击下准确排尿;②对于括约肌及逼尿肌活动不足的患者可实施代偿性排尿训练,具体采用Creda按压法进行相关训练操作,具体为:护理人员需单手由外向内在患者下腹部进行按摩操作,按摩力度需要保持均匀,通常是由轻到重。待患者的膀胱缩成球状之后,用手托住患者膀胱底,另一只手向前下方按压患者的膀胱,使患者有效排尿。

2 结 果

在本次康复训练过程中,20例研究对象的残余尿量均下降至45-95ml左右,自身膀胱容易完全恢复或者接近正常。其中11例患者形成反射性膀胱,达到自主控制排尿效果;9例患者膀胱充盈后,在敏感点叩击,可达到自行排尿效果。20例患者在膀胱康复训练过程中,均未出现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现象,也无输尿管反流现象出现。20例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训练期间,均对护士人员及康复医师的训练指导积极配合,并学会了对膀胱充盈情况的观察,达到有效掌握了对膀胱功能恢复的训练技巧。

3 讨 论

神经源性膀胱,使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上之后,容易造成患者尿失禁及尿潴留等临床现象[3]。这对患者的自我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带来不便。除此之外,患上神经源性膀胱,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尿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严重者,甚至还会致使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

间歇导尿可使患者的膀胱出现间歇性扩张,达到防止患者膀胱过度充盈以及促进患者规律排尿及排除残余尿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实施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训练依从性,达到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目的,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敏感点间歇源性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跨文化沟通敏感点管理刍议
基于NURBS直纹面拟合敏感点的空间凸轮侧铣刀轨算法优化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地铁冷却塔消声处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热泵间歇干燥最优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