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2019-02-09赵得龙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夏河板岩枣子

赵得龙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枣子沟金矿床位于我国甘肃夏河-合作地区,地处西秦岭造山带之西北缘,是夏河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富集区,已发现大中小型金矿床数十处,如阳山、寨上、大水、拉尔玛、李坝、早仁道、枣子沟等,显示出该区域巨大的找矿潜力[1]。本文以甘肃枣子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夏河-合作地区进一步开展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帮助。

1 区域地质背景概况

矿床位于夏河-合作断裂带西段南侧,区域内二叠系与三叠系海相碳酸盐、碎屑岩为主,分布面积最大,另出露少量石炭系地层。区域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也是区域主要的控矿构造之一,由大致平行展布的3条断裂带组成,金矿床受控于这3条断裂带(力士山-围当山断裂带、夏河-合作断裂带和桑曲南-格里那断裂带)。夏河-合作地区岩浆岩极为发育,以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为主,岩体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迹线基本一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花岗斑岩等为主[2]。根据区域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可知,夏河~合作断裂以北以Cu、W、Mo、Bi、Au等多金属矿产资源为主,如扎不浪可、答浪沟等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以矽卡岩型、中高温热液脉型为主;夏河-合作断裂以南则以Au、Hg、Ag等低温元素矿化为主,如枣子沟金矿等,成因类型以卡林型-类卡林型为主。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中三叠统古浪堤组和下三叠统山尕岭群,后者仅零星分布于矿区东部。中三叠统古浪堤组以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为主,在空间上根据岩性变化可分为3个岩性组,矿区西侧以灰色钙质板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状粉砂岩、鲕粒灰岩等;矿区中部为黄绿色板岩夹石英细砂岩、结晶灰岩等;东部为深灰色粉砂质板岩夹泥质板岩。

矿区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根据断裂走向及展布规律可分为北东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5组,不同方向断裂较差分布,切割了中三叠统古浪堤组。矿体明显受控于构造,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尤其是北东向构造中,金矿化更为发育。矿区岩浆岩极为发育,以中酸性脉岩为主,岩性主要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岩脉多呈带状、枝杈状、囊状分布,长轴展布方向与矿区构造迹线基本一致,以北北东向为主,显示出枣子沟矿区中酸性岩脉的侵位过程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更为明显。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枣子沟金矿区中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初步圈定金矿(化)体104条,主矿体9条[3]。Au1矿体长约1km,矿体平均厚度3.08m,倾向北西,近于直立,呈似层状产出,金平均品位为4.77g/t;Au9矿体长约812m,矿体平均厚度2.43m,倾向北西,近于直立,呈似层状产出,金平均品位为6.15g/t;Au15矿体长550m,平均厚度为4.33m,倾向北西,倾角较大,呈脉状产出。

Au14矿体长316m,平均厚度3.81m,呈长条状产出,倾向北东,倾角中等,金平均品位4.32g/t;Au26矿体长270m,平均厚度3.74m,长条状产出,倾向近东西向,倾角较大,金平均品位1.95g/t;Au29矿体长750m,平均厚度2.24m,长条状,倾向北东,倾角中等,金平均品位2.80g/t;Au30矿体长750m,平均厚度3.81m,长条状产出,倾向北西西,倾角中等,金平均品位2.41/t;M4矿体,长120m,平均厚度1.73m,呈脉状产出,倾向南西,倾角较缓,金平均品位8.40g/t;M6矿体,长约100m,平均厚度2.33m,脉状产出,倾向南东,倾角较缓,金平均品位9.02g/t。矿体在空间上具有左行斜列分布的特征,具有膨大狭缩、尖灭再现的特征。

3.2 矿石组合特征

枣子沟金矿床的矿石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地表见少量的氧化矿石。

根据赋矿岩石类型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可将枣子沟金矿床的原生矿石分为蚀变脉岩型矿石、蚀变板岩型矿石和石英~辉锑矿型矿石。

氧化矿石仅在地表出露,氧化带深度变化较大,一般介于5m~20m之间,矿石地表淋滤氧化作用较为强烈,矿石呈褐红色,为疏松多孔的氧化矿石。

3.3 围岩蚀变

枣子沟金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较发育,以硅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为主。

硅化是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分布范围也较广,对碳酸盐化及绢云母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区硅化主要以石英脉的形式出现,多充填于破碎带次级密集分布的小裂隙中,或者以石英脉的形式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1]。碳酸盐化多分布于蚀变板岩型矿石中,与毒砂、胶状黄铁矿共生;绢云母化主要与成矿早阶段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蚀变脉岩型矿石中,常与粗粒黄铁矿及毒砂等共生。

4 找矿标志分析

(1)地层标志。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堤组蚀变板岩以及脉岩中,受岩性控制较为明显。

(2)构造标志。枣子沟金矿床明显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其中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是枣子沟金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结合区域其他金矿床对比分析,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是该区域主要的控矿构造。

(3)岩浆岩标志。枣子沟金矿区中酸性岩浆岩极为发育,脉岩的展布方向与构造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展布方向基本一致,说明该时期的构造—岩浆作用是该区域主要的控矿构造。

(4)围岩蚀变标志。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是枣子沟金矿床的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与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密切共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猜你喜欢

夏河板岩枣子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板岩地区高边坡滑坡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分享的果实
千年之恋(二十五)
鸭蛋小厨神
横观各向同性板岩层理角度与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相关规律
鸭蛋小厨神
秋风起,枣子甜
千年之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