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百年来青年学生责任感的嬗变与培育

2019-02-08郭飞张艳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责任感培育

郭飞 张艳

摘 要:纵观近百年的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历程,青年学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以近百年来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剖析了当前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现状并结合近百年来青年学生责任感形成机制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尝试提出责任感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青年学生;责任感;培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1.203

1 青年学生及其群体责任意识重要性

青年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当代青年接续奋斗”。[1]青年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状况关系个人成长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早期新文化运动发起者陈独秀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也大声呼吁:“吾惟盼吾新中国之新青年速起而耸起双肩,负起再造国家民族之责任”。[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这都体现了青年学生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国家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深切关怀。

2 当代青年学生责任感社会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

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准确、可靠,体现普遍性、针对性和说服力,问卷对象样本来自东、中、西地区8所高校,涉及211重点大学两所,普通本科院校4所,高职高专4所,累计发放问卷1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7份,占回收问卷90%。从学科种类方面看:涵盖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7个门类;从年级方面:各年级各占近25%比例(调查中涉及4所高职院校,所以大一、大二、大三所占人数比例稍大)。

2.2 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科学合理,问卷内容课题组多次修改,并且在正式发放问卷前进行试点测试,问卷由选择题、多选题和主观题三部分组成,对于部分开放性试题与主要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得到最有价值一手数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和社会责任感相关题项设置,其中社会责任感题目总体反映学生知、情、意、信、行等方面情况,由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及家庭责任感四个方面构成。最后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信度、效度系数符合统计学要求(如表1)。

2.3 青年学生群体责任感现状

(1)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令人满意。通过分析,青年学生群体责任感处于较高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83.09分(总分100)基本保持一致,其中60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94.6%,说明学生群体价值取向基本与社会、国家要求保持一致,符合其群体特征;得分80以上人数占总人数73.2%,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历史结点,新时代知识青年有着较为强烈的责任意识,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华圆梦中国的历史使命。具体情况: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生命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不难看出社会责任感最高,政治责任感偏低,其中社会责任感得分超过60占到90.1%;家庭责任感60分以上者占91%;生命责任感60分以上者占90.4%;政治责任感60分以上者占91.2%。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2)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一定程度弱化迹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产生极大推动作用。然而,相关调查结果并不乐观。调查结果显示:被测试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知行倒挂”[4]明显。题目“对于社会责任感,你的看法是?”得分为84.8,81%以上的受测试者具有正确的选择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努力付诸实施或想为社会做些事情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6%的学生认为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但个人自律不够,4.8%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认识不清。题目“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社会实践,你的参与程度”得分为81.6,总是积极参加比例占78%,还有超过22%学生选择有想法,但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考虑过大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习。题目“你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动机是”得分为78,有76%的学生能够从民族、国家角度说明接受教育目的,但是也有近24%学生仅仅从个人、家庭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认知题目得分为85,很了解或比较了解的占78%,了解一般占15%,不太了解的占4.3%,根本不了解的占2.7%。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与社会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3 青年学生群体责任感问题产生原因

3.1 内部原因

青年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而社会实践与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他们习惯于从感性上来片面的看待社会现象,缺乏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和辩证地分析,对于社会的看法过于注重个人感受,想问题、做事情也过于主观。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判断,同时,面对困难又缺乏承担社会责任、改造社会的志向和勇气。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即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却也不能自觉的上升為一种内心信念,更无法转化为责任行为。

3.2 外部原因

(1)文化霸权主义的无形渗透。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是影响青年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因素。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尖端科学技术手段、先进的文化产品全方位的向中国青年渗透西方价值观念,比如“普世价值”以及西方社会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念,对于处在个人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的青年学生来思想上无疑将面临巨大挑战。面对西方一些国家的“糖衣炮弹”及各种诱惑的“轮番轰炸”,部分意志力薄弱及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年学生出现了政治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意识下降、拜金、盲目攀比贪图享乐的思想。

(2)社会负面影响潜在作用。青年学生的三观已经初步形成,但辨别是非能力有限,极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误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所固有的自发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间接腐蚀青年学生“三观”的形成。互联网快速普及,在方便我们的同时,互联网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我国的法制体系还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比较淡漠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和惩治不足等因素依然是导致学生责任感问题产生的方面。

(3)家庭学校未能形成联动作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发挥社会的合力。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但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及连续性;培养目标缺乏时代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家庭教育的重视层度不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子女教育的关键因素。我国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家国情怀”相关责任教育却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甚至受到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思想的打压和排挤。责任感教育缺乏连续性,自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资料。教育的脱节,家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都是制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因素。

4 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4.1 遵循责任感教育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能够自发、自觉自愿地接受学习和教育。首先,主动接受理论学习,唤起正确认知。自觉加强个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认识,做好知识理论的储备,同时对社会优秀模仿人物事迹积极学习,认真领悟并及时转化为个人行动。其次,要培养“慎独”的优良品质。古代“慎独自律”的思想是道德规范重要法则,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青年学生更应将这种思想贯彻到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从内心信念最深处担负起历史赋予青年的责任。最后,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责任感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与能否将正确的责任认知转化为良好的责任行为。

4.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学校教育重要位置。首先,学校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两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观念,充分发挥两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克服把两课单纯视为知识性课程的倾向。其次,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合理编排教材,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感,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际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改变以往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用好网络新媒体,贯彻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核心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这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代表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利用好。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应对愈来愈强烈的文化入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尊心,培育学生群体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4.3 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1)发挥好家庭作为育人首要载体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塑造性格、增强意志的第一场所。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就要从家庭做起,要从父母做起。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他们对个人、对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2)优化学校环境,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校园文化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幽雅的环境,丰富的文化,有利于学生情操陶冶,情绪调节,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形成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传身教”,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作用将比理论灌输导更具教育力量。

(3)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要认训到社会育人的重要性。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也是验证学校教育实效的主渠道。社会将对人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风气、价值导向和传播媒体对青年学生责任行为的形成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

4.4 规范评价机制,注重责任再造

学生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当前,对学生评价过分看重学生文化成绩,相反,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的表现基本没有纳入到评价体制中来。当前社会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部门协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更加注重个人责任行为。评价标准要做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引導激励相融入,个人成长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理论掌握与社会践行相结合。评价机制的确立将迫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成长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接受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

[3]北京大学运动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04).

[4]广州学生运动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04).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责任感培育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责任感等2则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