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厚板轧制头部斜角的控制技术

2019-02-08王玲珑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1期

王玲珑

摘 要:对于宽厚板进行轧制,在轧制过程中,采用开发差速的方法进行斜角的咬入,在轧机设备的优化和合理化之后,采用科学的操作方式设定好精轧辊的缝隙偏差的纠正参数,根据粗轧的来料的厚度,进行轧制斜角的问题解决,最终对于钢板的平面形状进行改善,大大提高成材率。

关键词:钢板斜角;差速咬入;对中导板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1.021

目前,寬厚板的市场竞争,体现在成本的不断升高和成材率的不断降低前提下的价格拼杀。在竞争中,一些生产厂商为了获得利润,在质量上偷工减料,出现了钢板长度不合,斜角现象等。通过分析,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这些质量问题的根源的。

1 如何进行质量管控

(1)对于钢板的头尾斜角进行控制,可以在差速的咬入功能上进行开发。粗轧阶段,进行轧制,应该考虑辊道速度、转钢辊道磨损、钢坯受加热等,在轧制的过程中,进行钢板的打斜,要先将展宽进行处理,如果发生钢板的一侧先咬入,则要在轧制过程中,进行钢板的头尾斜角的处置[1]。

采用打斜的方法,可以对于差速咬入的功能进行投入,发生钢板咬入的时候,将传输的辊道进行速度的控制,使得速度较大,与原来的速度产生的速度差,就可以对头尾的斜角进行弥补。经过试验,当辊速差发生了较大的冲击的时候,轧辊会出现较大的撞击,此时需要设定轧辊的速度,其中在轧件的尺寸上进行标准化设计十分重要,宽度上不应大于38厘米,厚度不应大于2.5。

(2)轧机间隙的优化。采用轧机排放的操作侧,进行传动侧和间隙的咬入,在这个阶段,钢板会发生咬入过程中的颤动,在小的角度上发生横向的偏离,这样带来轧制斜角的问题,会造成咬钢不正的现象发生。

经过定期的测量和更换,将相应的位置进行维持,保证间隙的距离能够维持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操作的一侧和传动的一侧发生差值,作用在斜角上非常明显。横向的偏移严重,不会影响严重的斜角问题发生。

(3)进行对中操作的优化,可以在现场的设计生产中,对于头部和尾部发生的尖角进行一定的轧制,严禁使用中导板将钢板进行夹带和轧制,防止发生钢板的尖角的部位出现中导板的刮碰,此时将钢板咬入打斜,严禁对钢板的的导板未经对症就进行夹带轧制,严禁咬入之前对于钢板头部进行对症,发生整体的偏斜[2]。

(4)精轧的辊缝发生优化后调整偏差,此时将精轧的延伸过程进行粗轧的两侧厚度不一致的比较,经过反复的对比之后,发现,钢板的精轧之前,两侧的厚度和精轧的辊缝是不太一致的。中间的厚度较差,精轧之后,辊缝在进行轧制斜角的控制的时候,即便是同一批次的钢板,在轧制后也会出现不同的两侧的中间坯的偏差,需要与精轧机的两侧的辊缝,进行一致的控制。

2 研究结论

(1)经过研究,发现在轧制的材料的选择上,对于钢板额轧制的结构优化影响是较大的。

(2)经过实验证明,在静轧机的辊缝关系上还可以采用厚度和斜角的关系的对比后,减少轧制频率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控制,统一规格的钢板批量轧制,可以采用中间坯两侧偏差一致的方式,最终进行一致性控制。经过一致性分析,钢板的梯形斜角在进行轧机的校准之后,如何进行校准过程的偏差控制和优化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伴随着轧制的过程进行镰刀的弯曲,产生钢板梯形斜角的概率就会降低[3]。

3 案例分析

某钢厂为了提高钢板轧制的质量,控制斜角质量发生,在精度恢复上组织了专门的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轧机受力状态和测绘方案的制定,对于轧辊进行定位和精度的设计。首先测量的工作滚轴的相关,在进行轧机的轧制中心线定位上,分别测量的滚轴的乘座和四角的滑板距离,在工作辊的轴心的偏移量上,测量出支承滚轴的参数,将上支成辊和倾斜夹角之间进行了相应的轴向推力,在钢板压制过程中进行两侧的间隙的纠正,防止出现了上下辊轴线的夹角。

在进行轧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镰刀弯,此时对于推床进行了改进和分析,扩大了间隙之后,纠正了轧机的两侧推床的不对中,使得钢板的咬入被纠正。为了推进床的性能,对于精轧机推床也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推杆的液压压力,加粗改造了箱体的齿条,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测量,确保了推窗两侧的挡板对中能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 结语

经过上述措施,钢厂在轧制斜角的问题上基本予以了解决,实际的成材率有所提高,钢坯的尺寸得到了进一步的压缩,在进行斜角的产生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过优化之后,粗轧区域的生产速度满足了全轧线的结构,从时序的控制上,具有了很大的提速空间。同时采用对于钢板温度的均匀性控制的技术后,更加降低了斜角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

[1]戎子涵,童根树,李忠学.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J].低温建筑技术,2018(03):70-76.

[2]弓磊,陈鹏程,杨会伟等.不同板件宽厚比H型钢梁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7):272-278.

[3]刘疆.轧机自动优化板型控制系统[J].电子测试,2018(06):1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