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

2019-02-06韩睿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新常态

韩睿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都处于迅猛发展中,处于这个时代中的广大农民也从发展经济中获得了相应提升,其追求不止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是新时期农民所必备的要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践调研总结了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建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乡镇;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农村经济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乡镇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这就要求在新常态背景下需要重视乡镇群众的文化建设[1-2]。本文研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践调研总结了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建措施。

2、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其基本特征如下: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新常态背景下发展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新常态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群众文化工作就是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后盾,是增强群众凝聚力及生命力的保障,是促进社会稳定繁荣的支柱。

新常态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于良好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社会矛盾突出的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利益的多元化及贫富差距的拉大引发了各种社会不安情绪。加强新常态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消除群众负面情绪,同时也可以加深群众对国情的认识。

4、新常态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文化活动创新性不强

目前,我国农村的文化活动还处在农民自发性开展的状态,既没有整体性的规划与相关措施,也缺乏文化活动的带头人。一方面,从文化团体来看,大多数乡镇文化团体的发展水平都参差不齐,总体品质偏低;另一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处于低下生产状态,因为其组织性不高、策略性不强,因而在活动中盲目性较高,随意性较强[3]。

4.2 缺乏有效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

完善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是广大农民开展群众性活动的先决条件,而这一基本要素的缺失,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难以开展相关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确实与农村的经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及相关关注,无法创建有效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4]。

4.3 群众主动参与性不强

广大农民在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中,积极参与,有效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从一个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具有一定水准的参与者与选择者。当前我国农民参与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水准还有待提升:这是因为广大农民还倾向于参加那些免费的公益性活动,当需要自己缴费参与时,往往会回避这类型的活动,这当然与我国农民当前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有关。

5、新常态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策

5.1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建设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文化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该活动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它有效地将国家的整体文化政策与广大农村地区紧密结合了起来,既能让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又能在贯彻中央农村工作精神实质的同时,有效地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到群众性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以“群众路线”将这项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其创新与优化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5.1.1文化下乡内容的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演化,农村地区区域内外的各种文化要素资源也将群众文化活动这个平台上得到融合。在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文化活动的各种文化因子将得到新的生发机会,并递升出新的文化范式与类型。但主要的激励机制还是要从政策层面上得到确认,自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结合本土乡土文化的实质,乡土逻辑与乡土伦理出发,从内心深处打动农民的心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激励与创设的过程。

5.1.2优化与整合优秀文化资源

在以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欢乐下基层、农村电影放映等传统型活动。新时期,我国农村的群众性活动,可以以此为载体加以优化与整合。优化是指在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智能手机等平台的基础之上,将传统的文化样式或内容加以创新与丰富;整合则是在新思想、新思维的指导下,以文化营销等现代文化策略对当前出现的各种文化内容加以整合,然后通过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新的技术手段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让他们在各个层面、各个场合与时段都能较为贴切地参与到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来。

5.2 构建创新型的发展机制

5.2.1 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为了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如此才能将这项事业发展得更好。首先,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该体系是针对农村基层的,而群众满意度是其唯一标准。其次,要制定相关运营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只有有了标准将更好地促进及提高文化活动的水平。再次,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意识,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服务目录,以“菜单式”“订单式”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服务。

5.2.2 建设业余文艺团队

要放宽思路,从各方面拓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发展模式,从形式与内容上实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一是相关文化部门应从各方面加强合作,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送到乡村,同时要结合该地的实际,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才能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获益,在参与中得到提升,在参与中获得实惠。二是各级文化机构和单位应结合时代特色与本土特点,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文化节目,演出文化结局,组织文化节目,同时也只有按照这样的思路,才能在实践中感悟、创设出适合老百姓欣赏习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文化节目与范式。

5.2.3 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文化品牌

特色文化是地域精品文化的代表,只有当地的文化才最能凸显当地乡镇的文化本质。因此,搭理推进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以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社会资源为基础,形成具备特色化的品牌。

5.3  加强乡镇文化站管理机制

5.3.1  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内部运行机制

首先,基层文化运作机制是实施农村文化活动及其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相关单位或机构应从这个高度发展好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只有体制、机制理顺了,农村文化事业才能真正得到有效发展,既定的文化发展目标也才能得到实现。其次,发展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体制与机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发展出有效的考核机制。当前,很多地方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考核机制。只有健全考核机制,才能说真正的农村文化体制与机制得到了建立,如此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发展能够有效得到实施,各项工作才能逐步得到落实。

5.3.2  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费使用效率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经费。其具体内容是指:一是要做好经费的科学预算与规划。如此才能确保后期的工作不盲目、不混乱,才能做到相关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也才能确保有限的资金不会被挪用。二是要强化对经费使用的监管与审计。只有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农村文化经费的监管与审计,才能保證相关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同时也才能保证各项文化活动能顺利得到实施,而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三是能让农村有限的各项资源得到整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总结

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新常态背景下,通过建设乡镇群众文化品牌,提升乡镇文化的管理能力,通过诸如文化下乡、文化站建设、创新型文化等多方面发展,就能够提升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力.创新乡镇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J].商情,2017 (40):288-288.

[2]龙敏.深入推进乡镇文化建设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新思路[J].企业文化旬刊,2017 (9).

[3]郁新.发展乡土文化 打造特色优势——以常熟市乡镇文化建设发展为例[J].大众文艺,2016 (1):7-7.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新常态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