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2019-02-06刘斌朱重琰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学培养

刘斌 朱重琰

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是实施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时期。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深度发扬和渗透人文精神,使之深入身心,是语文教学的基准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根基。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学;人文精神;培养;分析

需知,语文教学,其主要任务便是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传递,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了描绘,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加以了颂扬,不仅如此,还涵盖了诸多名篇佳作。语文向学生们传递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陶冶着学生情操,基于此,使得学生们能够树立崇高理想。故,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培育功能不容忽视。

一、将人文精神要素合理渗透在教学环节内

语文教学,思想导向功能尤为明显和突出,涵盖了关爱生命内容和珍惜友情内容以及个性弘扬内容等,这些要素均是人文主义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紫藤萝瀑布》、《背影》等都是人文精神宣扬的良好典范。通过语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中,学生通过学习后会懂得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敢走出第一步,克服内心恐惧,经过艰难险阻之后势必会走向成功。《散步》中对家人散步着重描写,里面表达出了祖孙三代之间浓厚亲情,教师此时应该启发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学会逐步的承担一定责任。

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内,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使其能够熟悉文学常识。基础训练是必须要做的,在教师引领之下,对语文材料相关实践活动,进行由浅入深的教育。语言工具切实掌握之后,方可更好更优的去理解文学作品,基于此,才能深度理解人类文明精髓所在。文学常识深入了解后,为名著阅读奠定基础,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鉴赏文学名著,细细品味,掌握期间蕴含的审美价值要素,奠定优良的人文精神根基。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塑造人文价值

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就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交流阶段内去不断的提升精神境界。语文教学之中,人文关怀的效能不可忽视,因此,阅读教学阶段,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且培养人文价值,对于后续学生精神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阅读材料中的人文精神要素和道德要素众多,是学生道德培养的有效渠道及路径,教师要顺势而为,利用好语文教学资源,最大限度上去挖掘课内外道德素材,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阅读、去体会,而后产生情感共鸣,深度了解期间的人文思想和道德标准等。

如《鱼我所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领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含义;《谈生命》文章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正确的三观,这些人文价值要统统挖掘出来,在阅读中加以展现,以便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课堂状态。

三、在学习中升华自我,在探究中触碰心灵

新课改至今,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仅是注重学生成绩提升,要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课堂之上,给予学生充裕的表现空间和沟通交流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中,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开展利于学生兴趣提升的相关素养培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敢于探究、投入研究、获得成果,是创新精神培育的有效渠道,教师要借助课内外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本体综合性特点,高效凭借课程资源要素,树立初中语文科学教育目标,将侧重点方在学生综合发展之上。

综合活动开展,内容自然离不开生活,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生活现状,给学生群体内在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契机,同时,利用丰富教学资源,利于教师进行活动安排和理念传达以及人文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出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助人为乐从始至终都是我国历来推崇的一种品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助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点,百顺孝为先等也是良好的典范,通过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案例的引用和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将这些传统品质和精神融入到学生内心当中,使其懂得感恩、懂得互助、懂得奉献。

《我的母亲》为胡适佳作,教学中以“老照片的故事”等作为主题,去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生活状态,激发学生心灵感触,了解其情感世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抱有和蔼态度,关心和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拥有体察的智慧和善良的心灵,在生活中去关心和爱护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资源共享,共同發展、共同完善。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道德培养和人格树立

语文是文化载体,语言文字中涵盖了很多人文精神内容和道德内涵要素等,文化积淀丰富多样,闪光点十足,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完美素材。“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让学生明白家国大义和民族气节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用历史人物的人格来熏陶学生群体潜意识,成为学生们的精神阵地。

课堂,不单单是教授知识之地,也是进行人格塑造的圣殿,课内外名著、作品中,拥有着很多鲜明的文学形象和精神品质内涵等,会对学生的真善美给予相应启发和培养。教学中,教师要让伟大的形象常留在学生脑海之中,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形成优良的人文思想和高尚品德修养。

结束语

语文教学,并非简单教学任务,教学中要将德育融入在内,使得教材中的诸多人文精神,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渗透给学生们,通过人文精神渗透、人文价值树立、心灵感触、道德培养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水平,树立人文精神,成为未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淡妆浓抹总相宜——浅谈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黄玉峰.思想理论教育.2011 (24)

[2]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索[J].邢玮.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 (03)

[3]教学即参与——兼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毛齐明.课程·教材·教法.2010 (04)

[4]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知识进化论审视[J].周敏.课程.教材.教法.2009 (10)

[5]寻找平衡的支点 促进语言与精神共同成长[J].李小葵.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03)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中学培养
在多解中学创新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