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建华:我志为桥,架通民族复兴之路

2019-02-04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悬索桥洞庭湖建华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修桥补路是积德的事情,胡建华就是一个专门修桥的人。湘西矮寨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佛山平胜大桥……胡建华到底参与修建了多少桥,他没有做过统计。只知道近十几年来,他主持或参与了我国大部分跨长江大桥、跨海湾大桥建设,为国家承担起众多大型工程的关键技术咨询审查把关,为国家工程安全、经济、高效的建成保驾护航。

8月30日,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建华获得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此外,他还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那时曾年少  一眼定终身

1983年,时年17岁的胡建华正读高三。机缘巧合之下,他看到了一本讲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书,被一代桥梁宗师“天堑变通途”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便立志要从事桥梁专业。

当年高考,胡建华以数学满分的好成绩进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深造。

“这里有我喜爱的桥梁专业。”回忆起自己的选择与当时别人的不理解,如今的胡建华一脸淡然,“失敗了,是笑话;成功了,也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胡建华没有成为别人嘴里的笑话,而是活成了别人眼里的传奇。

30余年来,胡建华主持建设了湘西矮寨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等20多座具有首创意义的桥梁工程,发明了被誉为“第四种架桥方法”的“轨索滑移法”,成为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胡建华刚入桥梁设计领域,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华。早在1993年,他作为设计负责人主持设计的广东湛江海湾大桥,便引起了国内外桥梁设计公司的高度关注。

新加坡九鼎工程公司更是数次登门拜访,开出了十倍于国内薪水的优厚待遇邀请他加盟,但胡建华毅然选择留在了国内。

任它山高水长  我只架桥飞渡

岳阳坐拥荆楚和洞庭湖腹地要塞,收山川形胜之美,却也造成了历史上东西向修路架桥难。“走遍天下路,难过岳阳渡。”数千年来,岳阳市的交通主动脉基本是南北向的,人们要想过湖,只能用最原始的摆渡方式,排队过渡有时要等上几天几夜。

那时,在洞庭湖上架座桥,是两岸湖区人民最深切的期盼!1995年,胡建华主持设计洞庭湖大桥。在如此辽阔的水面建斜拉桥,是选择桥梁主跨跨径大、工程造价高的两塔方案,还是主跨跨径小、工程造价低、但国内尚无先例的三塔方案?“我国斜拉桥不能永远停在两塔,由两塔到三塔总是需要人跨越的。”胡建华说得斩钉截铁。

从此,岳阳君山一人多高的芦苇荡里多了胡建华团队的身影。沼泽遍地,蚊虫肆虐,每次勘探回来,他们都被咬出一脸的红疱。

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团队里每个人都瘦了一圈,做出的相关资料可以摞满一辆小车。2000年,岳阳洞庭湖大桥通车,开启了国内多塔斜拉桥建设的序幕。

2004年,胡建华领衔设计建造湘西矮寨大桥,他带领20多位桥梁设计师,开始在德夯大峡谷安营扎寨。

湘西矮寨地势险峭,施工难度在国际建桥史上十分罕见。为了勘察桥基选址,胡建华带领团队每天上山下山两个来回,当时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但还是拄着拐杖,咬着牙坚持。每天下山后在帐篷里疼得睡不着。

勘探选址是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周边环境恶劣,施工场地极其狭小,运输条件极其困难,该桥主梁架设成为一项技术难题。为此,胡建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使原本需要13个月的工期,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5亿元。

颠覆传统的“轨索滑移法”也成为悬索桥施工的“第四种方法”,被交通运输部评价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技术领域具有“中国首创”意义的原始创新性成果之一。

就这样,胡建华带领一群热血青年,喊着“管它山高水长,我只架桥飞渡”的号子,勇于创新,绘就了惊世一笔,创造了矮寨大桥的4个“世界第一”:大桥两索塔间跨度1176米,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

30余年来,胡建华主持设计的大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主持设计益阳茅草街大桥,主持开展了我国第一个钢管砼拱桥方面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行业规范制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3年主持设计佛山平胜大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混合梁悬索桥新结构,发明了悬索桥主梁顶推架设新工艺,撰写的《现代自锚式悬索桥理论与应用》专著,对我国自锚式悬索桥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9年起先后主持设计的株洲枫溪大桥、杭瑞洞庭大桥,在重大桥梁工程设计中实现了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组合结构,是钢-超高性能砼轻型组合桥梁领域的先行者;

……

把桥修成“艺术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已经成为对桥梁工程的新的更高要求。在修建湘西矮寨大桥时,胡建华一开始就明确了打造“艺术品”的目标,“必须与自然相交融、与历史共辉映、与文化之益彰、与时代共和谐。”

面对矮寨公路奇观蕴含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厚重,面对德夯大峡谷的清奇秀丽,胡建华深感设计承载历史的一份责任,“矮寨大桥的设计必须是一件艺术品,否则我们将有负于历史,有负于自然,有负于时代。”

为选择最佳方案,避免以传统的方式修建大桥对环境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胡建华率领团队每天攀爬三四个小时满山寻找桥位,十余次冒着危险深入溶槽溶洞、悬崖岩堆勘察地质情况,反复比选论证了十几个桥位与桥型方案,力求实现湘西矮寨大桥与自然、历史、人文的完美融合。

胡建华创新性地采取了塔梁分离式结构,将加劲梁与索塔分离,路从塔下面的隧道过,索塔立在隧道顶上。“采用塔梁分离式新结构,减少山体开挖量达67万立方米。不仅节省了工程投资,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到了桥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瑜介绍。

最终,湘西矮寨大桥成为与德夯大峡谷相映生辉的旅游新景点,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选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还写入了湖南省中学教材(初二地理),成为湖南新的时代名片。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胡建华用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向祖国交出了他的答卷。

然而,在丰硕的成果面前,胡建华依旧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国家重大桥梁工程的技术支援和项目核检,重大交通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的技术支持,“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随叫随到。”

三十载以桥报国,为国家腾飞、民生便利,执着创新,无惧艰辛;三十载甘为桥基,为行业进步、后学成长,初心不改,孜孜以求。

这就是胡建华自己的人生之桥!(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悬索桥洞庭湖建华
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静载试验研究
壮丽云海入画来
瞧,那座桥真好看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第一悬索桥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美丽的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