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19-02-03张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 在网络舆情的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对象的不可控、教育内容缺乏导向性、教育手段僵化等问题。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用提升对大学生网民的认知水平、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丰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手段的策略,来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舆情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电脑、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大学生入学必备的装备,各种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会参与的主要渠道,网络空间中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大学生是网络空间里的思想活跃分子,因此高校也成为了网络舆情危机的高发地。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空间,线上与线下工作配合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

1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对于网络舆情的定义国内学者各有解释,本文认为网络舆情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产生的,具有传播性、公众性、一定的倾向性以及一定的影响力的言论或者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在互联网空间内所表达的意见和态度。高校网络舆情大部分是积极正面的,其思想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但也有小部分舆情具有消极负面性,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在一定的条件激化下演变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给学生、高校乃至社会带来不利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网络,掌握大学生的舆情现状,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发生。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面临着许多崭新的问题,存在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较大差异。

1.1教育对象的不可控性

传统思政教育中,对学生的教育是在一定场域中互动式的面对面教学,学生的身份是清晰可知的,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对学生性格特征的把握对其施行具体措施的教育。而在网络空间中,由于学生主体的“身份虚拟”“身份不可及性”,思政教育工作者无法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基本信息,其发表意见、态度时的背景情况,光是通过网络上的文字来掌握教育对象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对其完整意图的误解。且舆情发生时,学生发表观点具有群体性特征,但其意见和背后作用的社会思潮或价值观又不尽相同,网络思政教育对象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1.2教育内容缺乏导向性

校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其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和科学性,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置教学安排。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多数的做法也是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上网学习,只是换了个知识的载体和传播工具,网络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同质性强,缺乏以大学生网络中存在的思想意识问题为导向的教育内容。大学生在校园内通过网络发表对国内国际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反映自己遇到的困难、困惑或表达自己对某一方面的不满情绪产生了高校网络舆情,固定的教学内容太过泛化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信息浪潮下涌现的思想问题和各种困惑。

1.3教育手段僵化

现如今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较单一,最常用的三种方式:第一种,搭建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进入平台学习,如高校的思政精品课网络平台、智慧树慕课平台等;第二种,推广下载相应的学习app进行热点知识了解及答题训练,如学习强国app;第三种,引导学生关注和创建相应的微博号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互动,如高校各个院系创建的团支部、学生会官方微博号。这样的教育方式依然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教育,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完成考核为目的促使学生去学习,从这几类平台的互动留言区、评论区来看学生给予的反馈信息都是很有限的,互动频率不高,质量低。面对碎片化、突发性强的网络舆情,失去灵活性、互动性的僵化教育手段势必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2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問题的原因

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网络思想舆论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教育对象不可控、教育内容导向性不足和教育方式僵化等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高校思政教育者对大学生网民心理和行为特征认识不充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不明确以及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创新研究不重视等方面。

2.1高校思政教育者对大学生网民心理和行为特征认识不充分

目前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普遍重视起来,但网络舆情危机的频频发生还是证明了其实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对本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够,对网络思政教育对象即大学生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认识不充分,教育对象的不可控使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被动。虽然学生在网络里的身份具有匿名性,但其心理和行为特征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网络舆情往消极方面发展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熟悉学生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无法在具体时代环境的背景下迅速把握舆情中持不同观点的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将会延误舆情研判时机,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

2.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还未能与传统线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区分,只是换了个教育的载体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这就造成了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缺乏其导向性。面对每天不断更新的网络信息,当舆情出现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受线下教育内容框架的影响有时候甚至意识不到哪些思想领域属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范围。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被海量信息扩展了,内容表现的形式愈加丰富多样,客观上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的难度。对教育内容的不明确可能导致教育与问题错位,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3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手段研究不足

教育者对教育手段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利用网络工具进入了网络思想意识领域,但是在教育手段的使用上依然没有树立好大数据思维和意识,没能把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入到教育手段中去。很多高校虽然搭建了很多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但未能充分使用平台的信息整合与分析功能,也未能在平台上和学生保持信息互动和动态信息跟进,使用的教育手段单一和僵化,不能使学生在网络舆论领地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学生往往会寻找另外的网络平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使舆情的监管更加困难。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手段的运用及创新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大部分的思政教育教改项目还是推动线下教育的改革为主。

3网络舆情视野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策略

网络思想舆论领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主动地进入这片阵地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和影响力,才能坚守住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线。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思想舆论领域中的活跃地位和各高校层出不穷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都显示出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教育进网络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高校推进网络思政提供了基本策略的遵循。

3.1提升对大学生网民的认知水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高成效必须首先从学生主体出发,提升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摸清大学生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学生在网络空间的隐蔽下展现出的状态与在校园生活中有所不同,高校思政教育者要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的调研,掌握学生在网络思想舆论领域里活动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便于在网络空间中能迅速根据其不同特征划分出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出现网络舆情焦点时,高校工作者如果熟悉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观点和意见,就能推测出学生对该事件的大致看法是猎奇探究、彰显个性、娱乐消遣、跟风从众或是减压宣泄、提出诉求自我实现等等,从而对舆情走向进行基本的预测。

3.2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在传统的教育内容框架下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在互联网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网络政治认同教育,突出新时代的主体性内容;强化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丰富网络文化素质教育,充实人文理念的基础性内容;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拓展素质性的保障性。除此之外,高校发生网络舆情危机的时候还要动态制定教育内容,敢于直面网络中的负面舆论,结合事实真相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往正面的方向转化。

3.3丰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手段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要取得一定成效,需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在网络平台上丰富教育手段。一是创建思政教育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平台一方面及时上传关于各类焦点事件的官方报道,防止谣言伴随舆情发生;另一方面增加趣味性的大学生易于接受的传播素材,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立场,传递正能量的言论力量。二是专门设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中除了设置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版块外,还应设立一个热点问题讨论区,针对近期大学生关注且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在里面通过真相揭示、理论解释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引导大学生的舆论方向。三搭建高校舆情管理的平台,里面通过大数据能分析出近期的舆情动态,从而使思政教育者能更便捷的保持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追踪,制定相应教学内容,把握准确的教育时机。

作者简介:张淼,女,汉族,重庆涪陵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珂.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基于西安四所高校的调查[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2] 李曉静.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8.

[3]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 宋广军.“大数据”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可行性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4):155-157.

[5] 周晨.网络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8):69-73.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