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干部择业观现状及对策

2019-02-02林霞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择业观学生干部高职

林霞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学生干部择业观现状及对策,以广西某高校为例,通过数据分析职业发展规划状况、个人职业目标、专业发展了解程度、首选就业方向、就业优先考虑因素、职业风险意识、创业态度等七个方面的情况,阐述高职学生干部择业观现状,提出强化劳动教育,提高职业认识,完善指导机制,提升规划水平,充分利用“二课”,拓展职业思路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学生干部  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11-03

新时代下,在党和国家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的驱动下,就业压力逐渐减低,求职者个人能力成为新的关注热点。高职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知识水平有限或学非所用;二是实践能力不足;三是存在就业功利的心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针对高职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进行择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提高个人的求职能力,已是高职院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研究工具与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自编了《高职学生职业观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设置了7个问题,分别是: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状况、个人职业目标、专业发展了解程度、首选就业方向、就业优先考虑因素、职业风险意识、创业态度。此次研究主要针对广西某高校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每次调查都是当场分发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912份,回收到有效问卷912份,回收率为100%。测试完成后用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22.0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及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状况

职业发展规划就是个体根据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自我提升的形式,完成阶段目标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完成三年的知识储备,以期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因此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对个体在校期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对自身职业发展认真规划过的占46.5%,非学生干部的个体对自身职业发展认真规划过的占31.8%,相差14.7%。由此说明学生干部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要求。

(二)个人职业目标

工作有计划,并监督自己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工作,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目标行为。目标是实现规划的手段,没有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规划难以得到实现,因此个人的职业目标是个体职业发展规划能否得到落实的体现。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对职业目标明确的占47.2%,非学生干部的个体对职业目标明确的占41.6%,相差5.6%。由此说明学生干部在校期间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

(三)专业发展了解程度

职业规划中的SWOT分析方法能够使个体有效地进行自我剖析,其中自我剖析环节中,对自身专业发展了解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自身职业发展。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对专业发展非常了解的占14.5%,非學生干部的个体对专业发展非常了解的占11.3%,相差3.2%。由此说明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发展了解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

(四)首选就业类型

首选就业类型是学生走入职场的第一步,它影响到个体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择传统“铁饭碗”岗位的占48.9%,其中政府机关占10.6%,国有企业占38.3%;非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择传统“铁饭碗”岗位的占40.4%,其中政府机关占14.4%,国有企业占26.0%;总体相差8.5%。由此说明学生干部优先考虑政府机关和国字号的企业作为进入职场的第一步。

(五)就业优先考虑因素

就业优先考虑因素决定了个体自身定位,如果定位出现偏差,那么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茫和动摇的情况,导致职业发展出现主观挫折。

通过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择收入待遇的占29.9%,发展前景占39.5%,符合自己的兴趣仅占12.0%;非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择收入待遇的占28.4%,发展前景占31.8%,符合自己的兴趣仅占21.2%。由此说明学生干部在就业优先考虑因素中更看重发展前景。

(六)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风险意识主要是指个体面对职业生涯出现的波动,承担的能力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

通过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择收入高但不稳定的工作的占45.8%,稳定但收入一般占54.2%;非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择收入高但不稳定的工作的占44.3%,稳定但收入一般占55.7%。由此说明学生比较倾向稳定的工作。

(七)创业态度

创业态度决定了创业者创业行为的有效性。

通过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学生干部的个体做好了创业准备的仅占17.1%;非学生干部的个体做好了创业准备的仅占14.1%。由此说明只有少数的学生将来会创业,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就业。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劳动教育,提高职业认识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是可以进行自我控制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可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产生。对学生干部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认识。职业是什么?为什么要工作?为谁工作?一系列有关职业认识的问题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进行意识升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高职院校通过院系学生组织,加强学生干部的诚实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干部爱岗敬业精神,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树立学生干部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弄虚作假,不在学生干部岗位上“混日子”“争筹码”,而是通过学生干部的平台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以实干提高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争取尽早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完善指导机制,提升规划水平

完善指导机制就是要实现精准指导,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教师们的左膀右臂,他们在学校主要从事具体的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策划、组织和协调,整理文案等工作。其中,具体的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策划、组织、协调最能锻炼学生干部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根据学生干部个体特点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职业生涯指导,从而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实现人职匹配。

(三)充分利用“二课”,拓展职业思路

“二课”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简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平台,帮助更多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建立合理的岗位认知,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学生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国家职业标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全国丰富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同类专业建设成果,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各类资源,对所在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开展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研。最后按照既定格式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展示和现场答辩,明确专业目标,确立职业方向,拓展职业思路。也可以开展“双创讲坛”系列活动,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干部校友谈谈职业发展感受,特别是一些创业的校友,谈谈学生干部的经历对其创业的帮助等,让学生干部树立正常的职业观。

總而言之,通过调查广西某高校的学生干部择业观,发现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一样存在对职业规划认识不清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学生干部的择业观才会越来越端正,才能使学生干部迅速成为社会急需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丹.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职业观的调查分析——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3(8)

[2]朱健.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高职学生干部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3]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4]陈齐苗,俞晓婷.高职学生干部经历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院级资助经费立项项目“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2018YKYZ008)

【作者简介】林 霞(1987— ),女,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择业观学生干部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道德中价值观的分析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使命感视角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贫困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