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蹄组培苗新品种试验分析及研究

2019-02-02韦永海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组培苗马蹄新品种

韦永海

摘要:马蹄是广西贺州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是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来源。文章详细记录了马蹄新品种在组培苗及大田种植中的试验过程与观察结果,对于推广马蹄新品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蹄;组培苗;新品种;试验

1马蹄种植及其組培苗现状

马蹄又叫荸荠,不仅美味可口,经过加工,还能从中提取出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物质,对酵母菌、霉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作为保健食品效果很好。其中的“清水马蹄”更是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明星产品之一,占据着国际贸易中97%的份额。然而近年来,伴随着传统品种的逐步老化,我国马蹄的种性退化十分严峻,造成我国马蹄的商品性低下的原因,除了有品种问题,还有不配套、不更新的栽培技术[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2000年后,广西贺州加大对于马蹄生产的投入,以广西农科院为依托单位,以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不断改良现有马蹄品种,提高其品种特性以及经济性状,一批高产、稳定、抗病性强、适应性好、形状好、品质佳的优质马蹄品种陆续产生,并投入到种植推广中。不仅如此,在栽培上,应用组培苗技术,所生产的种苗在保持应有性状的基础上,减少了植株变异的几率,达到了马蹄良种快速繁殖的目的[2]。

2新品种试验过程

2.1品种挑选

马蹄的品质和产量受到马蹄品种的极大影响,因此,挑选以及开发、培育新品种是在马蹄种植和推广上所必须重视的环节,而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3]。

在本次研究中的马蹄新品种为“桂蹄3号”,简称“GT3”。本次试验研究中,以该品种的不带病原菌的组培苗为种苗,每667m2用苗量定为150~200株(8~10袋)。

2.2育苗田准备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便于管理,选择育苗田需要肥沃且平坦的水田,还需要该田方便排灌。在种植时,按照大田需要组培苗3~4株/m2的标准,本次研究共需要准备一段育苗田2m2,二段育苗田40m2。

育苗田需要做成10cm畦高,100cm畦宽的龟背型畦沟。进行正式的育苗时,需要提前10d施放0.05kg的过磷酸钙,0.15kg的石灰以及2kg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肥后为了灭杀福寿螺, 可撒施茶籽或者桐籽(需粉碎),也可人工捕捉。

2.3育苗

2.3.1第1阶段:培育壮秧

第1阶段育苗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年4月的下旬[CD1]5月的上旬之间。

植株移栽前1d剪开袋口;移栽前用清水洗净透明胶状培养基,同时自然分棵,以免伤根,在托盘中整齐排放。洗干净的组培苗,要以自然丛插的方式,浅插种植在苗床上,并保持 5cm×8cm的株行距。搭架遮阳网,覆盖薄膜,保持薄膜墙的高度在50cm,围绕育苗田,目的是防止害虫侵食幼株。

在苗床的管理上,要保证行沟里有水,保持床面的湿润,遮阳网应在5~8d后拆除,之后继续让床面保持湿润,如遇到高温天气,需灌“跑马水”给床面,或者保持每天3~5次的浇水频率。

当返青后要保持床面处于浅薄水层,并于10d后用 0.3%~0.5%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追肥,随着时间,叶面的喷洒浓度要逐渐增大,保持在5d 1次的频率,并且需要结合防病防虫药物的喷施。

上述过程需持续25d左右,当苗高20~25cm后即完成培育壮秧,即可转入大田第2阶段育苗。

2.3.2第2阶段:组培苗扩繁

在5月中下旬开始插植,繁殖时间大约50~60d,用40m2可繁够667m2的种苗量。

繁殖田的选择与处理,与育苗田相同。种苗前1天每667m2施基肥马蹄专用肥15kg,磷肥40~50kg,期间保持苗床的水层大约2~4cm;移裁前,把组培苗从苗床小心带泥拔起,剔除杂株及变异株,分成单株浅插,按株行距约为40cm×40cm,拉线分厢4~5m为1厢,留工作行,便于田间管理。苗返青后开始第1次追肥,每667m2高效复合肥5kg加尿素4kg,10d 1次,25d后以复合肥为主,每667m215kg,可适量增施钾肥,封行后要控水控肥。

在育苗过程中共计2个阶段:第1阶段是以湿润为主,期间保持苗床的干湿交替,其目的是促进组培苗的发根;第2阶段是以浅水层为主,随着植株以后生长的加快,可以增加水深到3~4cm,不同于第1阶段的施肥,第2阶段应以复合肥和尿素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连续阴雨天气的话,杀菌药应在雨后立即喷施,预防病害。移栽前要喷1次“送嫁”药。

2.4大田栽培

2.4.1种苗消毒、剔除变异株与定植

当天种植当天起苗,起苗时将种苗小心挖起,注意保护植株基部根茎,不要造成损伤。保留茎叶下部30cm,上部茎叶剪去,而后用500倍液的50%多菌灵或10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进行浸根,持续时间在20~30min。

由于马蹄组培苗的培育,是通过实验室中,应用外源激素的诱导,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光照的无菌空间里,改变正常幼苗的发育过程,胁迫其朝着给“芽繁芽”的发育方向生长,最终长成完整的马蹄植株,因此,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变异。

所以,在起苗和定植时,需要有意识的除去拥有下列特征的植株:浓绿的叶片横向生长,且弯曲幅度较大,相对矮壮的植株;拥有较长的节间距,匍匐茎较细弱的植株;拥有浅绿色的茎状叶的植株;整体细弱的植株;丛状分孽,紧靠母株的分株等。上述特征都是变异幼苗的可能。

2.4.2水肥管理

马蹄大田需施用基肥,每667m2田的基肥的配置通常采取15kg的45%的复合肥,1.5~2kg的硼、锌肥,10~50kg的17%的过磷酸钙,混合1000~1500kg的腐熟有机肥。

如果基肥不足时,需要及时对大田进行追肥。在马蹄生产的过程中,分作以下3个时期:7月初[CD1]8月底的生长营养期;8月底[CD1]9月底的生长并进期;9月底[CD1]11月中小的球茎膨大期。其中,生长营养期的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生长并进期和球茎膨大期的追肥原则的“钾肥为主”。配合着微量元素肥,能够在生长期提高马蹄的抗病虫能力,防止倒伏早衰。

在用量上,第1次追肥每667m2大田施用10kg的复合肥以及5kg的尿素;第2次追肥每667m2大田施用5kg的钾肥以及硼、鋅微量元素肥;第3次追肥每667m2大田施用20~30kg的高钾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例为 12∶6∶2。每次追肥以10d为1个周期,每次追肥保持在3个周期左右。

在水分的管理上,基本原则是“干湿交替”,浅水用药、深水施肥,保证土壤的足够湿润。前期浅水2~4cm,促分蘖,中期深水5~7cm,控分蘖,促进早结球,后期浅水及湿润,施肥时要深水,让其自然落干后再复水。

2.4.3防治

白粉病、白螟、枯萎病、杆枯病、茎基腐病等困扰马蹄种植的主要病虫害。在原则上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措施上,要做到病株的及时清除,除了犁冬晒田外,条件的地方可以水旱轮作,还要提早消毒灌水沤田。如应用化学防治,必须复配用药、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在茎基腐病、枯萎病及秆枯病等防治上,可采取8月中旬、9月中旬各施1次“灭菌土”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灭菌土”的配置通常以20kg细泥砂打底,混合75%的敌克松0.5kg、细硫磺粉5kg/667m2、0.5kg的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如在发病初期或分孽盛期用药,可以选取25%的敌力脱乳油混合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以有效杀菌防治。

在防治虫害上,由于马蹄白螟成虫普遍具有的趋光性,因此可以通过悬挂诱虫灯的方式完成马蹄螟成虫的诱杀工作。对于田间的观察工作也要加强,一旦发现50头以上的白螟,可以每667m2撒2kg的3%杀虫单颗粒,或者找准卵块孵化期,以3.2%的阿维菌素800倍液喷雾,3d 1次,从而实现对第二、三代马蹄螟的狠治。

3收获及研究结果

一年之中,12月中旬到春节前这段时间是马蹄的最佳收获期。在此期间,马蹄的产量将达到最高,同时含糖量也是最高,并且由于温度以及湿度的适宜,使得收获的马蹄容易储藏。收获时一定要提前排干田水,便于采挖。

本次研究中,“GT3”品种平均产量为4.48 kg/m2,相较常规品种的平均产量3.44kg/m2,增加了30%。在大果率上,“GT3”品种的大果率为59.23%,相较常规品种的大果率35.46%,增加了23.77%。综上,本品种值得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康超,谢微,伍淑婕.广西马蹄产业调研报告[J].贺州学院学报,2017,33(04):146-150.

[2] 陈雪玲.荔浦县马蹄组培苗变异情况浅析[J].长江蔬菜,2017(18):13-14.

[3] 李明.马蹄大田高产栽培新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6,10(30):3-4.

猜你喜欢

组培苗马蹄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吃“马蹄”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鱼腥草组培苗规范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河口动物 马蹄蟹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