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疾控中心内部控制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2019-02-01李燕

财会学习 2019年1期
关键词:疾控中心规范化内部控制

李燕

摘要:作为事业单位,疾控中心可以从规范内控制度的角度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岗位的设置进行检查,从而使疾控中心的日常业务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与业务的规范性。笔者对当前疾控中心内部控制现状及外部环境变化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三点促进疾控中心内控制度规范化进程的建议。

关键词:疾控中心;内部控制;规范化

疾控中心是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业单位,日常的业务开展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疾控中心因其工作的特殊性,面向的群体数量不如普通医院多,其日常运营过程中的资金规模低于医院等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因而部分疾控中心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同时,单位的内控制度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还缺少灵活性与变动性。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疾控中心的内控制度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导致了疾控中心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工作效力。笔者通过对疾控中心内控制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哪些可以提升的方面,为疾控中心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成效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疾控中心内部控制现状与外部环境变化

疾控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相比,并无较大差异,只是更为简化。疾控中心是事业单位,其内部员工的岗位均有编制,在编制固定的情况下,疾控中心的财务人员数量就需要按编制来配置。

近几年来,外部环境变化很大,各种疾病疫情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虽然没有爆发像“非典”这一类的全国性疫情,可是像登革热等小范围的疫情也在发生。疾控中心需要及时对这些疫情采取必要的防控,监测,检测,督导,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这些工作的推动离不开疾控中心的资金保障。开展工作需要资金,财政资金虽然已经划拨到疾控中心,财政资金的拨付涉及的金额较大,虽然目前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预算控制等,可是在整个环节仍然存在可以进行优化的地方。目前疾控中心在内控制度优化方面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的内容还有待丰富。

二、疾控中心内控制度规范化措施

(一)借鉴企业内控制度,规范财务人员岗位任职规则

疾控中心是事业单位,员工的数量有上级单位根据工作量进行编制核定与审批。然而编制数量的更改频率过低,与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脱节,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疾控中心应首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做好人员配置。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人员编制数量远远小于内控制度对财务人员任职数量的要求。考虑到疾控中心财务工作量并不如一个企业所涉及的财务工作量大,因而给予的财务人员的编制也很少。笔者认为可以实行任命制,上级主管部门将地区所有疾控中心的财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将所有财务人员的编制上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成立一支财务团队,关键岗位按照内控制度进行隔离,然后这支团队统一负责下属各疾控中心的财务工作。

疾控中心下设多个科室,内控制度要明确各个科室部门的职责与义务,在疾控中心的多个部门中,有一些部门因为工作流程原因,职务不相容原因等,是可以互相进行监督的。疾控中心在起草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参考各部门处室的分工及职责情况,以及业务流程中各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对流程的梳理,在岗位任命时,要对流程中涉及的相关人员的任职条件、职责权限予以规定。例如会计人员不能负责对疾控中心的各种实物资产进行保管等。因为受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量的限制,可以通过重要岗位轮岗制度,保证各个重要岗位不存在一人兼任的情况。

(二)引入外部审计监督,增加内控工作的后督力度

完善的内控制度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目前疾控中心不需要对公众披露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也未引入外部审计监督制度,这样缺少后督的内控制度在运行时势必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引入外部监督可以对疾控中心一年以来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可以对相关重要岗位的权限设置,岗位职责与义务是否匹配等进行审计,这些外部审计工作促进了疾控中心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建立疾控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利于各项内控工作开展时有据可依。

内部控制制度与财政管理制度不同,两者不可以等同对待。疾控中心需要修订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财政管理制度。两者所规定的事项是不同的,面向的对象也是不同的。疾控中心可以借鉴财政管理制度,在其指导下修订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其指引下具体细化相关工作内容,这样才能让内部控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外部审计监督模式目前在企业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外部审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监督方式,可以有效的遏制各种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例如贪污腐败等。疾控中心虽然日常工作中的流程没有非常复杂,但是各项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拨付,加强审计力度,对财政资金的依法合规使用将会有非常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三)动态监测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内控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是需要动态监控执行情况的。疾控中心在根据相关财政制度等内容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之后,要予以落实。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节点,有哪些可以优化的流程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及要求,对发现问题的内控制度要进行深入分析,寻找问题症结,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还是执行的不到位。如果是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警示教育,给予处罚,同时在疾控中心范围内进行宣导。如果是制度设计层面存在漏洞,则需要领导层尽快研究出弥补漏洞的方法,对内控制度进行修正。

这种动态的分析检测过程是帮助疾控中心的內控制度不断规范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疾控中心人员的内控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敏感性,降低各种不符合内控要求的行为的发生频率。动态监测除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外,还需要逐步形成评价标准。例如对疾控中心各部门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考察,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一考评体系是衡量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标准。其需要与疾控中心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性,因为内控制度的建设是为了疾控中心更好的发展服务。

在设定评价体系时,疾控中心除了要考虑其发展目标之外,还要考虑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种制度及评价措施,要结合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量身定制考核方案。这样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的时候,才能最真实的反映出内控制度规范化执行的情况。内控制度执行评价体系需要包括疾控中心工作的全流程,要将评价细则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流程中的环节要明确责任人,健全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疾控中心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规范疾控中心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疾控中心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违法及不合规行为的发生,合理合法的使用财政资金,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及工作责任感。范化的内控制度会为疾控中心的资金完整性、安全性保驾护航。

三、结语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规范化的进程需要按部就班地落实。要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建章立制,借鉴企业的岗位分离设置,对疾控中心的关键岗位进行人员配置,可以从制度上规范化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降低因人员兼任而带来的风险。引入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增加内控制度执行的后监督机制,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依法合规的开展工作,对于那些贪污腐败行为、违规行为敢于拒绝。建立动态的内控制度执行考评监控机制,制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出作用,需要有良好的执行过程。疾控中心通过建立动态考评机制,从全流程多环节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这种动态监督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后根据问题类型、原因及时分析补救,促进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23).

[2]张守春.内部控制在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7 (24).

[3]王俊.基层疾控中心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关键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 (21).

猜你喜欢

疾控中心规范化内部控制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2019新型冠状病毒效果图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