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人均支出与总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01李培筠

财会学习 2019年1期
关键词: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李培筠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在旅游方面的总支出不断上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中国旅游业总支出能稳定提升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本文研究了中国旅游人均支出与总支出的影响因素。本文收集了2000年至2016年国内旅游人均支出、国内旅游总支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总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旅行社数以及星级饭店总数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判断每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对中国旅游人均支出以及总支出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旅游支出的增长。

关键词:旅游人均支出;旅游总支出;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一、研究背景

旅游总支出从2000年到2016年逐年增长,其中从2009年开始,增长的速度加快,最终在2016年旅游总支出比2000年增长了7.5倍左右。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其中消费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消费支出包括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指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其中旅游支出是重要的部分,且它的占比在逐渐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居民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时,就会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而旅游则是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较高层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具有显著的提升。

根据中国GDP的历年增长情况,其在2002年开始呈现大幅度增长,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中国居民在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随着GDP的提升,居民旅游支出也随之得到提升。此外,中国国民总收入近20年来一直持续稳定增长,这就意味着居民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投放到旅游行业中,使得旅游总支出在逐年增加。

二、变量选取

(一)概念阐述

1.旅游人均支出与总支出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旅游产品和服务数量的人均支出和总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与人均价值总和。

3.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4.居民总储蓄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后的余额。

(二)数据收集

本文将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国内旅游人均支出以及国内旅游总支出与潜在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一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因此,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别收集国内旅游人均支出、国内旅游总支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总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总数在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具体数据整理为表1。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被解释变量与潜在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的建立之前,本文将先进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如果被解釋变量与潜在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高,则进一步建立变量间的回归模型。反之,则不建立回归模型。

本文选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衡量指标。皮尔逊相关系数介于-1与1之间。该数值的绝对值代表变量间相关性的强弱,若数值越接近1,则相关性越强,若数值越接近0,则相关性越弱。具体情况下,当相关性系数高于0.8,则说明相关性极强。当相关性系数高于0.6且低于0.8,则说明相关性较强。当相关性系数高于0.4且低于0.6,则说明相关性较弱。当相关性系数低于0.4,则说明相关性极弱甚至没有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3-1)

通过计算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整理得表2。从结果可知,旅游人均支出与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很高,而旅游总支出与居民总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旅游社数的相关性很高,但旅行总支出与星级饭店总数的相关性较低,所以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分别对旅游人均支出、旅游总支出与潜在的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

(二)回归分析

本文分别取人均旅游支出、旅游总支出为被解释变量,记为Y1、Y2;分别取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总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旅行社数为解释变量,分别记为X1、X2、X3、X4、X5、X6。模型设定如下:

lnYj=β0+β1lnXi ( j=1, 2; i=1, 2, 3, 4, 5, 6)(3-2)

运用运行Eviews软件对以上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该过程中对参数的估计使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

1.人均旅游支出与人均生产总值

以人均旅行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对数据进行建模,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模型为:

lnY1=2.182 + 0.416lnX1(3-3)

根据建模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检验得到的P值为0,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旅游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可决系数R2为0.87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可靠性强。

由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知,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升1%时,人均旅游支出增长0.416%,说明人均旅游支出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升的幅度。

2.人均旅游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以人均旅游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对数据进行建模,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模型为:

InY1=0.767+0.587lnX2(3-4)

根据建模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检验得到的P值为0,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旅游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可决系数R2为0.709,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可靠性强。

由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知,当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1%时,人均旅游支出增长0.587%,说明人均旅游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及人均旅游支出提升的幅度。

3.旅游总支出与居民总储蓄

以旅游总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居民总储蓄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对数据进行建模,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模型为:

InY2=0.782+0.962lnX3(3-5)

根据建模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检验得到的P值为0,说明居民总储蓄对旅游总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可决系数R2为0.99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可靠性强。

由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知,当居民总储蓄提升1%时,旅游总支出增长0.962%,说明旅游总支出随着居民总储蓄的提升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及居民总储蓄提升的幅度。

4.旅游总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

以旅游总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对数据进行建模,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模型为:

InY2=0.001+0.999 lnX4(3-6)

根据建模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检验得到的P值为0,说明旅游总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可决系数R2为0.999,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可靠性强。

由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知,当国内生产总值提升1%时,旅游总支出增长 0.999%,说明旅游总支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而增加,但是提升的幅度不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幅度。

5.旅游总支出与国内旅客

以旅游总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国内旅客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对数据进行建模,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模型为:

InY2=3.974+1.151lnX5(3-7)

根据建模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检验得到的P值为0,说明国内旅客对旅游总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可决系数R2为0.987,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可靠性强。

由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知,当国内旅客提升1%时,旅游总支出增长1.151%,说明旅游总支出随着国内旅客的提升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超过国内旅客提升的幅度。

6.旅游总支出与旅行社数

以旅游总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旅行社数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对数据进行建模,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模型为:

InY2=-5.801+1.869lnX6(3-8)

根据建模的结果显示,显著性检验得到的P值为0,说明旅行社数对旅游总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可决系数R2为0.95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可靠性强。

由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知,当旅行社数提升1%时,旅游总支出增长1.869%,说明旅游总支出随着旅行社数的提升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超過旅行社数提升的幅度。

四、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此带动中国消费的提高。

其次,加大科研水平的扶持力度,提升创新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中国2025计划,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再次,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接触优质教育的机会,以此提升贫困人民的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发展。

最后,缩小贫富差距。根据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说明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严重。然而,收入中等及以下的人群占比很大,如果能提升他们的收入,那么他们能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应努力缩小贫富差距,落实政策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从而促进居民的消费

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远高于欧美国家,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及福利水平不够完善,导致中国居民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为了鼓励居民敢于消费,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提高中国居民的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障等。

(三)完善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

首先,提高交通建设,使居民出行便捷,有利于拉动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以此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其次,规范旅社服务质量,给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以此才能使居民愿意将收入用于旅游支出。

五、总结

本文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旅游人均支出、总支出与各个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由结果得知旅游人均支出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很高,而旅游总支出与居民总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旅游社数的相关性很高。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应用Eviews对旅游人均支出、总支出与各自的潜在影响因素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检验。根据模型结果可以得知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人均支出、总支出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促进经济发展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以促进居民消费、完善旅游业相关基础设施等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旅游支出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谢静.我国旅游消费支出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1,7.

[2]荆艳峰.收入与物价水平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的影响[J].旅游管理研究,2012,1.

[3]姚霞.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6,6.

猜你喜欢

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