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控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2019-02-01刘贵平

财会学习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刘贵平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履行特定职责的坚实保障,加强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廉政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建造公共设施、维护公共保障和维持公共教育等重要责任,在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财政资金管理宏观环境及内在管理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宏观环境来说,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管理等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持续深化,财政资金内部管理日益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有必要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策略,加强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专项资金的概念及内控管理的意义

行政单位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付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特定用途,且必须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的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从而达到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资产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预防廉政风险的重要目的。新时期,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与内控管理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其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建立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规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廉政风险,起到有效监督、评价和规范行为的重要作用;此外,加强专项资金内控管理,有利于保障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内控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应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落实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针对部分人员内控意识不强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从风险识别、处理和监控三个方面提高人员风险意识。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全周期所面临的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形成专项资金管理风险清单的过程。专项资金管理是系统化工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资金的流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单位应成立专项资金风险评估小组,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风险评估,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例如,在项目决算阶段,单位应及时申报资金结余问题,消除利益寻租的空间,规避挪用侵占专项资金的风险。

2.风险处理

针对已经识别的专项资金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从而将资金管理风险降至最低。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应重点关注存在的重大风险,避免不良风险的持续扩大。同时,风险处理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因此,单位应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营造廉洁奉公的专项资金管理环境,提升单元风险识别和管理意识,提高风险处理实效性与时效性。在此过程中,针对已发现的私自挪用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单位应认真检查处理,避免引发更大的廉政风險。

3.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即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发展态势、处理措施进行跟踪和监督,避免风险的扩大和处理措施的无效化。由于专项资金管理周期较长,而风险可能发生于各环节,因此,单位应强化资金管理部门风险监控意识,一方面,针对已发生资金管理风险,应尽量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跟踪处理措施效果,防止事态扩大和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另一方面,针对尚未发生的风险,通过风险监控能够及时发生问题倾向,从而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降低专项资金管理风险。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措施,在单位部门加强风险培训,树立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为专项资金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奠定基础,从而在单位内部形成及时发现、解决和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

(二)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内控体系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专项资金私自挪用、侵占等腐败问题屡见不鲜,为了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控制,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构建专项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1.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编制是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单位各部门应共同协作、加强沟通,根据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方法编制部门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准确、合理、完整。在预算编制实践中,基数法和滚动法是较为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要求以单位前期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当年的预算,在此过程中,单位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细化项目立项调研,优化资金配置,避免专项资金结余严重的问题,规避专项资金侵占风险。同时,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各部门协作、配合,综合单位未来发展规划,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和规范性,抵制不合规、可行性低的项目。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后,单位资金管理部门应及时支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避免因滞留资金带来的廉政风险。

2.收支控制

为了落实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单位因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工作,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专项资金管理应遵循收支两条线原则,严格控制资金来源,设置相应的岗位和专业人员,明确其职责,实现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规范资金支出审批流程,财务部门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切实落实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

(三)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不完善的问题,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统一、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能。

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当贯穿于资金使用全过程,因此,绩效评价体系应当结合项目特点,细化绩效评价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方法。在绩效指标的设置上,应体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差异,通过不同区域单位专项资金纵向、横向比较,使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从而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将专项资金使用落实到实处。

2.建立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落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绩效评价保障机制。在项目执行启动后,单位应及时组织成立绩效评价小组,基于成本、效益角度对项目预算、决算进行绩效评价。当专项资金使用偏离预算目标时,绩效评价小组应及时纠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保障项目执行进度。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将绩效评价结果列入下年度预算编制参考范畴,资金分配向绩效评价高的项目倾斜,形成良性的专项资金管理环境。

(四)加快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建设

近年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管理效率,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沟通方式,促进各部门互相交流,规范了审批流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快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建设,从系统整体出发,梳理专项资金相关制度、流程,并加大专业化人才引进和高性能设备、技术应用,并邀请专家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论证研究,努力建设功能完善、架构合理的专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同时,针对信息安全和系统升级等问题,单位应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养,提高信息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结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确立专项资金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处理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构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内控体系。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强化专项资金收入与支出管理,促进资金使用的规范、合理,降低廉政风险,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此外,单位还应当建立绩效评价长效机制,优化资金使用效能,并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進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慧霞.COSO框架下高校修缮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高校修缮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5 (11):130-132.

[2]张爱民,赵琳.浅析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政府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 (10):230-233.

[3]赵蕊.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