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能建筑与批判的地区主义

2019-02-01吕丹阳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1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被动式主义太阳能

文/吕丹阳 华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 063100

当今世界,随着时间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的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资源种类与数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自古以来,人类便会利用草木、水里、风力等为社会生活服务,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等由于性能好、效益高等优点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使用能源。但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于是,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再生能源来替代原有的能源结构已经成为如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发掘地绿色能源有水力、风力、地热、太阳热能、生物质能等。其中太阳能作为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其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被人类广泛利用,其中也包括建筑领域。近十年来,我国虽然在太阳能建筑领域获得很大进步,但也存在地域性不足的问题。

1、批判的地区主义研究

1.1 城市地区特征缺失现状

上世纪60年代建筑领域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粗野主义、高技派、典雅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隐喻主义等流派,使当时的建筑领域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但那种现象只持续了一二十年,“形式追随功能”理念在后来的生活中似乎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其他流派则逐渐偃旗息鼓,现代建筑开始变得一味追求功能的实用性、技术的经济性、设计的简洁性。众所周知,一个建筑的诞生首先应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人类基本需求并不只指人类的物质需求,还应包括人类的精神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为世人诟病的原因。

近年来,虽然建筑领域都有了一系列的进步,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放眼世界建筑领域,一二线城市特征相似性极高,除了几个地标性建筑可以让人有所区分,其他无论是建筑单体的设计还是城市的整体规划都趋于雷同。视点回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变成城市盲目开发和建设的推手,城市特色从鲜明走向模糊,建筑特色也逐步消隐。走在中国各个城市,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相似的“民族街”、“风情街”,并且人们对这种不伦不类的“城市特色”建设乐此不疲。

这种现象引发了建筑师们的反思,他们开始积极寻求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批判的地区主义为他们提供了途径。

1.2 批判的地区主义

批判的地区主义有两个特点,那便是“批判性”与“地区性”。“批判性”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使人在不断反思和自我批评中进步;“地区性”则包含强烈的地域特点。批判的地区主义不仅承认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生活变化,而且强调技术的强制适用;批判的地区主义虽然尊重背景,环境,历史和文脉,但对于将古典元素一味拼贴的折衷主义持否定态度;批判的地区主义虽批判现代主义运动的,但绝对与某些新古典主义和历史主义所持的全盘否定态度有本质不同。正如吴良镛在给亚历山大·楚尼斯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征》中写道:“……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以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待传统建筑和发展,我认同的‘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质上就在于它既精辟地关注地域建筑地文化内涵,又能高瞻远瞩地发扬时代批判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批判性的地区主义并不是全球化的反面,相反,它是二者的结合,是在不断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中达到的全球化与地域性的融合与进步。

2、太阳能建筑

2.1 太阳能建筑的定义

利用太阳能供暖、制冷、照明、通风等的建筑。其主要包括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零能耗建筑。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利用完全自然的方式。被动式太阳能外壳应具有较大的热阻和足够的重型材料,如砌体和混凝土,它们应被使用在室内,用来确保良好的蓄热性能,从而使房屋冬季能够贮存热量,夏天能够达到降温大的目的。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机械动力向室内传递太阳能,其能量利用的方式是主动的,以达到蓄热的目的。

零能耗建筑指建筑物摆脱了传统能源的消耗,使常规能源的消耗量保持为零,而利用太阳能满足整个建筑的能源利用。我们在这种建筑中向阳的墙壁和屋面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储存太阳的热量,并将它们转化为电能,用来满足房屋内的用户照明和电器使用,除此之外,还可满足建筑物的空调、供暖等,以确保房屋的热舒适性。

2.2 太阳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太阳能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阳房,其主要采用被动式技术,通过自然辐射的方式满足能源的基本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主要的太阳能建筑除了被动式还有主动式,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上。光和热的使用主要用于采暖和制冷,而光电利用还未像光热利用一样普及,一般用于航天飞机、空间站或偏远地区的照明。

1977年,我国的第一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建成,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太阳能建筑被列入我国科技攻关计划之中,其涉及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各个领域,从理论基础研究到模拟实验,从材料构件开发到工程设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也有了很多成果,例如,在“九五”计划中产生的“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的成功投入使用。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在我国也是蒸蒸日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中美节能项目合作框架下建设的一个节能办公楼——集合了当今建筑节能最先技术和最实用的技术。

2.3 我国太阳能建筑现存的地域性不足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及气候条件复杂,包含各种不同的气候区域,人文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不同的人文地理气候条件,太阳能建筑的设计研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而我国现在对太阳能建筑的研究更多地偏重于高技术的应用,而往往忽视了对不同地区条件的契合若不及时纠正,这将对中国太阳能建筑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

3、太阳能建筑与批判性地区主义的适应原因及策略

3.1 太阳能建筑与批判的地区主义适应的原因

安藤忠雄曾说过:“在由设计师承担的许多责任,最重要的是展现文化,最大的责任是文化遗产,让大家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正如他所说,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创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文化的共生。在建筑设计中追寻归属感、场所感、历史延续性、可持续发展等,才是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这种建筑思想已为大多数建筑师所接受,而太阳能建筑不能真正完美达到此标准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地域性”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这两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包含许多层次,但它们又是相对的概念,而我们想将太阳能建筑在中国有长远健康的发展,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

3.2 太阳能建筑与批判的地区主义适应的策略

3.2.1 功能适用

由于各地的居住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这就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具有差异性,因此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在功能的设置上,要注意主动式太阳能和被动式太阳能的选择。例如当需要温室种植花卉时可选用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的附加日光间的方法,既可以提供太阳能,又可以作为一个缓冲空间供人行走、休息。而太阳能集热器通常作为主动式太阳能加热系统的热源,已经做到了普遍应用,尤其是在用水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已在家家户户中普及。

3.2.2 经济适用

社会经济水平对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影响也是决定性的,所以要对地方进行定位,不同的定位,需要有不同的设计和统筹与其适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落后状态,许多地方还保留传统经济模式和技术模式,我们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客观的经济因素。例如在材料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地方性材料,用不同区域的材料造就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这都是为太阳能建筑的普及性和地方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3 环境适用

我国的地理气候差异性很大,对其建筑布局和功能要求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要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做出适应不同条件的太阳能建筑形式。例如在严寒地区,太阳能建筑的建造应严实敦厚、封闭低矮,这样有利于御寒;而在气候潮湿地区,我们应更加注重空气的流通,保持室内条件的干燥。在我国有高原、丘陵、平原、沙漠等多种地形,耕地稀少,我们在建筑的建设中也要保护水土和耕地,顺应山势来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创造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态,也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4 文化适用

太阳能建筑的形态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每个地方都有每处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各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丰富多变的建筑形式。我们太阳能建筑的建造应充分融入当地。

结论:

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既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还能为人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我国太阳能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建设和使用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但如今正是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有利时机,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立足国情,结合批判的地区主义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太阳能建筑,就一定能创造出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太阳能建筑,这既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被动式主义太阳能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基于被动式节能抵御灾难的建筑设计——以SDC 2015年参赛作品SU +RE HOUSE为例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新写意主义
太阳能维修等
近光灯主义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