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考研动因分析研究

2019-01-30俞一帆王文远项瑜顾阳锋赵亚敏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考研院校大学生

俞一帆 王文远 项瑜 顾阳锋 赵亚敏

【摘 要】考研是当前高校和社会的一大热点现象,95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考研群体的主力军,考研动因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个人提升、学校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针对考研,要做到多管齐下,集中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进考研工作的顺利进展。

【关键词】95后大学生;考研;动因

考研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个人学历层次、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全国考研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201万左右,录取人数为80.1万左右;2018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238万左右,录取人数65万左右;2019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260万左右,录取人数70万左右。报考人数持续上升的趋势,正反映了“考研”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大热点问题。考研受到了大学生个人、高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重视,已经从个人现象升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考研的主力已经是95后大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的成长环境与不同的社会经历的影响,95后大学的考研动因与之前大学生相比,会有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着较为切实的价值与意义。

一、考研数据梳理

为了更好地进行深入研究,先对学院近三年考研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梳理。

通过对学院近三年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学院报考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增幅较大,2017、2018两届考研学生的报考人数加在一起还没2019一届考研人数多(三届毕业生总人数基本一样)。统计发现,在报考性别方面,男女基本对半;在地域生源方面,浙江省内的以及浙江省外的考生基本也对半。由此可见,无论男生女生,也无论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的考生,都把考研作为打造美好未来的重要途径。在录取院校层次方面,学院考研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17届1人考取211院校,2018届4人考取211院校,2019届4人考取211院校,1人考取985院校,整体而言,考取重点院校学生比例较低。在出国出境方面,2017届1人出国读研,2018届0人出国读研,2019届1人出国读研。在出国出境考研方面,学院考研学生人数也较少。这些数据和重点院校相比,明显呈现出一定的差距,说明了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方面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但与学院自身考研学生相比,整体还是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另外,学院2020届毕业生合计149人,考研报名人数72人,报名率48.32%,与四年前报考率只有10.46%相比,已经有很大的增幅了。所以,从整体上来讲,学院的考研工作呈现出的是一种较为良好的上升趋势。

二、考研动因分析

学院近三届考研学生均为95后大学生,通过对近三届考研学生以及目前尚处于低年级阶段而有意向考研的学生合计600余人的分析,95后大学生的考研动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层面。

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是影响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学生为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借助于学历的提升来实现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愿望,于是便会选择考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有海量本科生從高校毕业,本科学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急剧下降。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逃避就业”的心理,希望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校园读书学习,不愿过早接触社会,也会选择考研,这样的学生比例相对而言较少,但也可以看到社会环境方面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当前的就业市场,很多单位明确标明招聘对象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或者要求出身为985名校,对于普通院校出身的本科生,则连最基本的报名资格都被剥夺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象,让很多出身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得不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同时,学历高、出身好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好工作、待遇高的社会现象,也刺激着许多原本对考研不一定十分有兴趣的大学生愿意去考研,进而促进个人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父母的学历层次较高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大。很多家长鼓励自己的学生考研,是出于受到高学历所带来的的各项切实利益的诱惑,希望自己的学生学历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有部分家长看到周围亲戚、朋友、邻居等家的学生都在考研,也会动员自己的学生进行考研。有的家长自己在高校有着一定的资源,也会推荐自己的学生尝试去考研。甚至部分家长已经为自己学生未来的就业已经铺平了道路,但由于学历的不够,需读研才可以走上已经安排好的工作岗位,这种情况下,家长也会动员自己的学生去努力考研,以便早日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家庭教育在学生的考研路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部分学生第一年或者多年考研失利,但父母依然支持鼓励其考研,背后有家庭这一强有力的支持,学生更是会一门心思地一直考研下去。

(三)个人提升层面。

对于出身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为了在未来残酷的就业市场上增强个人的就业竞争力,考研是一条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选择主动考研的学生,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学历层次,增强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借助于考研,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真才实学,结交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也有一部分学生出于专业的考虑,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真正所感兴趣的,不希望以后终生从事一项不感兴趣的专业,希望借助于考研来实现专业的转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考研,这也是大部分跨专业考研学生的动因所在。也有一部分学生高中时代较为优秀,高考发挥失常,对所读大学存在一定的失落感,希望借助于考研重新找回自己当初的“大学梦。”主动选择考研的学生,一般目标都较为麻烦,行动也较为坚定,不为外界所动,且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会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不考,这部分学生考研成功率也较高。

(四)学校引导层面。

学校为了提升办学层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也会鼓励引导学生选择考研。学校会组织各类考研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内外优秀学长、老师给全体学生做考研动员大会,还会组织包车对报考人数较多的学校外出进行当面学习交流。学校会单独精心布置考研教室,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为考研学生送温暖,在考研当天组织包车接送,并设有考研奖学金,对成功考研的学生以奖学金的形式进行奖励,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推送。同时,在实习、毕业答辩安排等方面也对考研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在考研报名、调剂、复试等各个环节都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动员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考研学生服务。学校的各项优惠举措与有效引导,也促使很多大学生对考研产生兴趣,并最终选择考研。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考研方面,学校还是可以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的。

(五)其他因素。

除上述四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之外,也有部分95后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女朋友关系的影响,一方选择了考研,另一方也随着进行“陪考”;受到学籍预警、考试作弊处分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毕业,为了顺利获取毕业证、学位证,选择考研实现自己顺利毕业的梦想。

调查发现,相对于以往的考研学生,95后在考研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层面和个人素质提升层面的影响因素更大,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说明了95后大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自身的未来有着深入的思考。同时发现,95后大学生在大四考研失利后,选择二战三站继续考研的、以及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现实不满意转而考研的人数,都比之前的大学生比例有所增加,这不单单是当前95后大学生考研的一种趋势,也是当前社会变化的一种形势。

三、对于考研的建议

首先,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选择考研,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是任何学生都适合考研的,也不是任何学生都可以考研成功的。要有正确的考研动机,不是为了盲目攀比、或者消极逃避,而是从促进个人未来更好的发展需求出发。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报考学校,不要盲目地去报考过高的学校。也不能盲目从众,临时抱佛脚,不要受到家庭、社会、环境过多的影响而失去了自我判断力。要不要选择考研、选择什么样的考研学校、什么样的专业,都是在考研之前需要冷静认真思考的问题。每个人的学业面貌以及成长环境都不同,每个选择考研的学生都要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适合考研就去考,适合考什么层次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等,都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去思考的。而不是一时冲动的行为,也不是不经思考就随意去报考的。不盲从,不跟风,谨慎考研,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是面对人才市场的关键所在。

其次,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考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学业规划。比如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考研真题、参考书目的查找、以及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往年的报考录取比例、导师的研究方向等,都需要提前做好了解与认识的。考研并不仅仅只是大三、大四时才需要着手准备的,而是大一大二就要开始思考的事情,并为之而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在学业的规划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所在班级、所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如何,而要有更为广阔的眼光,因为参加考研都是和全国的学子一起竞争的,对于出国留学的考研学子,竞争对手甚至来自全世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就业力争把自己的学业成绩提高到更加优秀的程度,多参加一些省级、国家级正赛,切身感受一下来自外界的竞争对手实力如何。在学习时间的规划上,需要增强自我约束力,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安排。

最后,正确理性对待考研。

考研对于一个热爱学习、渴望上进的学生而言,存在着较多的诱惑力,但面对诱惑要学会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否则考研或许会失去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考研是提升个人学历层次、获取真才实学、结识更多优秀人才、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每个人也要理性正确对待。正确理性对待考研,既包括决定考研之后就要付出切实行动、脚踏实地去努力、去拼搏;也包括要学会抛开考研的“功利心”与“虚荣心”,不要盲目从众、盲目攀比。同时,对于一些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实在不适合读研的学生,而又一味地非要走考研之路的同学,同样要是需要对个人行为进行反思的。考研对于促进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但不考研只要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同样会有好的未来。所以,对待考研要重视,但不要走极端,要理性正确对待。

除此之外,在考研过程中要对当前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对岗位的学历需求、技能要求也要有一定的认识。要多和家长、老师、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长学姐多沟通,必要时也可以多和报考院校的导师进行交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再下决定,经过深入了解、深入思考后的决定才显得更为理性与客观。高校也应当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决定考研的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且对他们进行较高频率的正确引导。比如给学生安排安静的考研教室,提供硬件设施;安排考研辅导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定期展开心理讲座来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是高校需要展开的措施,拓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纳入整体的教学计划中。

四、结语

考研近年来有不断“热化”的趋势,就以学院考研学生而言,2016届毕业生中合计17人报考,5名录取;2020届毕业生中合计78人考研,32名录取,而2016届毕业生和2020届毕业生的总人数基本的一样的,但在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却有5倍左右的差别。通过学院四年前四年后考研数据的变化可知,考研工作已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全国也正在掀起“考研热”,从整体上而言,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必然化的结果。从小的方面来讲,不但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也是一种现实的必要;从大的方面来论,考研也是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才越多,国家的竞争力才会越强。考研所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生个人、学校引导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要学会辨别,利用有利因素,远离消极影响,全面推进高校考研工作的顺利进展。

【参考文献】

[1]丛康林,李希灿,董超,常小燕.大学生考研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13):139~140.

[2]李欣彤,肖翔.大學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8.07(21):189~190.

[3]邓雨.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结构分析[J].营销教学,2015.12(49):217~218.

[4]丁彤.影响大学生考验选择的客观因素研究—基于上海市521个样本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06(39.2):30~37.

[5]刘天军.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3(16.1):71~81.

猜你喜欢

考研院校大学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之歌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