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流浪地球》为例看中美科幻电影中家园观差异

2019-01-30彭可儿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科幻电影电影

彭可儿

【摘 要】本文聚焦中美科幻电影对比,以中国近年来最热门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具体分析了中美科幻电影中的家园观,并探析了造成这种家园观差异的客观经济、政治和文化原因。

【关键词】中美比较;电影;科幻电影;家园观;流浪地球

一、中美科幻电影现况

近年来,中国科幻大片数口碑迅速提升。《流浪地球》就是中国科幻大片的典型代表。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在映期90天内共斩获了46.55亿人民币的票房。不少观众直呼过瘾,“我们正在见证中国科幻电影‘超英赶美”。这不禁让人深思,目前的中国带科幻真的能和老牌科幻电影强国美国看齐吗?我们产出的科幻电影,比起美国科幻电影,又有什么优势与不足呢?

其实,不仅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制作水平上来看,中国近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达到好莱坞工业水平的科幻电影。清华大学的王一鸣教授统计过1995年到2008年中美科幻作品数量,中美在这14年间共产出223,中国仅占1部,也即2006年中外合资的《魔比斯环》;而据统计美国则占据了剩下的99.55%。而后十年,也即2009年到2018年,这一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总数仅有4部,分别为2010年1部、2014年2部、2015年1部;而美国依旧保持着年均20部左右的产量,十年内又产出了两百多部科幻电影。从数量的对比可以发现,建国后我国在科幻电影领域的探索十分有限。并且,从制作水平上来说,无论是在注重科技内核、特效场景的硬科幻方向,还是注重人物表达、社会思辨的软科幻方向,美国依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产出了19世纪以来绝大部分的高质量科幻电影。

虽然目前和美国相比,中国科幻还是刚起步的阶段,但《流浪地球》给我们展现了中美科幻电影最大的差异:价值观,特别是家园观的不同。这让中国科幻电影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成为可能——中国科幻承载着的独特的价值理念,可以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输出窗口。

二、中美科幻电影中的家园观对比

随手翻开“国产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影评,不难发现网友都在调侃:中国特色科幻就是咱逃跑还非得拉着地球一起跑。诚然,这是一句调笑,却也是此电影家园观的重要体现。从前的科幻片设定,不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科技角度考虑,人类向外星移民,离开地球,似乎才是占据主流的选项。而《流浪地球》中的人们,宁愿花費大功夫为地球装满行星发动机,也不愿意抛下自己的故土,独身离开。“人类在宇宙间离开了地球,就像婴儿在沙漠里离开了母亲”,这颗星球上面有着他们珍贵的童年记忆,有着陪伴他们从小长大的山山水水。它也许已经冰封,其中的贝加尔湖不再能供人垂钓,高楼内的上海少女雕塑也静静伫立在极寒之中,可它们曾经给予人们的东西是远远无法忘怀,更别提舍弃的——故土,家园,地球,这就是人类超越物质的情感依托,中国价值观念的特殊之处:人类,只是地球的一部分,而不是地球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这样的情怀在电影中被放大到了整个地球之上,由此才产生了“带着地球一起跑”的局面。

美国科幻电影对“家园”的理解则与《流浪地球》确实大相径庭。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版的经典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英文名WALL-E,2008年发行)为例,其电影故事就建立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上:人类生活产生了过多的垃圾,地表被垃圾覆盖,连太空都被填满,于是人类乘上飞船逃往外太空,将飞船当作自己的新家,只留下负责处理垃圾的机器人看家——主角瓦力就是其中之一,代际更迭后,飞船上的新人类已经丧失了关于地球的记忆。本片中的人类将地球污染后便丢弃了,没有负起应尽的责任,飞船上变异了的“新人类”由于在太空环境太久,普遍骨质疏松变形,在智能中心的照料下,快活地在飞船中生活着,完全是“乐不思蜀”。尽管故事结尾以新人类决定重新回到地球开始新生活作为结束,但飞船回归的唯一前提是地球上重新长出了绿色植物。也就是说,人类对地球的“爱”是有条件的,他们以孩子的心态要求地球能够一直给予,给予资源来维持生命……如果地球完全“死去”,新人类也决不会选择回归——尽管这个地方正是因他们而败坏。巧合的是,《流浪地球》中也提到,人类有过离开地球的“火种计划”计划,但最终还是被摒弃了。《流浪地球》的主旨是,人类即文明,无需其他。

三、中美科幻电影家园观差异原因分析

中美在科幻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家园观差异,本质上是从经济到文化的价值观差异。

首先,两个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基础。中国是大河文明的重要源地之一,拥有长达五千年的发达农业文明,小农经济在长期内都繁荣而昌盛,它对土地具有依赖性,生产力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润。大地不仅养育了一代代作物与人,也孕育出了深厚的土地文化。五千年间,中国的人民都未曾离开过这里,脚底的耕作了数十千百年的家乡田地早已令家园的观念深入他们心间。而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海洋文明之国,发迹于工业文明之中,天生向往着探索与开拓。繁荣的工业经济驱使之下,使得他对脚下的家园并没有如此深重的挂念之心。美利坚的子民也许并不介意四海为家,因为他们本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浪者,跟随着商业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脚步走遍世界,驰骋在这片茫茫海洋上。与中国不同,他们未曾被土地所束缚,或挽留过。在对待家园的态度上,美国会表现得更为灵活,他可以寻找一个更为理想的归宿作为替代,珍惜眼前,及时行乐。家园更像是身体的一个栖身处,而不是他们的心灵离不开的一个精神存在。

从文化角度来说,美国身为移民国家,多民族的国家组成使其拥有了极为丰富的多元化文化,文化的交融碰撞之下似乎就弱化了其中对原有故乡的依恋:这里就是所有移民者的新家。而中国持续上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与“家国一体,国为家本“观念互为表里,中国格外重视社会的和谐统一,守小家以护大家,这些因素环环相扣,便构成了一份对“家”无比明显的依赖感。在两国的宇宙观中也有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中国传统道家与新儒学思想中都对自然怀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态度,人与自然应当是一体;美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则更多强调个体的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种“天人相分”的主张,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必然十分明显。

不管怎样,有差异才会有多样性,彼此吸收借鉴才能进步。电影中存在的家园观等价值观念并不妨碍我们对美国科幻电影的敬佩与学习。《流浪地球》就是一个可贵的尝试。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我们与美国科幻电影的客观差距,善于利用我们已有的价值观上的积极条件,努力提升我们的科幻表达水平,鼓励未来一代创作出有具有中国独特思考的科幻作品。从精炼内核再到更换外壳,化差异为特色,在世界科幻电影中开辟出独属于中国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张翔宇, 吴航行. 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及其思考[J]. 电影评介, 2011(13):10-10.

[2]王一鸣, 黄雯, 曾国屏. 中美科幻电影数量比较及对我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J]. 科普研究, 2011, 6(1):27-32.

[3]马闻达. 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现状成因研究[D].

[4]金丹元, 张咏絮. 一种不该被“忘却”的类型电影——对中国科幻电影实际上的缺席之思考[J]. 艺术百家, 2018(1): 164-171.

[5]詹玲. 中美科幻小说中的个人与族群价值观比较——以《冷酷的方程式》及其改写为例[J]. 中国比较文学, 2017(03):178-187.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科幻电影电影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