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019-01-30汤其萍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策略

汤其萍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象形思维为主,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策略

一、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发育不成熟,各种思维和能力亟待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按照自己的思维去验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策略

1.在自主探究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来的知识往往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更有意义,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还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有用的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充分理解分数的含义。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彩纸,让学生对折纸张,在第一次对折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折痕分开的其中一端涂色,然后告诉学生纸张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如果需要了解其他分数,学生还可以通过不同区域的折叠涂色来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比较抽象的分数概念有了具象认识,最终清晰地了解分数的概念。

2.在體验感悟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体验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内心的感悟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感悟。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备材料进行探究。以常见的土豆为例,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割土豆,让学生将土豆固定放置好,再将土豆一分为二,然后将土豆的切面朝下放置,再从顶端往下切割,将这一半土豆一分为二。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指着两个切面的相交线告诉学生这个叫作棱。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切另一面,告诉学生三个面相交的点就是顶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它切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在同学或小组制作完长方体后,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它的特点,并根据棱和顶点的概念,让学生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棱和多少个顶点。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用的道具一定要有安全保障,以免学生在实践中造成意外伤害。为了确保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固定材料,选取更加便于操作的材料,方法也不局限于一种,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新型的、适合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乐于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抽象思维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数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各种道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探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感受数学的趣味。

以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折纸涂色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如在探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前面举例的方法对折纸张一次,涂出一半表示,然后将这张纸对折两次,涂出来另外一半的一半,表示。接着,教师问学生:“这两个涂色区域一共占据了纸张的多少?”学生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就算弄清楚“+ ”的答案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理解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不能直接将分子进行加减计算,而是要处理分母后再计算,也就是分数的通分。通过折纸涂色,相对抽象的分数算法也能具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轻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快速掌握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知识,多元化地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艳.让动手操作更有效——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长三角(教育),2012,(9).

[2]刘玉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品牌,2014,(10).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策略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