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1-30张满仪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意识小学生语文

张满仪

摘要: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发展与问题意识存在联系。小学教师若想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均衡发展,必须使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锻炼提问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一直是最基础的学科,该学科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母语的应用能力,使小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减少遭遇语言障碍的概率,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师生互动形式,在流程上采用固定的“一问一答”模式,使得小学生很少主动提问,而是完全跟随教师的节奏。相较于“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模式显然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在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一、优化课堂导入,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导入是将学生注意力“抓回”课堂的关键,课堂导入的质量可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具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好机会,语文教师通过引导,能使小学生迅速找到提问的灵感。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在课前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新课文,语文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课堂导入,让小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导入环节与教师集中讲解环节存在一定区别。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大胆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看似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引发学生想象,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提问的灵感。

如在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开满鲜花的小路》這节课的导入时,语文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鲜花小路的图片,根据课文描述的情节,配上一些种子从发芽到长成鲜花的短视频,让学生在正式解读课文前认识课文的重点情节。在课堂导入时,语文教师在展示完预先准备的素材后,不必急于提问,可以让学生将课前预习或刚导入素材时想到的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提出“包裹单是什么”“为什么花朵都开在春天”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补充,加上“为什么鲜花是最好的礼物”等问题,为学生展示提出问题的示例。

二、设计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所以在布置任务时,语文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时,语文教师可采用一定的奖励措施吸引学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时,语文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本节课的生字词,随后鼓励学生在通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如“雪孩子真的消失了吗?”等,让其他组员解答,小组长负责记录组员提出的问题与答案。小组合作结束后,语文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总结本组已经解决的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寻求未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小组之间的交流结束后,语文教师可以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注重课后引导,延伸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体验了从“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的完整流程,让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对如何提出问题有所了解。在课后自主学习时,学生可以仿照课堂学习形式,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节课后,小学生了解根据描写事物的形、色、味提出问题的方法后,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类似主题的阅读文本,让学生通过自问自答进行深度学习,使他们养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目标,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语文教师应考虑这一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通过启发式导入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另外,语文教师可布置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找寻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同安小学)

猜你喜欢

意识小学生语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我是小学生
消防意识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