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摭谈

2019-01-30任洪顺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任洪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策略

小学生因心理年龄较小,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还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小学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只重视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完全忽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授课形式比较单一、乏味,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此外,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不足,他们甚至产生了只要学生各主要学科成绩优秀,其他学科成绩并不重要的教育理念,不能正确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不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鼓勵学生维护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鼓励学生爱护美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鼓励,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教学实效。

如在学校的楼梯拐角及台阶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张贴“谢谢你,给我们安静环境”“上下楼梯请慢行”等宣传语。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此外,学校花坛的角落里也竖起了彩色的小标语牌,上面写着“别摘我,欣赏就好”“别往我家扔垃圾,我会生病的!”等充满童趣的标语,这些也在时刻提醒学生要爱护花坛里的花草,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创建日常生活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从而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以提高教学实效。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课堂知识点。

此外,在制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案设计时,教师要科学地将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结合,明确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号令》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说明学校的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和秩序,而规则秩序是指校园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一般包括了学校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及校园场所秩序等。一旦失去了这些秩序,校园日常学习生活将会混乱不堪。最后,针对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教师要展开具体的互动讲解,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还有助于稳定课堂听课秩序,增强教学实效性。

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将班级学生分为6个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竞赛,胜出的组员参加班级总决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4.开展实践活动,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如教师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到公园、广场等公众场所,开展拾取垃圾、保护环境的活动。学生通过自身拾取垃圾的辛苦和不易,不仅能体会环卫工人的辛苦,还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尧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区域治理,2018,(23).

[2]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3]杨丽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8,(4).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广饶街道朱家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