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背景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与建议

2019-01-30曹晖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意义高职院校

曹晖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并提出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对策,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   高职院校   国际交流合作   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快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相继推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政策,以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逐步实现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逐步向整体性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将经济全球化作为促进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并预测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也会出现国际化,且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教育国际化涵盖了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二是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四是国际化的人员交流,五是国际化的学术与科研合作。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与本土教育资源融合、优化配置的过程,实现跨国界、跨文化、跨民族的多边交流与合作。高職院校全面、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对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声誉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

1.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

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全面汲取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西方结合式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机制,还可以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转型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合国情和技术人才需求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且与国际化教育紧密对接,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对全面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

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使更多优秀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又可以建设高职教育办学品牌,为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国外访学等途径,不断开阔自身视野,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全面提升学校在国内、国际的综合竞争力,这对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外迫切需要大量的国际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外高等职业院校互派交换生,进行教学经验的深度交流,对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还可以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了解相关的科技水平,在彼此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迅速吸收更多的技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使他们逐步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理念方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还处于自发化、零散化,没有进行整体性的交流与合作规划,制定了明确的理念与目标,导致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既缺乏理论指导,又缺乏长期合作。

2.学生素质方面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交流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存在一定困难。

3.教师素质方面

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教师互派中,个别高职院校存在外教来源复杂、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加上中方教师在教学、合作上也存在不适应性,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

4.国家政策方面

我国政府对学校领导、教师因公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管控较严,相应的审批手续较为复杂,审批时间冗长,严重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时效性。

四、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营造国际化教育政策环境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家站在全球化高度,立足于战略视域对高等职业教育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及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也要积极优化与调整资源配置,为高职院校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另外,地方政府要不断完善本地区的职业教育长远发展规划,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扶持,逐步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推动本地区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政策的保障。同时,政府也要优化教师因公出国学术交流、学习审批过程,缩短审批时间。

2.改善生源质量,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高职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门槛,并通过调整招生方式来增加生源,这间接导致了高职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不断优化、提高高职生源的质量,树立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此报考,以解决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并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合理开发与国际先进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外语课程,学习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才能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国际化的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国际视野、国际化教学理念,掌握相关领域先进知识体系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为国家培養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提升教师国际化教育的水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渠道,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真正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效性。另外,高职院校要结合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生源情况等,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引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的需求,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保障。

4.结合交流内容,打造国际化的特色课程

高职院校为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应大胆革新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为全面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结合全国和本地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增设相应的国际化标准课程,如开设国际金融、外国史、国际礼仪、西方风俗等方面的课程。在全面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相关领域、专业的国际事务能力。另外,高职院校也要经常组织国际学生来校交流,为他们开设汉语、书法、茶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以此吸引更多的国际交流生、留学生,对促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在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国际交流合作的认识,积极开展、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大力引进、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与资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继承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管理与教学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8,(6).

[2]陆锋锐.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尝试与创新——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7,(3).

[3]朱怡.推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

[4]李湘.“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J].学园,2018,(26).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意义高职院校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