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潜台词”

2019-01-30王金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和蔼潜台词小孩子

◆王金玲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很多初中生在读书时,往往读不出作品的潜台词。因此,在人物把握、内容理解上往往与文本南辕北辙,相去甚远。因此,读出作品的潜台词,很重要。

一次讲到如何把握人物性格时,我以鲁迅先生的《琐记》为例,让学生把握文中衍太太的性格特征。当时,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了如下的文字: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文段,谈一下他们认为衍太太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学生们踊跃地回答了。

甲深情地说:衍太太懂得心理学,善于理解小孩子的心理……

乙羡慕地说:衍太太对小孩子真好,有爱心,知道关爱儿童,呵护儿童脆弱的心灵……(他的潜台词是,我怎么就碰不到一个像衍太太那么好的大人呢)

丙掷地有声、有理有据地说:衍太太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你看,文中说她对自己的儿子狠,对人家的孩子好……

我哭笑不得,本来认为连小学生都能理解的问题,这些刚升入九年级的大孩子怎么就理解得这么不靠谱呢。看来,读懂作品的潜台词,真的很重要。

我提醒学生再好好回味一下衍太太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要透过表象看内在,用心去分析: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是否有什么潜台词呢。

比如,冬天很冷,吃冰自然对身体不好,作为大人的衍太太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衍太太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子吃冰时,非但不阻止,却反而“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这个“和蔼”的潜台词是什么?再比如,我们平常人原地打旋,旋转一两个就头晕脑胀恶心欲吐了,而这位伟大的衍太太却给这些孩子记着数,一直数到八十多!数的过程中还不时地叫个好以资鼓励,你说什么样的人不给转糊涂了?更可气的是,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而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看到了这一幕时,刚刚又是计数又是叫好的衍太太却立马改辙转向了——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一步步引导,一点点分析,学生们逐渐品味出了文中潜台词的含义:“和蔼地笑着”其实就是“奸诈地笑着”甚至可以说是“狰狞地笑着”;“她对自己的儿子狠”一句中,“狠”的潜台词其实是“好”,“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这个“好”其实就是“狠”……理解了作品中的潜台词,衍太太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特征也就浮出水面、逐渐明晰了:嘴甜心苦,口是心非,又奸又坏,狡诈虚伪,真真是一个“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借用一句老电影里的日本话来评价她也不为过——良心大大地坏啦坏啦!

潜台词的运用不在少数,在很多作家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潜台词或俏皮或沉重不甚深奥但也决不简单的身影。

让我们细心品味作品中的潜台词。只有读出作品中的潜台词,才能读出真正的人物形象,读透作品深层的思想内涵,读懂作家用心良苦想告诉你的心里话……

读出作品的潜台词,真得很重要。

猜你喜欢

和蔼潜台词小孩子
当青春年少遇上饱经风霜
怕吵到你
小学数学教学略谈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藏好了吗
老公的潜台词你懂不懂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