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省部委共建院校探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9-01-29刘春慧董秋梅张志芳王亚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承扁鹊显性

刘春慧 董秋梅 张志芳 王亚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这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的重点发展规划之一。2017年11月份,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方联合签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关于共建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着内蒙古医科大学正式进入全国省部委共建高校行列。依托省部委共建高校平台,我们开展和探索思考新时代师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2]。

1 师承起源

古人云:“学不可以无师承,但不可以有门户”,可见师承之重要性窥见一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承者,继承师者之精髓也。师承,《辞海》曰:一脉相承。扁鹊,秦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专家,他的老师是长桑君。长桑君将自己的学术精髓传于扁鹊“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于公,公毋泄。”乃取一种药,令扁鹊取“上池之水”服用,并将禁方书尽传予扁鹊。扁鹊继承了长桑君的学术灵魂,扁鹊依言行事,可以视见垣一方人,看病尽见五脏结。葛洪,晋代名医,出身世业炼丹之家,“师事南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见洪深重,以女妻洪,洪传其业”。张机,字仲景,年轻时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习医学,尽得其真传。

各个学科门类的知识传承,概莫于外,皆可谓“师徒相授”。嘉庆年间江藩撰写的《国朝汉学师承记》记载,汉儒最重师法传授,同时,清代汉学家的师承传授关系内在地规定各个学术流派的传承方向,影响着学者的学术特征、学术兴趣、治学领域[3-4]。

2 中医师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2.1 中医师承教育的传承 师承,指授受知识的双方的角色,不管是私学还是官学,仍然从未超越“师”与“徒”的范畴,师承关键在于“精神和灵魂的传承”,得先师之“真传”、续圣哲之“血脉”。师生之间的感情更胜过血肉亲情,徒弟学到了师傅的真传、精髓就叫做师承。

中医师承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决定着师承教育的模式,目标不同,定位不同,师承模式也不同。但是,不管师承教育的目标定位为面向三甲医院、面向高等学校、还是面向基层医院,师承教育模式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师承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多种师承模式。

融入中医思维理念。什么是中医思维?中医思维包含的基本内容为: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诊治疾病规律的诊断过程,指导临床运用。具体指以整体系统、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变易恒动、中和平衡的指导原则,分为司外揣内、知常达变、取向比类等主要思维方法,表现形式为辨证论治,及其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对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思维的应用[5]。中医思维是中医师承教育的根基,是中医师承教育的灵魂。

2.2 引入SECI师承模式 SECI是什么?SECI指社会化(socialization S)、外部化 (externalization E)、综合化(combination C)、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I) 四种模式。SECI模型是日本野中郁次郎(Nonaka Ikjurio)提出的一种管理知识领域的成熟经典模型,对于管理系统知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借鉴英国哲学家普兰尼(Michael Polanyi),基于认识论的方法,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与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能够采用系统化语言进行表达,并易于处理、传播、存储与共享的知识,包括图像、书籍、口袋书、论文等;隐性知识是不能够采用系统化语言进行表达,传播、共享知识,并且指高度个人化,包括主观直觉、预测、领悟、经验、方法等[6]。

将SECI模式引入师承模式。首先将中医药知识也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部分,在掌握中医药显性知识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药隐性知识。师承的命脉和精髓是传承中医药隐性知识。怎样将传承的中医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如何将中医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是师承教育模式的难点所在。因此,引入SECI模式,有助于更好的传承中医药知识。SECI模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式包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综合化 (combination)、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四种模式。SECI知识转化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的代表性学说,它描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相转化,从而实现知识继承和创新的过程[7-8]。

建立师承智库。智库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它是能够推动国家外交、影响国家决策、引导社会舆论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9]。师承智库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建立四部经典智库、院士智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智库、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智库、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智库、地区特色名医智库等等。例如建立四部经典智库。在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中,《黄帝内经》以岐伯、黄帝师生问答为主要形式,被尊为师承传授的典范。建立以《黄帝内经》经典条文为学术研究的电子智库,同时分别建立《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的以方为主的智库;最后辅以药物为主的《神农本草经》智库。

这样,就可以实现中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积累丰富的人才资源,融入各类学科、多元专业,凝聚强大的研究力量;实现师承隐性知识与临床专业显性知识的有效衔接,师承教育就可以融入到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中。

2.3 融入“互联网+”师承模式 “互联网+”师承模式被认为是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化的一种新形式[10]。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医药大数据挖掘和各种中医药智库不断推陈出新,例如相继涌现出健康云、智慧处方系统、智慧药房、智慧诊所、APP医院等创新成果,通过QQ平台、微信等互联网交流软件进行组织会议和学习。例如2018年中国脑病大会,虽然我们不去现场参会,但是可以直接可以通过微信聆听各位大师的最新学术报告,获取学习最新知识。

3 小结

《中医药法》,“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第二章第十五条)”。该部法律于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并于2017年7月 1日起实施。此法是我国中医药领域首部基础性、制度性、纲领性法律,《中医药法》的通过在法律层面上更加坚定了中医药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为我国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10]。

精英人才教育培养是需要持续不断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完成好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主动探索中前进,使其具有典型的当代特点、国际特征,使其成为高层次、精英型、国际型符合社会需求的精英医师人才[11-12]。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精英。在高等院校教育为主的今天,探索师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精英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勇于变革,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完善,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得中医药学的优良传承方式得到继承和发展[13]。中医药学薪传不断,名医辈出,中医师承教育功不可没。不断发展和创新师承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名医[14-15]。

猜你喜欢

师承扁鹊显性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讳疾忌医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