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片类药物性便秘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研究

2019-01-29徐基平徐伟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治法阿片类灌肠

郑 超 徐基平 徐伟兵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湖南 衡阳 421001)

便秘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1]。《黄帝内经》认为便秘与脾肾关系密切,如《灵枢·杂病》中提到“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伤寒杂病论》提出用蜜制药挺“内谷道中”及用猪胆汁和醋“以灌谷道内”治疗便秘。宋代《圣济总录·大便秘涩》中将便秘分为风、热、冷、虚、宿食等证候类型。

便秘是中后期肿瘤患者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物后出现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更是如今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瓶颈,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发生率,高达90%~100%,而且最不易耐受[2]。长期便秘不仅能诱发并加重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而且可使患者出现腹痛、食欲减退、烦躁。焦虑、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极大地降低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便秘的治疗手段大多采用西医治疗以口服通便药及开塞露塞肛或灌肠为主,但其效果一般,复发率高。中医外治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受到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视[3]。故笔者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外治法的概述

中医外治法的概念应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属于广义外治法。狭义外治法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3]。

2 外治法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中的应用

2.1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疾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其具有副作用小,见效快等优势。白桦[4]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 61例住院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0.9%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组 31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 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阿片类药物致便秘效果确切。赵锦艳等[5]将5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对照组传统肥皂水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比较2组灌肠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23例有效,11例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7例有效;13例有不良反应;2组灌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效果良好。张传霞等[6]将60例均确诊为癌痛的患者,均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12 h 1次,给予增液汤加减保留灌肠30 min,7 d为1个疗程。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 35例(58.33%),显效 10例(16.66%),有效 6例(10%),无效 9例(15%),总有效率为85%,结果显示中药灌肠法治疗阿片性便秘能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2.2 穴位贴敷 中医经络穴位是中医特色之一,穴位贴敷将中医中药与中医穴位联合运用,不仅能发挥药物本身的作用且能使药物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药物通过皮肤吸收,通过经络遍布全身,产生药效,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极少的外治方法。林翠丽等[7]将82例老年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艾盐包热熨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 65.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艾盐包热熨配合穴位贴敷是一种治疗老年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的有效方法。夏超[8]将10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例,对照组病人口服乳果糖,观察组病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联合提肛运动,比较病人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的间隔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0%,高于对照组(74.68%),治疗后便秘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疗效确切。邓海燕等[9]将78例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疼痛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 39例。其中治疗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配合通便散外敷神阙穴;对照组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配合穴位贴敷安慰剂,连续观察1周。结果表明中药通便散贴敷神阙穴可有效治疗阿片类止痛药物所致便秘,不良反应小,给药途径便捷。张洁文[10]将60例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癌性疼痛患者按照 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予自拟药物穴位贴敷神阙、中脘、天枢、大横、关元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分别贴敷上述穴位加酚酞片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效果良好。李金昌[11]将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组采用中药硬膏穴位敷贴加安慰剂口服,对照组安慰剂外贴加口服酚酞片,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6.7%。2组治疗后周排便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等均有好转,治疗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

2.3 艾灸 艾灸作为针灸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其原理主要为通过对体表局部刺激,以达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严妍等[12]将104例肿瘤患者,皆为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后不同程度的便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在予以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艾灸神阙、关元穴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艾灸疗法可有效防治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继发的便秘。钟斯婷等[13]将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8例和治疗组 42例,2组按癌痛规范化治疗准则予美施康定 (吗啡缓释片)止痛,治疗组采用六磨汤口服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给予麻仁软胶囊口服。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便秘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果表明用六磨汤配合艾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疗效肯定。

2.4 穴位按摩 徐惠萍[14]将 88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便秘知识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比较2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便秘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组的便秘发生率(63.64%)低于对照组(88.64%),在粪便性状、排便频度、排便困难程度、下坠感、腹胀感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预防性对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的肺癌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杨罗娜[15]将60例口服阿片类药物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比较2组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40.0%,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穴位埋线 刘田田[16]将94例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3组。单纯止痛组30例,穴位埋线组32例,莫沙必利组32例,比较3组便秘发生率。结果单纯止痛组、穴位埋线组及莫沙必利组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 80%、38.71%和 4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埋线能预防便秘的发生。

2.6 针刺 蒋益兰[17]将6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分为治疗组30例(针刺组)和对照组30例(开塞露组),按照各自治疗方法,2组均1 d 1次,治疗时间为7 d。结果表明针刺能显著改善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燥坚硬、排便艰难等症状,能很好的减轻此种便秘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同时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反复,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文雯等[18]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行针刺和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各30例。结果提示针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结语

便秘作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服用阿片类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常见并发症,不仅降低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成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瓶颈。因癌瘤多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加上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以及“药毒”之邪的侵犯,故临床上癌症患者在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后多出现本虚标实型便秘。西医治疗以口服通便药及开塞露塞肛或灌肠为主,但其效果一般,复发率高。而中医外治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方法多样,且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3]。但目前在研究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症状及诊断标准未统一;缺乏科学、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研究的长期追踪观察尚缺,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科学、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其远期疗效;还应对中医外治法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作用机制进行实验性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除此之外,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防治过程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让患者增加对生活的自信心,延长生存时间。

猜你喜欢

外治法阿片类灌肠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乳腺癌初起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