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2019-0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肝阳胸痹阴虚

陈 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美容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高血压病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证,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1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的病名在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是没有记载的,但是古籍中记载了心悸、头痛等病名,目前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大致相当于古籍当中的眩晕之证。《内经》中有关于眩晕病因的记载,如“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认为导致眩晕的是感受风邪入脑;并且有 “髓海不足”等原因引起。因风、因虚导致眩晕病的发生这一观点首见于《内经》。医圣张仲景则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探讨眩晕病的预防和治疗,而眩晕证的病因还可与体内痰饮、水湿有关则见于《金匮要略》等著作。若预防和治疗不及时,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则可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水肿”“痰饮”及“中风”等范畴[3]。

中医中药在防治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优势[4-5]。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指导,在没有得病的时候注意预防,已经是高血压病患者则要注意其并发症的预防,《素问》中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提出:“是故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一是利用中医中药养生保健等各种方法来预防既病发生;二是已经患有疾病,应该极早治疗,以防止既病进一步发展:三是在既病恢复后,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防止复发[6]。相当于现如今中国高血压防治管理将人群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及高血压人群[7]。

2 未病先防

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中基本归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有以下三种,一是经常情志不畅,精神异常紧张,导致的肝气不舒,郁久而化热,肝阳上亢致病;二是过于劳累、纵欲,肾亏阴精不足,水不涵木,导致的阴虚阳亢;三是饮食不节,嗜酒、暴饮暴食等,导致脾胃受损,脾运失健,内生痰湿。故原发性高血压病在肝阳质、阴虚质、痰湿体质之人最为常见。人体正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抗病能力的强弱,而正气的强弱,与体质密切相关。因此,采取各种方法来增强体质,使气血阴阳充盛和协调,是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

中医理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在养生保健方面体现在面对健康与亚健康人群,需“辨质施调”,在未患高血压病之前,有针对性的对以上三种体质进行调理,就可以预防高血压病的产生。

2.1 情志调理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之一。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不良的精神情志则有损脏腑的生理活动,导致既病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是说,人若具有较为高尚的情操,无私寡欲,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那么全身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旺盛,就可以减少既病的发生,因此,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对养生防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孙思邈曰:“善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即强调人要时时保持心情舒畅豁达,劳逸结合,气机舒畅、保持淡泊宁静、少思寡欲。

其次,以情制情法,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五行生克的理论,用互相制约的情志来干扰和转移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即为以情制情法。如喜伤心者,以恐(惊)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忧) 伤肺者,以喜胜之;恐 (惊) 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忧)胜之。此法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受情志影响较大的疾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2.2 饮食起居 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项生理功能,保证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又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饮食物主要是依赖脾胃进行消化,故饮食失宜,首先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的运化失常,在此基础上,就会聚湿、生痰、化热,引起多种疾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注意调和饮食五味,讲究饮食卫生,掌握饮食宜忌,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调养,则可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足,体质强壮,避免疾病的发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起居有常”而能“尽终其天年”;反之,若“起居无节”多致“半百而衰”。“起居有常”是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起居,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作为法规,坚持长期实行,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人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人们应当自觉遵从客观规律,按照时令、时辰和人体的变化规律调节起居,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良好的协调状态之中。

2.3 运动疗法 人体的生理活动要张弛有度,劳逸适度。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牢于形,百病不能侵”,说明适当的劳动对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孙思邈曰:“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增强体质、防病延寿的目的,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编制了“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进行身体锻炼,以促使血脉流通、关节活利、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此外,后世不断发展演变的太极拳、八段锦及气功、广播体操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对多种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2.4中药调养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肝阳质、阴虚质、痰湿体质之人最为常见,形成阴虚质的主要病理是人体内真阴不足,因此必须以滋阴为首务。阴不足多有内热,故应同时加用清热法,长期阴不足,必然成燥,燥者宜润。故阴虚体质的调养原则是滋阴、清热、润燥。宜选用药性平和的滋润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山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旱莲草、山茱萸、女贞子、黄精等。肺阴虚为主者,宜滋养肺阴,方如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丸等;以心阴虚为主者,宜滋养心阴,方如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等;以脾阴受损为主者,则当补养脾阴,方如参苓白术散、归芍六君子汤等。形成痰湿质的主要病机在于脏腑功能低下,体内津液运化功能受阻,而使某些代谢产物形成痰湿积聚体内所致,因此,治疗这种体质当以除湿化痰为根本。因此,应以振奋肺脾肾的功能为要务。方如贝母、草决明、薏苡仁、白豆蔻、砂仁、藿香、半夏、茯苓、陈皮、木香等。痰湿之人,湿在上焦者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湿在上焦,肺气不宣,宜宣通肺气,可用微微发汗的方法,方如越婢汤等,湿在中焦,可用芳香化浊之品,醒脾和中,方如藿香正气散等,湿在下焦者,可用淡渗利湿之品,方如实脾饮、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

3 早治防变

原发性高血压病本身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往往是其并发症:中风、胸痹等。高血压患者应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止发展为更危险的并发症

3.1 中风 朱丹溪日:“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者,久病不愈,易出现肝阳暴动,引动心火,风火相煽,血气并走于上而发中风之病;叶天土《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曰:“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如果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阴虚风动,血气上逆也可发生中风。肝阳上亢证应该使用滋阴养肾、平肝潜阳的方剂,如三草汤、玄参钩藤饮、化瘀清散汤等。如果证属痰浊中阻,久病不愈,痰郁化热,蒙蔽清窍而导致的中风。如朱丹溪《丹溪心法·论中风》曰:“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则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根据湿邪停留的部位和病机选用或化、或燥、或利的方法,方如越婢汤、六和汤、甘露消毒丹、五皮饮、二妙丸等。

3.2 胸痹 肾阳虚无法鼓动五脏的阳气,导致心气不足,血脉无法得到阳气的温煦、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曰:“痛者,风凉邪气乘于心也。”因此居住地要温暖适宜,避免寒凉,湿浊中阻,久则经络阻塞,发生胸痹,针对不同病机,施以滋养肾阴或化痰祛湿之剂,方如六味地黄丸、二陈汤等。中医认为:久病必瘀,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若久病不愈,不管有没有血瘀的表现,都应当适当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保持气血通畅,预防胸痹等并发症。

总之,中医在预防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指导我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运动及起居护理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全面的阐述。

猜你喜欢

肝阳胸痹阴虚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抑郁症肝阳虚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