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93)技术操作规范是埋线针刀疗法的有效保障※

2019-01-29鲁作晶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线体施术针刀

鲁作晶 杨才德

(1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20)

(上接第3期)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留针理念的延伸和发展,该疗法刺激穴位,激发人体机能效应良好,我国埋线专家杨才德副主任医师在穴位埋线与针刀疗法基础上发明了新型埋线工具——埋线针刀,埋线针刀及其技术综合了穴位理线长效针刺作用与针刀松解作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微创介人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目前在我国各地临床应用广泛。

埋线针刀疗法具有穴位理线,针刀松解、穴位注射的作用,解决了线体排异反应和可吸收外科缝线线软的难题,降低了神经、血管等特殊部位的操作风险,融合了即刻松解与长效针刺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1]。

《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的发布为我们在临床当中很好的利用这项技术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加规范、安全,有效的保障。本文就这一论点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论述,以利我们在临床当中更规范的操作治疗,在安全的基础上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1 埋线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

埋线针刀疗法的松解作用是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人体解剖知识相结合,配合其独特的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理论等指导临床实践,结合西医外科手术疗法和传统针刺手法,以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埋线针刀疗法自发明至今经过师父杨才德教授团队研究探索和全国数万名基层医生的临床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临床治疗体系,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开始仅限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扩大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对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全新的理解。

埋线针刀疗法中穴位埋线是传统中医针灸学留针理念的延伸和发展,它是融合多种疗法 (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 (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该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蛋白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 d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

2 埋线针刀疗法操作规范的基本要求

2.1 操作步骤与要求 埋线针刀操作步骤和要求参考《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 (试行本)》[3]。

2.1.1 施术前准备

2.1.1.1 工具选择 应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的埋线针刀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所选刀具应光质、无锈蚀,力刃应税利、无卷刃,刀柄应牢固、无松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应符合YY1116的要求。

2.1.1.2 治疗点选择 应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的阳性点,即病变组织解剖结构的体表投影点。这些点都以“杨五针”的方式形成了杨氏埋线针刀疗法特色套餐。

2.1.1.3 体位选择 应选择患者感觉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体位。

2.1.1.4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工作人员应穿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和手术帽。

2.1.1.5 消毒 包括器械消毒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以及消毒与灭菌标准。施术部位消毒一般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消毒。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再用75%乙醇脱碘的方法。然后铺无菌洞巾,治疗点应该在洞巾中间。还有术者消毒,一般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流水冲净,再用 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然后戴无菌手套。

2.2 施术方法

2.2.1 麻醉 在定点处旁开一定距离处选择进针点,局部皮肤消毒后施行局部麻醉。

2.2.2 持针 术者左手拇指再次定点并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穿有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埋线针刀,右手中指及无名指指端支于操作点旁,将埋线针刀的开孔斜面及外露线体朝左手拇指,刃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使刃口线与重要血管、神经及肌建走行方向平行,针体与皮面切线位垂直。

2.2.3 进针 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推进到达治疗效果深度。

2.2.4 留线 将埋线针刀旋转360°稍退针身。

2.2.5 切摆 切开浅,深筋膜及由该处经过的肌细织,呈线状切开2~4刀,然后选择性地行纵横切摆手法,以针下有松动感为度。

2.2.6 穴位注射 将抽好药物或气体的注射器去除针头,接至埋线针刀针尾,回抽无血液,注入药液或气体。

2.2.7 退针 缓慢退出埋线针刀,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2.2.8 术后 宜用无菌辅料包扎,保护创口3~5日。患者以卧床休息30 min,防止施术部位出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及时对症处理。

3 埋线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和疗程

(1)应根据疾病的特点,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2)治疗间隔及疗程根据病情及所选部位对线的吸收程度而定,间隔时间可为2个星期至1个月;3次或者 6次为一个疗程;(3)注意事项:①埋线针刀治疗前,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线在使用前可使用适当的药液、生理盐水浸泡一定时间,应保证溶液的安全无毒和清洁无菌。③操作过程应保持无菌操作,埋线针刀操作后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4)注意断针的预防和处理;(5) 若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按照晕针处理;(6)埋线针刀操作后,拟留置体内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线头不应露出体外,如果暴露体外,应给子相应处理;(7) 埋线针刀操作后应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处理术后反应;(8)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埋线针刀疗法。

4 技术操作规范是埋线针刀疗法的有效保障

埋线针刀疗法具有穴位埋线、针刀松解、穴位注射的多重作用,解决了线体排异反应和外科缝线吸收缓慢等埋线技术的关键问题,融合了即刻松解与长效针刺的叠加效应,如何在临床上使这些效应转变为实实在在疗效,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明确诊断后,正确的选择相应的埋线针刀特色套餐。精准定点、埋线、松解操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能在临床取得疗效的有效保障。是对疾病发病机制的全面、准确的掌握是应用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的重要前提,即明确诊断。这里特别的需要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掌握疾病为什么发生,能够明确导出发生之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也就是导致症状出现的原因,这个原因不一定就是形成疾病的病因,也有可能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病理因素。例如:疼痛—骨刺—肌肉的关系。明确诊断后,就是选择合适的杨氏3+套餐。套餐选择好了,也就明确了需要操作的治疗阳性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的具体要求,一步一步完成,首先是定点的准确性。这个需要二位平面的定点,其实更需要三维的定向,最好能够精确到受损伤的组织。松解的准确性:埋线针刀疗法的即时效果主要来自“针刀”的松解作用和空心针的“缓解张力”作用。在准确定点,定向基础之上的准确的松解操作是整个治疗的最核心部分。这个按照操作部位的不同,依要求行相对应的“切”、“摆”等精细操作。医者的手下感觉,患者施术部位均有“针到病所”的感觉。医者的感觉需要一定时间的操作体验积累,需慢慢体会,才能精准的做到有效的松解操作。按照规范要求,埋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西医方面的。把线体埋在治疗点(面)上,不论这个治疗点是不是穴位,是不是在某条经络上。只要允许埋线的地方,都可以埋线,笔者认为主要是线体埋入后由于刺激作用,可以使局部组织发生类炎症反应[4],进而启动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从而使失调的功能得到恢复,减轻或消失症状。线体吸收过程会减缓切开粘连阻滞的二次粘连[5]。中医方面的,即埋到具体的穴位上。引入除局部埋线之外的全身辨证埋线。

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是在临床操作中医疗安全的有效保障。操作规范明确了如何能取得疗效的问题,同样也规定了规避医疗风险的问题。操作前对患者整体身体情况要有一个简单的评估,是否耐受,是否有不宜进行埋线针刀操作的疾病等。这些在注意事项当中均有明确的表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落实。另外,在行治疗操作时,进针、推进、深度、旋转、埋线等动作均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只有完全的做到了,才能避开施术部位的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和健康的组织。使治疗过程中的损伤最小化。术后的注意事项也是保证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这些都需要与患者有效的说明沟通,避免由于这些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医疗不安全因素。

总之,操作规范是埋线针刀疗法在实际临床的详细的操作说明,详细到操作中的每一个动作。形成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操作治疗,便于基层医生快速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操作规范的精髓将具体操作内容中的细节进行量化,用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会产生歧义和理解上的偏差。针对工作内容中的某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埋线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治疗手段,经过实践,临床效果逐步受到患者和医生的认可,其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也越来越受到注重,严格的操作也将会是埋线针刀疗法会不会取的有效疗效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线体施术针刀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概况
以石养腧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基于需求分析的冲压车间规划设计方法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浅谈重型承载式AGV装配线体的应用
聚对二氧环已酮线体内埋置降解情况的初步探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