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原动力” 破除“等靠要”
——贵溪市探索建立“爱心扶贫超市”助力精神扶贫

2019-01-29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8年21期
关键词:原动力陈家贫困户

□ 本刊记者 于龙广 /文 汪 琼 /图

在贵溪市罗河镇陈家村,有这样一家特殊的超市,只对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放,货架上整齐摆满了米、油、盐、洗发水、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令人奇怪的是,贫困户在这里买东西不用钱,而是以积分兑换,每个月贫困户通过自我发展表现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面值卡,在爱心超市里兑换相应积分的生活必需品。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积分兑换登记表上,记者看到全村35户贫困户的姓名、得分数、所兑换商品种类都一目了然,上面还有贫困户的签字和红手印。据了解,这是贵溪市首家“爱心扶贫超市”。

陈家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吴祥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贫困户需要通过发展产业、主动就业、立志脱贫,讲道德、重品行,与邻和睦、家庭和谐、见义勇为,参加义务劳动、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等方面获得相应爱心积分,以月为单位,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将参照《陈家村“爱心扶贫超市”积分管理制度》对贫困户表现进行评分,并经驻村工作队核实、镇驻村领导签名后,由村委会统一根据得分给予发放相应积分面值卡。”

贵溪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朱加太告诉记者,“爱心扶贫超市”的建立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和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等基本能力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同时,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勇脱贫成为共识,把“扶志”真正落到实处。

据了解,从今年7月份开始,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贵溪市积极整合资源,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爱心扶贫超市”,通过“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探索出“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美好乡村”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积极探索 精准建设

坚持“扶贫先扶志”,围绕利民惠民、扶弱济困、激励引导三大目标,精准打造扶贫新平台。

一是实行定向服务。坚持精准定位,“爱心扶贫超市”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通过“以劳积分、以分换物”的激励模式,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自立脱贫挂钩,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

二是实行规范打造。坚持直接、高效、及时的原则,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按照“有牌子、有房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专人管理”八有标准,将“爱心扶贫超市”建设为集社会捐赠、物资接收、货品仓储、免费发放等功能于一体的爱心平台,确保激励奖补扶贫模式规范运行,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实行社会共建。为建立长效持久机制,“爱心扶贫超市”告别了以往单纯捐款捐物的手段,采取多渠道投入共建,超市内所有货品按照“乡镇兜底一部分、帮扶单位支援一部分、社会人士捐助一部分”的方式进行添置,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有效发挥了帮扶、捐赠物资的激励作用,为贫困群众搭建起一座新的公益帮扶平台。目前,全市“爱心扶贫超市”累计接受各方捐赠20余万元。

贵溪市罗河镇陈家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吴祥清(右一)给本刊记者介绍爱心超市里贫困户积分兑换登记表

贵溪市罗河镇陈家村“爱心扶贫”超市积分管理制度

以奖代补 精准运营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现状,“爱心扶贫超市”主要采取“兑换+慰问+济困”的功能机制,因地制宜给予相应的服务方式。

一是“以劳易物”兑换模式。根据《脱贫攻坚“爱心扶贫超市”积分管理制度》,对每一类物品根据进货价格设置“积分价格”,并评定发放“爱心扶贫超市积分卡”,按照1分=1元的标准,在“爱心扶贫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对超市内暂缺的商品,贫困户可许下“微心愿”,贴在“爱心扶贫超市心愿墙”,由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单位对接认领“微心愿”,实现更精准的帮扶。

二是“奖勤罚懒”慰问模式。改变过去逢年过节“平均分配”走访贫困户的慰问方式,帮扶单位将中秋、春节等贫困户走访慰问金统一折算成生活用品捐赠“爱心扶贫超市”。通过采取村委考评、村民评议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立脱贫表现进行评分,将评分换算为“爱心扶贫超市”积分。有效改变“坐地等帮”,实现“奖勤罚懒”。如罗河陈家村贫困户邓某,之前主要依靠帮扶救济维持一家四口生计,“爱心扶贫超市” 建立后,看到其他贫困群众通过勤劳赚取积分获得实实在在的奖励,今年10月,其主动到贵溪经开区务工,不仅赚取了爱心积分,也通过自己的勤劳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

三是“兜底保障”济困模式。围绕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帮扶目标,针对残疾障碍、缺乏劳动力、年岁较高等“贫中贫、困中困”红本贫困户获取积分相对较低的问题,在积分兑换的同时,“爱心扶贫超市”内设置日常生活用品“爱心价格”,以低于市场零售价格售卖给红本贫困户,切实帮助贫困户中的极端困难家庭节省日常开支,解决日常实际困难。

建章立制 精准管理

围绕充分发挥“爱心扶贫超市”助困激励功能,贵溪市积极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爱心扶贫超市”长效化、规范化运营。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成立了由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组组长)、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等人员组成的爱心扶贫超市管理小组,制定出台了《“爱心扶贫超市”工作制度》《“爱心扶贫超市”管理办法》等。管理小组聘请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志愿者,负责超市日常经营、物品管理和兑换登记,保证了对贫困群众的需求掌握精准、物资供应精准。

二是优化评定制度。每月组织由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组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帮扶干部等共同组成的评分组,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自立脱贫等14项评分细则,上门入户对贫困户家庭进行积分评定。同时,坚持正负激励相结合,对违反村规民约、违背社会公德、破坏环境卫生等行为设置减分项。如罗河陈家村贫困户陈某因不赡养父亲,评定小组将其积分直接归零,在“爱心扶贫超市”正能量的激励感化下,今年11月陈某向评定小组承诺照料父亲日常生活。

三是严格监督制度。建立“爱心扶贫超市”监督小组,对“爱心扶贫超市”收支账务、爱心积分卡评定发放等环节做到全程监管,切实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进出有序。“爱心扶贫超市”接受捐赠、兑换物品等情况每月形成明细,在村委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村民和贫困户的监督,确保“爱心扶贫超市”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58岁的贫困户陈胜太身体一直不太好,不能干重活,以前一直比较懒散,在村里扶贫干部的鼓励下,今年他主动找活干,照顾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不仅能拿到工资,还能在“爱心扶贫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说起现在的生活,陈胜太喜不自禁,露出灿烂的笑容,“现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能在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情好了,身体也比以前更好”

贫困户陈胜太对本刊记者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由贫困户的心愿组建成的许愿树

“爱心扶贫超市”的建立,不仅创新了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也切实提高了帮扶困难群众的精准度。以往“社会救助给什么,群众就接受什么”的传统帮扶模式,也正在向“困难群众需要什么就自主领取什么”的方向转变。不仅如此,“爱心扶贫超市”还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使他们逐步摆脱“等靠要”思想,向懒惰说“不”,让不动的贫困户动起来,让勤劳的贫困户多受益。

猜你喜欢

原动力陈家贫困户
162亿!8宗宅地!央企保利重仓广佛两市
超250 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来了!土拍规则有变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我喜欢的季节2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第二个喉咙
充电盆栽
大黄蜂当上“背包客”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