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诗中的古代社会图景

2019-01-28许爱梅

中国出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奥德修荷马史诗荷马

□文│许爱梅

著名古典学家M.I.芬利(M.I.Finley,1912—1986)的代表作《奥德修斯的世界》,首次出版于1954年,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研究荷马著作的举足轻重的作品,也奠定了芬利在古典学传统中的地位。今次,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再次出版,并将其收入“西方古典学研究”丛书。

芬利在学术上颇有建树,著有《古代世界的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等作品。他将文化、经济、社会学研究方式引入古典学研究的治学方法为人所称道。“如果说欧洲历史确以希腊人为开端,希腊的历史则以奥德修斯的世界为源头”。在《奥德修斯的世界》一书中,芬利以《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为蓝本,对荷马时代的社会关系、伦理思想都予以了生动诠释。既是对作为长篇史诗的《荷马史诗》的全面解读,也是将其作为社会学文献的另类阐释;既是对史诗的文本理解,也是对古典世界的系统展示,将史诗中的希腊“黑暗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示得淋漓尽致。

该书包括荷马与希腊人、诗人与英雄、财富与劳动力、家庭亲族与社群、道德规范与价值观等章节。前两章的内容以讲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情况、基础知识为主,后三章强调的是奥德修斯时代的社会状况,从社会、阶级、亲族、家庭、社群、馈赠等角度映射史诗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

作者认为奥德修斯的世界处于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后,经过生物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融合之后逐渐希腊化的社会。《荷马史诗》突出塑造的是这个时期性格迥异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行为,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然而,芬利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将其作为社会学文献,在解读史诗的过程中,做出了将《荷马史诗》作为历史文献的首创性探索。并运用历史学视角、实证主义方法、人类学思维,形成了具有浓重芬利色彩的社会学阐释。

与此前其他荷马研究作品不同,芬利更加强调史诗中所涉及的奴隶制度,并就此展开详细的叙述。“奴隶在这个世界大量存在,他们是主人可以任意处置的财产”。同时又总结出战争和掠夺为奴隶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并考证了奴隶的来源、性别结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通婚等方面,例如通过解读莱耳忒斯与老保姆欧律克勒亚、奥德修斯与女奴之间的故事,力求还原其时社会的阶级特征和社会分层结构,强调当时政治体制的随意性和流动性,叙述与立论有机结合。奈登教授认为,芬利对荷马史诗中的奴隶制的研究是史无前例的,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除了对史诗中政治体制和社会性的研究,芬利还透过奥德修斯的世界,对其时的经济予以了思考。书中讨论了土地、金属等物资和农人、牧人、帮工、手工艺人等劳动力的使用,以及分配方式、交换机制、贸易、赠礼等经济规则或经济行为。并言明正是经济的本质决定了阶级的分明。虽然芬利的研究仅限于凭借文学文本,但是其对于古典时期的经济研究仍然为读者展现了史诗中的古希腊经济状况。

此外,书中还专门讨论了宗教、公平、权利、竞争、世系等社会问题,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竞技体育的渊源,等等,将古代世界的希腊民族缓缓揭示开来,芬利一一剖析了奥德修斯的世界中生活、思想、价值、情感以及所彰显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客观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体系、历史和文化,对社会现实图景的描绘全面而又深刻。该书是对《荷马史诗》文本的生动注解,也是对史诗所处时代语境的深刻昭示,是研究古希腊社会图景的扛鼎之作。

猜你喜欢

奥德修荷马史诗荷马
生态美与人物美的交融:论《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的人物塑造
论《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过度自我言说
倾城倾国的“无耻人”
谁骗谁
奥德修斯的苦难
谁骗谁
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
博学而又生动的学术著作
恰普曼翻译的罗马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