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灾难性事件中党报的应对策略
——基于《松原日报》对2018年“5·28”地震救援报道的分析

2019-01-28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松原政治立场松原市

党报姓“党”,是党的喉舌,肩负着党和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大责任。尤其在面临突发灾难性事件,党报更应及时“发声”,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发挥自身优势,发布权威信息,践行党报使命,服务人民群众。

2018年5月28日01时50分52秒,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附近发生5.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松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抗震救灾。面对震情,松原日报社党组迅速行动,在报道方向上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政治立场、坚持领导靠前指挥、坚持把握好报道尺度;在报道方式上念好“三字经”,即突出“快”“准”“新”,努力让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保持交流互动,树立起党的“声音”的权威性,让公众了解到震情信息的真实性,起到稳定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一、坚持政治立场,反应要“快”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尤其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网络上容易滋生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制造恐慌。因此,党报既要站在政治立场上严守新闻纪律性,又要及时出击,快速介入,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第一线,从现场带回真实鲜活的新闻报道,来满足公众迫切的信息需求。

“5·28”地震发生后,不到1个小时,松原日报社党组就成立了地震新闻报道领导小组,派遣了多支震情报道小分队,迅速赶赴震区。不到2个小时,凌晨3时40分,记者韩冰就驱车近20公里,来到距离震中最近的宁江区毛都站镇牙木吐村,连夜采写了毛都站镇地震灾区见闻通讯《百姓安好,便是晴天》。他的报道不仅表现了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核心作用,又体现出社会各界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起到破除谣言、走进真相的积极效果。与此同时,各个震情报道小分队从不同乡镇村屯、不同角度层次采写了灾区鲜活的报道,全面地向公众传递了有效信息。不仅如此,松原日报社还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刊发灾区动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网络上新媒体包括自媒体也开始陆续转发或摘用《松原日报》的报道内容,党报彻底抢占了舆论“制高点”。

实践证明,谁在第一时间报道,谁抢到了新闻,谁就抢到了受众,谁就能抢占舆论“制高点”。《松原日报》坚持政治立场,核心是做到“快”,让公众快速了解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权威信息,快速了解到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快速破除谣言、还原真相。这很好地发挥出安抚公众情绪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使全社会各种力量都全力地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去。

二、坚持领导靠前指挥,关键是“准”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面对突发而来的地震灾害,松原日报党组不仅派遣各线记者赶赴现场,深入采访,获取第一手信息,而且安排班子成员统筹调度、把关审阅,各副总编辑坐镇编采一线、靠前指挥,力求报道真实。这既是新闻媒体的责任,也是社会道义的内在要求。

而真实在于“准”。

“准”是“快速反应”,要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权威信息。在松原市召开“5·28”地震新闻发布会之前,报社领导不仅安排记者赶赴发布会现场,还调度报纸新媒体客户端记者进行现场图文直播,让公众及时全面了解到灾情的真实情况。

“准”是“全面把握”,要及时传达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灾区群众损失得严不严重?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他们下一步如何重建生活?这些问题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报社领导在编采一线坐镇,安排各线记者从党的领导和房屋受损、群众生产、物资援助、学生上课、灾区卫生等多个角度采写,形成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

“准”是“提前预判”,要及时传达公众集中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松原地震频发,引发一些社会谣言,也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尤其在“5·28”地震发生后,网络上谣言四起,人们更是忐忑不安,担心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对此,报社领导安排记者集中采访了国家防灾科技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薄景山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强等地震专家,详细分析和解读松原地震形势。薄景山在采访中讲道,“松原地区地下没有大规模断层,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可能。”这迅速地破除了谣言、稳定了人心。

实践证明,党报突出了“准”,就能大大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有效地疏导公众的情绪和情感。这也是党报的使命所在。《松原日报》坚持领导靠前指挥,发挥出“准”的实际作用,很好地发挥了党报的社会职能。

三、坚持把握好报道尺度,重要是“新”

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既要把握政治立场,客观报道灾情,又要关注生命个体,体现人文关怀。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闻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5·28”地震新闻报道中,《松原日报》力求“新”字,全面把握好报道尺度,除及时地报道灾情外,还在报道内容上和版面编排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公众既深入了解到灾情真实情况,又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及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伟大等。

在报道内容上,“新”在立体化报道。既有省委省政府和松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抗震救灾一线检查指导慰问的,有展现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描写广大党员干部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反映市直各部门和乡镇村屯典型事例的,还有灾区群众生产自救的,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的。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从全市到基层,从抢救到重建,均有报道。

在版面编排上,“新”在全方位展示。既在一版突出位置安排重头报道,又推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报道;既根据抗震救灾不同阶段开设固定专栏,又围绕报道内容综合性地开辟专版;既采写鲜活的新闻故事,又配发专门的评论文章;既以特写图片展现人物抗震救灾形象,又以全景式图片突出生活重建新貌。通过点、线、面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报道党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壮举,全方位、立体化地让公众看到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貌。

实践证明,党报在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求“新”,也能有效地把握好报道尺度,吸引公众关注。《松原日报》的“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报道内容新鲜,版面编排新颖,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在整个“5·28”地震新闻报道中,《松原日报》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念好“三字经”,保证了新闻稿件的时效性、真实性和人文性,为全市抗震救灾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猜你喜欢

松原政治立场松原市
河南松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祖国,我为你歌唱(外六首)
论政工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松原市备春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松原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
群众路线的政治伦理意蕴及其内在关系
曹凤岐: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松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