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四力”是写好新闻的法宝
——从四篇环保题材新闻奖作品说起

2019-01-28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眼力

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新闻记者的谆谆教诲、殷殷期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百姓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为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一座便利、高效的沟通桥梁,是新时代赋予新闻记者的使命。心中有天地,笔下有乾坤。履行好这一使命,需要用“脚力”丈量大地,用“眼力”捕捉时代发展,用“脑力”把握世界大势,用“笔力”书写时代强音。

跑基层: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

脚力,就是要迈开双脚走出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实际调查研究,夯实舆论斗争的基础。一线是新闻的富矿,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是跑出来的,细节是谈出来的。基层一线,是了解群众、了解社会的重要前沿阵地。

十堰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如何将专业性较强的环保工程、环保举措展示给市民,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全市环保部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新闻实践中,十堰日报安排环保线记者长期跟随环保工作人员爬山涉沟,深入现场“挖线索”。

2017年2月20日,十堰日报刊发一篇题为《350个乒乓球探寻排污口》的消息。采访中,记者钻管道、蹚污水,生动讲述了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茅箭分局为破解暗沟治理中“只见污水,不见排污口”难题,通过投放350个乒乓球顺藤摸瓜找到排污口的故事。新闻刊发后反响很大,中国环境报、湖北日报先后跟进采访。十堰的黑臭水体治理经验登上《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该新闻获得当年湖北省地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

古语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唯有沉下心、俯下身,不惜脚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感知时代的脉搏,发现最动人的身影,听见最真实的声音,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写出带着“泥土味”的鲜活作品。

明眼力: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

除了脚力足,新闻记者还要眼力超群。增强眼力,就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2016年10月13日,“十堰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团走进丹江口库区。10余名记者拿到地方政府提供的汇报材料后,纷纷将镜头对准环保工程、环保执法等工作。然而,当采访团走进丹江口库区胡家岭自动水质监测站时,十堰日报记者敏锐地发现,库区水质自动化监测仪器里竟然游着16条小鱼。原来,这16条小鱼名叫“青鳉鱼”,是工程师们从北京空运到十堰,进行水质生物安全预警的“环保小卫士”。了解到这一趣闻,记者当天刊发一条题为《16条小鱼“护”清水》的现场短新闻,并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介绍十堰环保工作情况。这条新闻同样引起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的关注,并最终获得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

实践证明,好新闻不会出在汇报材料、展示手册里,好新闻需要记者拥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闻记者要承担起使命任务,必须增强眼力,善观国内国际大势,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动员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

强脑力:潜心善访巧构思

脑力,是思想力,是政治力,是统帅脚力、眼力、笔力的灵魂。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脑力劳动,采、写、编、评、摄等新闻业务实践,都要通过脑力的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者既要有敏于发现的眼睛,更要有深刻分析理解的头脑。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脑力劳动,做好新闻选题策划意义重大。为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近年来,十堰日报、市环保局共同策划,多次开展“你用环保袋我来送绿植”“环保快闪”等主题活动,记者与环保志愿者一起走进商场、走进学校、走进乡村,大力宣传环保知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如何做到“环保从娃娃抓起”?十堰日报先后组织策划了小记者一线“探”水、小记者一线“探”气、小记者一线“探”噪等系列宣传活动,以小记者的视角反映十堰环保成效与不足,以此提升社会环保意识。该新闻获得十堰环保类新闻一等奖。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下,网络舆情纷乱多变,如果缺乏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就很可能会在众声喧哗、乱云飞渡中丧失价值的坐标。所以,在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上,新闻记者必须善于思考把握新规律,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使主观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跟上时代的节律,必须全面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力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做到宣传不止、学习不止、思考不止。

勤笔力:见字如面,直抵心灵

当好新闻记者,说到底要靠增强笔力。笔力,是脚力、眼力、脑力的最终呈现,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用老百姓容易理解的道理,用老百姓共通的情感,让党和政府的声音真正能够入耳入脑入心,实现舆论的正向传播。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作为十堰最具公信力的党媒,十堰日报始终在探索如何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工作氛围,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然而,在新闻实践中,大量的环保工程、环保术语常常考验记者的笔力、表达力。

2018年3月28日,十堰日报刊发了一条题为《竹山1.5亿挪走一个“取水口”》的新闻。花1.5亿元仅为挪走一个“取水口”,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十堰市竹山县发生了。为什么要以如此代价挪走一个“取水口”?作者在获取这一新闻线索后,带着市民关注的问题,迅速深入实地探寻究竟,并撰写稿件,详细介绍了竹山县为解决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筹资迁移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这一新闻事件。通篇将复杂的专业术语口语化,语言通俗易懂,让社会看到政府保护环境、保障供水安全的坚强决心,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该新闻获得湖北新闻奖三等奖。

实践证明,只有身临新闻现场,去观察、去聆听、去感悟,让新闻带着泥土味儿、冒着热乎气儿,新闻才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才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新闻,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四力”是层层递进的实践逻辑,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增强“四力”需要长期积累、久久为功,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新闻记者要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努力练就强健的脚力;边实践、边观察,努力练就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力;边观察、边思考,努力练就过硬的脑力;学用结合、学用相长,努力练就不凡的笔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磨炼、提高“四力”,才能永葆情怀和担当,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眼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
谈风骨
眼力小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