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党委政府学习借鉴贡献党媒力量
——以《东莞日报》关于“学浙沪 提品质”系列报道为例

2019-01-28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党媒系列报道党政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党媒的使命如此之重大,如何能够更好地承担这个使命也成为了党媒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东莞日报的关于“学浙沪 提品质”系列报道给了一定的启发。为了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浙江、上海在城市品质提升、精细化管理、人居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东莞日报动态地报道了党政代表团考察行程,还推出了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让我们对为党委政府学习考察行贡献党媒力量有了更多的思考。

精准报道,讲好新闻故事,彰显党媒权威

党委政府学习考察行动往往目的明确,而作为党的喉舌,党媒更应该要将党委政府出行目的和意义更精准地进行报道,让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党委政府的工作和考察的背景、意义。

实际上,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东莞正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希望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浙江、上海的先进经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综合环境。

基于此,东莞日报关于“学浙沪 提品质”系列报道中,党政代表团主要是就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人居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乡村振兴、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基层治理等开展深入学习和考察,而东莞日报也抓住这一重点进行了精准报道,依托整个党政代表团的行程展开报道。党政代表团先后抵达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和上海,东莞日报对各个地方进行了报道,形成了一个系列和动态报道,在报道中分析了浙沪这几个城市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成功经验,这都是东莞日后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读者可以从东莞日报的报道中直接地了解到考察的具体内容,这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讲好新闻故事,并不是让党媒编故事。讲一个故事不难,但要讲好故事而且是新闻故事,却需要党媒记者高超的采写能力和整个团队的谋划。为做好党政代表团浙沪考察行的报道工作,东莞日报特意成立了“党政代表团考察专题报道组”(以下简称“专题报道组”),主动谋划做好深度报道。通过整个行程安排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报道,对每一篇报道都能具有针对性。如,围绕城中村改造和发展空间拓展工作,推出《浙江“拓空间”样本:减房不减财,减人不减收》,剖析杭州市西湖区白沙泉社区从城中村华丽变身为金融街区的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推出《浙江持续15年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托起千万美丽乡村》,剖析宁波市象山县高泥村和溪里方村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而《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杭甬样本》《乡村治理的浙江经验:大家的事大家干》两篇报道,则通过对杭州西湖大道、宁波老外滩、杭州小古城村、宁波市象山县、嘉兴市越丰村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突出成效。在剖析具体案例的同时,还专门在版面上开辟“他山之石”“项目简介”栏目,专题介绍某项工作的具体情况、工作数据和详细做法,板块规划到位,内容呈现合理,有效提升了报道的效果。

与此同时,系列报道按照“移动优先”要求,争取传播的第一时间,取得最优宣传效果。这个报道组织流程很好地保证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实现了对新闻的快速反应和消化,这种高效的报道流程也是各地党媒需要学习的。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了转作风改文风的问题,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在现如今自媒体遍地开花,新闻只为博眼球不关注实情的混乱环境下,党媒更应该站出来,以权威、真实、积极的报道来清理浑浊。坚持权威、公信的原则,做更负责的新闻,如此来彰显党媒的权威。

深度挖掘,贯彻新闻始终,正确引导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讲好中国故事”,好故事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尤其年青一代获取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强调参与性和个性,更希望看到的是更有深度、更真实的新闻报道,而不是虚有其表的那些“你想让我看的”报道。因此,党媒在党建宣传时不能只是做粗浅的报道,更需要深度地挖掘,故事才会更加精彩。除了考察团的行程跟踪报道之外,专题报道组还精心组织了二次采访,并再次推出系列报道,如《解码杭甬精细化管理:寻常点上显功夫 细微之处见真章》《乡村振兴的宁波样本:绿树村边合 青山变金山》《杭甬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多领域试水“零次跑”:以敬民之心 行简政之道》《杭甬优化发展空间实践:做好“加减法” 城市更宜居》等5篇报道,这组采访报道更注重从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大量采访、翔实的数据来展现某项工作的具体做法、成效。如,在《杭甬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话筒”交给老百姓 大事小事商量办》一文中,深入介绍了宁波市墩岙村的“村民说事”制度、下畈村“三治融合”以及杭州东山弄社区的街道居民议事会制度、楼组长制度等基层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和亮点。报道按照“走转改”的要求,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采写的稿件见人见事,生动鲜活,通过以点带面,真实还原了杭甬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生动实践。

这种报道手段值得党媒学习,做更有深度的报道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更有效地做党建宣传。这也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只有走出办公室,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才能充分撷取第一手有效且真实的素材,获得平时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才能使新闻报道体现时代要求,反映基层情况,表达读者心声。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舆论引导,所谓做好舆论引导并不是完全操纵人们的意识、限制人们的思想,更多的是通过搜集真实素材后,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将真实情况报道给大家,引导大家走向较为正确的舆论指向上,而不是信谣传谣,胡乱猜测。党媒作为区域性的地方主流媒体,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想更好地发挥党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务必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读者,新闻来源必须准确,报道内容必须真实,分析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切忌道听途说。在编辑稿件时,务必严谨细致,逐字逐句编辑,既要把好文字关,又要把好导向关,切勿用偏离主题的标题误导读者。

创新路径,严肃不失地气,扩宽传播渠道

东莞日报关于“学浙沪 提品质”系列报道中,在党政代表团考察期间,报社的每一篇动态报道稿件均在考察当天撰稿,同时与市委、市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做到无缝对接,确保当天通过i东莞移动端推送;第二天稿件见报后,又再次通过东莞时间网、i东莞移动端推送,提高报道频次、强化报道效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家的阅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读者开始追求更快捷、更及时、音频和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传播转变,吸引更多读者,从而提高党媒的影响力,必须创新路径,加快媒体融合。

由此也可以看出微博、微信、手机APP等这些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反应及时,且互动频繁,能快速让读者知道事情的发生状态和大概故事,而党媒则可以将新闻做得更加深入、全面,告知读者新闻事件的始末、原因和结果。以党政考察团队考察浙沪地区为例,读者透过新媒体能快速知道有考察这项举动,但东莞日报深入挖掘,分析浙沪的经验、报道浙沪地区的发展,才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此次考察行动的行程、内容和意义。因此,所谓媒体融合并不是单一地使用新媒体,而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形式的优势,将新闻更真实、更及时、更全面和更有趣地呈献给读者。

在读者的往常思路里,党媒在报道党建活动或者重大新闻时,一直秉持严肃的态度,其权威不可侵犯。这样的刻板印象也让党媒和读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也会影响党媒的传播。而党媒要想从受众中获得预期的沟通效果,就应该用互联网里更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去表达。纵观现在微博、微信、视频等新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党媒平台不管是语言、主题还是互动上都越来越接地气,让读者知道这不仅仅只是官方发布信息的媒介,更是一个有朝气、有感情、有表情的官方代言人。更多地方党媒也应该充分吸取这一经验,党建宣传中既要严肃、客观但也要接地气,更有趣味性。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作为官方平台,责任十分重大,党媒的党建宣传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党的新闻媒体的责任,更好地宣传党建活动,也成了当下各地党媒认真思考的问题。东莞日报关于“学浙沪 提品质”系列报道中就给了很多这样的启发,东莞日报专题报道组围绕重点,深入挖掘浙沪地区先进经验;做好现场采访和跟踪采访,正确进行舆论引导;强化时效,全方位报道,这些都使得报道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领导们的充分肯定,这些也都是值得其他党媒学习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党媒系列报道党政
探讨推进党政思想工作的应对措施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党媒要补足评论这个“钙”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医院党政工作的创新意识探讨
国庆抒怀
学什么,怎么做?
——党政工作新方向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谈互联网“党媒”新闻队伍建设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