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网自动化运行分析及思考

2019-01-28苏剑锋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配电配电网终端

张 津 苏剑锋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顺供电局 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对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随之提高。然而,配网系统的建设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足够重视,逐步形成的薄弱的配网网架、长时间运行未能技术更新的陈旧的设备与高供电可靠性要求形成尖锐的矛盾。

1 配网自动化现状

配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由于我国配电网的建设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行业不断崛起,陈旧的配电网络暴露出的不足愈加明显,这种现状亟待解决。

2019年,某供电局城区分局中压线路跳闸指标为4.2次/百公里·年,该分局线路总长为353.86公里,中压线路跳闸指标为14.86次/年。截止8月底,10k V线路已发生跳闸13次,其中,3次为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全线停电,10次为分段分支开关跳闸。故障查找隔离短则几十分钟,长则近两个小时,停电影响中压时户数最多达61.1个,停电时间长引发的客户诉求量持续维持高位。

截止2019年8月底,该供电局城区分局10k V 公用线路共56回,具备配电自动化功能的10k V 公用线路41 回,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仅73.21%。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于2018年年底建成并通过验收,但未有效应用,自动化开关及故障指示器均未接入主站系统。馈线自动化保护策略为电流级差型,整定计算绝大多数为站内终端与配电终端仅用过流Ⅱ段躲过线路最大负荷电流的方式,按照拓扑顺序进行逐级整定。这种运行方式保护层级数多,动作时限长,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和可靠性均难以满足要求。

2 配网自动化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配网自动化的应用旨在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供电管理效率。但实际建设和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配网自动化的使用价值。

2.1 规划无法满足运行需要 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历时较长,限于规划时的技术水平、规划人员的能力,普遍缺乏长远清晰的规划目标。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提升,前期的规划已无法满足后期生产需要,改善裕度不足。

2.2 设计存在局限性 配网自动化运行与众多的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存在密切联系,完善的设计是确保配网自动化顺利运行的必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设部门受限于建设资金投入,忽视其建设质量,设计方案考虑不全面。

2.3 技术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配网自动化的运行需要技术人员在电气知识、电力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专业领域有所涉猎。但实际情况,很少有人能够掌握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能力,实际运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2.4 管理不到位 制度方面,配网自动化因起步较晚,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进行依从,对于配网自动化的管理还在摸索阶段。人员方面,各单位没有配备配网自动化专业管理人员,也未针对配网自动化管理进行相关培训,人员素质与能力均达不到要求。

3 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策略

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解决配电网问题宜尽量采取简单的方法,唯简单才能可靠、可靠才能实用。

3.1 配网自动化规划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为顺应发展需求,现代配电网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确保在新时期背景下,提升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效果,优化整体工作机制,便于维护管理。遵循具体的实用性工作原则,因地制宜的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配电网的规划中。遵循经济性工作原则,根据配网运行特点与需求,结合负荷特性,合理配置功能较高和实用性更强的配网自动化系统,避免进入求新求全、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

配网自动化建设宜以所辖地的区域规划为背景,结合供电服务特点进行功能分区。如在人口密度高的居民区、涉及政府办公楼的政治敏感区域、人流量大的体育馆、超市、商场及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医院,在配网自动化建设时,应合理配置自动化方案,确保可以快速进行故障定位排除,同时规划设计备用电源,在配网不能满足双电源接入时,考虑自备UPS电源。对于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用电负荷密度较低的城郊或农村电网,宜采用实用性较强的配网自动化,创建具有遥信、遥测及遥控功能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合理运用馈线终端与重合器有机整合的方式,提升配网自动化水平。既兼顾功能的实现,又充分照顾了投资需要,实现方案的最优化。

主站配置应充分考虑设备技术更新带来的兼容性问题,预留高级功能接口,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与更新。

通信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光纤通信、无线公网通信等方式。光纤通信建设成本高,后期运行维护工作较繁复,无线公网涉及信息安全问题。综合考虑通信方式,筛选最佳的技术方案,是提升通信系统建设的关键。

终端设备的规划应结合运行经验,将遥感、遥测及遥控“三遥”技术作为主要内容,合理进行辅助功能的配置,改善以往的工作模式,保证提升整体数据采集及上传的处理结果,完善相关功能,提升配网自动化建设效果。

3.2 配网自动化设计 对配网自动化进行科学设计,在规划基础上,全面调查配电系统技术发展方向,以用户当下及将来需求为导向,定制工程方案,充分保障自动化方案的适宜性与延展性。

3.3 培养专业的运行技术人员 人才是决定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质量的关键。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工作机制,提升专业人才学习积极性。探索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定向培养专业运行技术人员。通过实践,锻炼和培养一批配网自动化人才,形成以点带面人才培养格局,为持续推进配网自动化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3.4 优化管理 结合国家、网、省公司关于配网自动化的相关标准,建立自动化设备、终端运维管理规定及制度。梳理配网自动化终端安全加密模块配置情况,建立设备台帐。制定终端接入主站计划,按计划开展终端调试及联调。合理配置配网自动化班组人员,明确人员职责,畅通运维人员培训、提升通道,提升运维技能。从建机制、定计划、管设备、育人才多个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多维度优化管理,促进配网自动化工作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应深入配网自动化工作实际,扬长避短,发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源头,找到根本原因,从规划、设计、运行等各个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措施加以解决,使配网自动化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消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为电力系统、电力市场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配电配电网终端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关于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措施探索
配电网FTU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10千伏配电网线损原因与管理策略探析
基于声波检测的地下防盗终端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关于城市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