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与利润目标的偏离及调整措施

2019-01-28刘月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贷员信贷管理信贷业务

刘月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前言: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中心,信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的最大化。但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实施信贷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模式却与利润目标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偏离,这导致了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出现下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信贷管理的调整,从而使信贷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利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一、信贷管理与利润目标偏离的体现

(一)信贷多目标管理与利润目标偏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目标具有多重性,这些目标主要有不良资产率、贷款收息率等等,各个目标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设置这些目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于信贷业务进行监测和考核,从而帮助开拓优质的信贷市场,更有效地进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从理论上说,这些指标的设立是有利于信贷管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的,不良资产率有助于对信贷成本进行监测,而贷款收息率则可以帮助对于信贷收入的考核。虽然理论上是如此,但实际上孤立的指标是不能够直接反映利润的。会对信贷业务的收入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贷款利率和新增贷款数量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而影响到信贷业务成本的还有信贷业务直接和间接费用以及资金成本。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可能出现虽然不良资产和贷款收息率得到了保障,但其他因素导致贷款业务利润的下降。或者虽然不良资产和贷款收息率不理想,但其他因素使得贷款业务的利润丰厚。因此,信贷多目标管理会引起利润目标的偏离。

(二)信贷原则性管理与利润目标偏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是缺乏灵活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施行的信贷管理需要面向全国,需要保持权威性。在制度的制定上,总行需要既要尽量笼统,从而更好地适应全国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又要做到尽量明确以便让各个分行有灵活应用的空间。而分行在政策的执行上一方面要遵照总行相关政策的规定,这很可能导致一些新的业务无法开展,影响其生存;另一方面如果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又会和风险防范及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则相背离。信贷原则性管理无疑会对分行的信贷业务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一些业务的开展受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最终导致信贷管理与利润目标的偏离,并且也会带来管理上的盲区。

(三)激励机制与利润目标偏离

在市场经济中激励机制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利润目标的实现而言也必须在信贷管理中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每一位员工去深入观察信贷市场,并且去发现,充分利用他们所获得的业务信息,从而从中获得回报。在激励机制的刺激下,员工会更加有动力进行信息的挖掘从而获得更多的回报。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信息挖掘行为对于信贷业务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有利,员工的行为不仅可以使自身的利用得到最大化,同时还有助于信贷业务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监测及考核中是有多重指标的,在信贷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自然无法脱离这些多重指标。相应的,受到这种激励机制的影响,信贷员和分行的行为也是为这些指标的实现而服务。由于指标的多重性会导致信贷管理与利润目标的偏离,基于此而构建起来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着与利润目标偏离的可能性。

(四)分散化经营与利润目标分离

在我国,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通常采用的是按经济区划进行设置,相应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经营上也会分散到最基层的单位。这种分散化经营的目的在于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服务范围。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的运作中,这种分散化的经营模式是无法很好地兼顾成本及利润的。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的县级支行是无法取得优质的客户的,就算是有放在全国范围内也只能算是次优客户,这些次优客户会使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风险大幅增加,可能会导致利润的亏损。另一方面,只有在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信贷业务经营单位才能形成利润,如果业务量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模可以通过与其他信贷业务经营单位合并来降低成本使利润增加,而分散化经营与此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散化经营与利润目标是偏离的。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调整的措施探讨

(一)构建完善的信贷管理流程

信贷业务的开展需要遵循着科学的、完善的流程,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规避信贷风险,从而使信贷业务利润达到最大化,实现信贷业务的利润目标。信贷管理流程应该全面涵盖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

首先,规范贷前调查工作。通过综合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标准化指标体系以及风险分析工具来全面风险客户的盈利及偿债能力。从而对于客户的财务及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形成正确的评估。在客户授信等级确定的过程中应该从财务风险度、户守信度以及经营风险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同时通过专家审批制度来加强贷款审批以使支付及发放审核力度得到提升,对于贷款资金流向进行合理的控制。

其次,加强贷中管理工作。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机制,鼓励信贷员不断深入客户的经营管理,对于客户的经营状况保持关注度,为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帮助,构建起长期共赢的关系。如果产生了不利于还款的因素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信贷风险的化解及控制,使得信贷资产得到优化。

最后,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必须转变重贷轻管的工作理念,对于贷后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一户一策原则为指导制定出完善的贷后跟踪管理方案以推动贷后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同时,构建动态监控机制实现贷后管理中事后管理像超前管理的转变,以落实贷款管理风险监控。

(二)改革信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目的主要在于利用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高昂的状态,从而使员工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利润的最大化,完成最终的利润目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以利润目标为依据构建起科学的激励机制,是员工与银行的目标保持一致性,刺激信贷员为利润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对于信贷员实行的是责任终身制。在这种责任制下,如果信贷员发放的贷款出现问题就会面临处罚,就算是已经处于离职的状态也无法避免。这种制度对于信贷员而言无疑是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的,这会导致信贷员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的时候会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这对于信贷业务风险防范而言无疑是有利的,但是过度谨慎会在无形中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这块的业务开展受到不利的影响。合理的责任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合理的责任划分无疑会极大地打击信贷员的积极性。只有将责任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平衡才能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针对目前我国国有商业信贷管理中责任制给信贷员带来的不利影响过大,而对于信贷员的激励不足的现状,必须对于信贷激励机制进行改革,通过科学的信贷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信贷业务利润目标的实现。一是将行政与审批放贷全面脱钩,以信贷管理员的以往业绩与实际能力为依据授予相应的审批权限,在每年进行一次定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降级或者是提升,从而营造出压力和动力兼具的工作环境。二是将负激励转化为正激励,对于员工的能动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三是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市场化报酬原则为指导进行绩效工资比重的调整,改革行政级别工资制度,推动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的实施。

(三)进行信贷决策体制的变革

为了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信贷决策体制的改革,把全国一级直属分行分成多个经济大区,然后在经济大区内以业务量为依据划分经济小区,构建起总行、经济大区和经济小区的结构,并且各设立一个信贷决策中心。对于每个信贷决策中心都应该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审批权对于本区域内的贷款进行审批。信贷中心主要由信贷决策小组构成,小组的成员应该有行业专家、该笔贷款调查人、财务以及管理专家组成。经审批的贷款由投下同意票的决策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实行责任制。在管理中对信贷决策小组进行垂直管理,对于小组成员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实行竞争上岗。

结语:总之,科学的信贷管理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下,信贷业务的利润才能得到最大化,有助于利润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信贷员信贷管理信贷业务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管理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精细化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书生“跑”了高额利息迷惑村民合作社卷走村民2600万
农信社如何破解从严问责下的贷款营销难
贵州省修文联社推行信贷员客户经理制
微贷业务中的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