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六观”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

2019-01-28王恩深

中国市场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输生产管理

王恩深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 北京华北分公司,北京 100101)

安全行车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道路运输的基本要求之一。道路运输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还会影响我国城镇格局的规划及交通行业的顺利发展等。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日渐加剧,国内道路交通安全形式更为严峻。作为九大高危行业之一,交通运输企业需要正视交通运输的当前发展现状及要求,在重视安全生产和进一步厘清效益与安全的关联性后,尝试寻找可做到效益与安全供应与平衡的路径。

1 当前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面对日趋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我国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安全性问题更为重视。在国家倡导的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输理念下,越来越多的运输企业逐渐认识到安全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且将“安全第一”视为企业发展的红线及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而言,硬件设备的安全性是保障其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而安全生产费用的针对性投入则是保障硬件设备能有效规避风险隐患的重要要件。假设交通运输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妄顾车辆设备的实际承载量和承载力,在缺乏安全生产投入或者投入不达标的前提下,坚持运输车辆“连轴转”,那么长期超负荷运转所带来的危险可想而知。这也是目前国内交通运输中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力度的不断提升,保障交通安全和车辆安全的各类高科技手段,如道路自动限速控制系统、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前向防撞报警系统、全景环视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等层出不穷。《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也明确界定了交通运输企业特殊货运业务和普通货运业务的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方式。以上各类手段和标准在各类交通运输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如果能得以适当、良好、有效运用,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来自人为和非人为但可控制的客观因素方面引发的各类道路交通风险问题。但从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应用成效并不乐观。

2 “安全六观”对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运输的要求

首先,“安全六观”要求企业以安全发展为第一要务。“安全六观”作为理念体系,主要以运输企业的安全发展质量、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流程本身等为监控和引导对象。“安全六观”的内涵突出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中,安全务必为压倒一切的保障、前提、基础。因此,“安全六观”要求运输企业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责任,在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谋求企业发展,要将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视为企业运营的前提,而不是以企业经济利益为首要发展要务。其次,“安全六观”要求企业将安全理念贯穿运营始终。“安全六观”要求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重视交通运输生产经营中的安全方案设计和安全保障方案的建立。“安全六观”认为安全并非阶段性任务,而是应该贯穿于交通物流企业所有业务始终,其坚持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因此,在“安全六观”落实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企业必然要结合自身现有战略,整合可利用的资源,首先研究企业各项安全管理标准,思考应用何种模式和手段来做实安全和保障安全,以及如何考核和评估现有操作流程等。常态下,运输企业基本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为运作模式,然而实践操作中往往受限于各类因素,应用效果与预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安全六观”要求企业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思想。“安全六观”要求企业以动态的观念看待安全问题,而不是将安全问题视为短期、阶段性可解决的问题。从交通运输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表征来看,安全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安排预防和应对,因此交通企业必须有为之于未有的远见、居安思危的警觉、治之于未乱的敏锐、如履薄冰的谨慎、图难于其易的机智等。

3 “安全六观”理念下运输企业的实践应用建议

3.1 强化安全发展首位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站位

安全理念并非材料中的书面语言和嘴边的口号,也不是活动中盘点的数字及视频和照片中的案例。安全理念和意识的宣传和落实都要依赖于人,其根本在于人,目标在于人,关键在于人。因此作为企业发展之基,交通企业必须将安全发展观放在企业运营首位。安全政治观要求企业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最大的效益、福利、政治,坚持小事当大事抓,无事当有事抓,企业自上而下均要一丝不苟地落实安全生产、安全运输要求,时时处处做到零风险、零失误,严防管理松劲和思想滑坡等不良倾向。

为达成此目标,一方面,运输企业要完善安全管理策略与制度,分析现有安全投入方案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劳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运输企业需要考虑如何保障安全经济效益最大,安全经济消耗最低,比如按照当前科技发展情况和年度收入情况以及企业的动态管理情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防范设备及管理人员等。

3.2 健全安全保障观机制,强化全方位HSE督察

要积极推进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预警等工作,运输企业就需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HSE 体系,做好考核、督察、监督、管理四个体系的内外统一、深度融合等。比如建立基层主导、专业统筹、部门协调、全面负责的管理体系,按照“谁操作谁负责,谁业务谁负责”的理念,确定属地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升管理措施与创新融合的有效性,保障基层安全管理的实质性提升。为明确各部门责任,降低“扯皮”“推诿”等出现的概率,建议交通运输企业设立HSE 责任清单,强化部门间协调,做好相关业务职责内的有效、安全管理等。

此外,全覆盖、全天候HSE 监督常态化管理可作为保障运输企业安全策略应用的基础。比如上下联动,统筹和优化检查监督方式,在明确企业各层级职能部门的监督内容、协同关系、业务关系等的前提下,构建衔接有序、协调统一、系统规范的管理监管体系。强化全方位HSE督查需要建立和应用“评价式”监管体系作为支撑,在执行中务必设定监督检查的时间节点和内容。重点车辆和特殊时期现场操作等可列为重点检查的内容,其中重点车辆及企业与生产相关的各环节均需要每月检查和评估一次。评估结果需要全公司通报且与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在监督检查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严惩或者停工整改。

3.3 强化企业文化培训,发挥安全文化观育人功能

安全并非各部门管理者自身的任务,同样也是交通运输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需要运输企业所有员工群策群力。因此,建议交通运输企业按照企业文化的培训要求,将安全管理文化及要求列入到企业文化培训内容中,结合企业目前的安全作业要求及实践成果,阶段性地向所有员工输送各类安全管控技术、措施,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及安全行为文化和理念等,以达到安全文化引导、育人的目的。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而言,受制于交通运输行业性质,很多时候驾驶员的操作水平、个人素质会影响企业的安全水平。因此,强化安全阵地建设,强化安全文化氛围及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树立可被全员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全员等,可作为保障运输交通企业安全运营成效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运输生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