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寨“嘎花”引用文学经典的原因及影响探析

2019-01-28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九寨侗族同伴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550025)

一、九寨“嘎花”

本文所指的九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一个侗族社区。九寨侗语里叫“julxail”。九寨地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现在九寨指平秋、彦洞、黄门、瑶白、石引、高坝、皮所、魁胆、小江等村寨。九寨属于北侗地区,保留了浓郁的侗族民俗文化。歌谣是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侗族谚语里说“饭养身,歌养心、酒养神”.说明侗族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则是侗歌。

“嘎花”是北侗九寨侗族独具特色的婚嫁歌,由三十多个男女青年在婚礼宴席上对唱一晚。唱“嘎花”是受以前九寨侗族“还娘头”的风俗影响而流传下来的。以前九寨有“还娘头”的风俗,许多自由相恋的男女青年不能结成连理。即将出嫁的姑娘邀请以前“花园”的男同伴在自己出嫁时来家里唱歌;男生也是如此,结婚当晚,邀请以前在“花园”玩得好的女同伴们来唱歌。“嘎花”内容有:敲门歌、进屋歌、转席歌、甜酒歌、换酒歌、惊动歌、叙旧歌、恭贺歌、故事歌、拦路歌、开路歌等等。

二、“嘎花”对文学经典的引用

侗族没有文字,歌词有的直接用汉语,有的汉语与侗语夹杂,有的全是侗语。“嘎花”会引用很多文学经典的内容,从以下例子可看出。本文例子以女请男唱为主,笔者在侗语音译的句子后面用括号写出汉语意思,直接用汉语表达的句子则不译。

(一)“嘎花”对诗歌的引用

男:万丈深塘波浪反复鲤鱼辞江龙辞海,昆仑山上黄毛岭上凤凰辞岭虎辞山。

洞庭湖边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七姐下凡又转登天丢下董永一人难。

此处引用了催灏《登黄鹤楼》的诗句,与戏剧《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这些引用是为了表达心仪之人将要嫁给别人的悲伤。

(二)“嘎花”对《三国演义》的引用

女:关云长,国的文凭押度拜(没有文凭你也走),

尧鸟头关报押转(我在头关要你回),载押头关占或忙(问你头关是什么)。

男:挂印封金辞汉相,头关洛阳东岭山,

不得文凭为把本(不得文凭为把柄),要你孔秀送出城。

这里是天亮了,男同伴要起身回家时唱的歌。女方唱拦路歌,要留住客人;男方则唱开路歌表示自己一定要走。例子中拦路姑娘在歌中提出问题“问你头关是什么?”而开路之人则答“头关洛阳东岭山。”这里引用是《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典故,九寨人们尤喜在在拦路和开路时唱。

三、“嘎花”对《封神演义》的引用

女:姜子牙,老度累闷麻或忙(老还下凡来干嘛),

押阿拜判押的挂(你自去判你的挂),培麻得闷乱年情(别来天下乱年情)。

这首歌是后半夜的歌,双方的同伴可以用歌相互打趣、逗乐、讽刺。这里引用的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形象,比如男方同伴年纪很大,女方同伴就会唱这样的歌给他。除了《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的内容也常被引用,这里不作一一例举。

三、“嘎花”引用文学经典的原因

侗族是一个酷爱歌也善于唱歌的民族。侗族人民在生活中几乎无事不用歌,无人不会歌。“嘎花”的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九寨“嘎花”不仅是一种婚俗歌,它实实在在还是民族文化诸多因素的载体。“嘎花”对文学经典的引用有许多的因素包含在里面。

(一)由内向外:北侗九寨侗族自身的文化心理

首先,热爱唱歌,俗好文雅。在九寨地区,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侗歌是侗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主要、不可缺少的部分。九寨地区接触主流文化相对较晚,但却接受得比较快。在明清之后,九寨的人们在唱歌、说故事时,已经增添了很多的主流文化的文学经典,使内容变得典雅和高尚。侗族人是个喜欢唱歌,善于唱歌的群体,为了能在大场面的婚礼上显得己方有知识文化、有内涵、见识广、文雅不粗俗,就会引用各种汉族的文学经典。

其次,文化与精神上的浪漫情怀。九寨“嘎花”的流行展示的是一种侗族人的浪漫情怀,是侗族的青年的男女在文化与精神上的需求。在婚礼上的婚嫁歌“嘎花”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使自己的婚礼更热闹和隆重,它还是对婚前过去的青春时代作一场盛大的告别。所以唱歌的人会百感交集,感慨万千,许多感情由心中喷薄而发。他们善于运用各种文学经典来浪漫的表达情绪,求得精神文化上的满足。

再次,尊贤与助人为乐的传统。尊贤,是九寨人的一个优良风俗,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有文化修养的人尤其会得到尊重,被认为是贤者,所以九寨的人们很喜欢学习汉族文化。九寨的人的另外一个大优点就是助人为乐。他们愿意不要报酬的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唱“嘎花”需要三、四十个男女青年投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练歌,当晚还要盛装唱一晚的歌,没有报酬,都只是相互帮助。

(二)由外到内:外界环境对北侗九寨侗族的影响

第一、北侗地方自明朝以来受汉文化长期深厚影响。汉族的文化对九寨的参透始于秦汉,但是在明、清实行“改土归流”后,侗族地区较原始的社会经济加速了变化。侗族的文化由于它脆弱的独立性和天然的依附性,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主流文化的辐射和覆盖。

第二、文学经典的魅力。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学经典对人们在人格的塑造和价值取向的认同上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文学使我们的世界增加了光辉,使我们的心灵明净,使我们能铭记过去,追求未来,不断进步。

第三、汉族文化对北侗九寨侗族的同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侗族地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原来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加速瓦解,人们为改变落后的生活,主动学习主流文化。加上电视网络等科技产品的使用、普通话的普及,九寨文化越来越失去了原来的特性,逐渐被汉族文化同化了。

四、“嘎花”引用文学经典产生的影响

唱“嘎花”对于九寨侗族的人们来说是一个盛大的节目,不仅有很多人在唱,还有举办婚礼人的左邻右舍和六亲百客在听。所以“嘎花”的内容备受关注,“嘎花”对文学经典的引用对九寨人们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增加“嘎花”内容的丰富和趣味

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嘎花”也是他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唱“嘎花”时,上至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下至当前的情况,身边的花花草草,都是他们唱歌的题材。各种文学经典的引用,使得“嘎花”妙趣横生。他们可以相互打趣、逗乐、调笑、讥讽,常常乐得两边听的人哄堂大笑。

(二)增加北侗九寨侗族的人们的见识

以前,九寨是个经济落后,又封闭的地区,大多人见识受到局限,只有少部分人有能力去学习汉族文化。在唱“嘎花”时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彰显的是一个家族的才华与见识。唱“嘎花”时,人们还会根据唱歌内容评输赢,所以唱和听的人都会特别认真,从中就会增长知识。

(三)增加文化认同感,学习主流文化

“侗歌是侗族文化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侗歌”便成了一扇让他族通过的“门”和本族自审的“窗”。“嘎花”对文学经典的引用,会让侗族人们亲近汉文化,从而增加了对汉文化的认同感。

五、总结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梦”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就如北侗九寨唱“嘎花”的习俗,这几年如火如荼的在婚礼中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了解北侗侗族,研究“嘎花”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九寨侗族同伴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九寨行(外一首)
九寨神仙池(外一首)
从成都到九寨途中(外三首)
九寨风光今胜昔(外四首)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寻找失散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