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行政管理新模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01-27沧州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村镇事项政务

● 沧州市委编办

沧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在肃宁县尚村镇探索打造新的行政管理模式。精准赋权、规范用权、保障财力,实现权责统一,破解基层政府“小马拉大车”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政务服务一平台、打造综合治理一平台、实行一支队伍管审批;推进乡村善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8年,根据中央提出的经济发达镇指导性认定标准,沧州市肃宁县尚村镇被列为河北省6个国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系点之一。沧州市聚焦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研究,通过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打造行政管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实现权责统一,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一是量身承接下放权力,精准赋权。按照“权责统一、能放尽放、按需下放、依法合规”的原则,结合尚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和实际承接能力,明确尚村镇政府为权力实施主体,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县级管理权限133项赋予尚村镇,其中,行政处罚45项,公共服务40项,行政许可21项,其他类10项,行政确认10项,行政监督5项,行政强制2项。通过精准赋权,实现权责统一,增强尚村镇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建立“清单式”管理制度,规范用权。凡是能够实行清单管理的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均纳入清单管理,目前已逐步形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监管清单、收费清单等清单管理体系。通过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和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权力透明、规范、高效运行。

三是探索财政管理新模式,保障财力。在统收统支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县、镇政府支出责任,县财政加大对尚村镇的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所需资金按程序由县财政优先保障,保障了尚村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行政管理新模式

一是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建立“政务服务一平台”。整合基层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对需要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及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尚村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窗进出”“一站式”办结,打造综合、高效、便民的高标准政务服务大厅。推广“不见面审批模式”,建设综合性网上办事大厅,将复杂的行政流程内部优化。梳理制定“网上办”事项清单和“不见面”办理事项清单,在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同步公布,实行在线递交材料、在线审批群众办理事项,进一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民政、社保、卫健、危改、综治维稳、市场监管、烟草、残联等入网事项达到102项,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综合治理一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结合“智慧城市”创建和“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打造尚村镇社会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将各村安装的128个高清摄像头全部接入指挥中心,做到对镇区、各村主要街道进行实时监控覆盖。构建一套综合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尚村镇划分为162个网格,配备网格巡查员、网格长、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务员和网格志愿者。把网络管理融入基层党建、企业消防、安全生产、交通治理、民事调解、土地治理等涉及企业和村的管理中来,打造“天上有网、地上有格”的社会管理新模式。网格员、执法队伍、指挥中心共同将信息网、平安网、服务网织紧织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支队伍管审批”。尚村镇承接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及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向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归并,由原来“分头审批”转变为“一窗式”服务。组建行政审批队伍,事务性、辅助性岗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确保人员够用、能用、好用。推进日常监管制度化,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四个机制”(即健全电子政务在线监察系统、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全程可控机制、公开和投诉机制、绩效评估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是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按照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尚村镇现有的站、所、分局力量资源组建镇综合执法队,逐步承接相应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监督检查权等领域的执法权限,重点将规划建设、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文化市场等方面行政执法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以镇政府名义执法,实现全镇统一管理,解决“看得见却无权管”的难题。强化执法监督,同步建设执法信息监控平台,大力推进执法队伍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三、推进乡村善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强化基层政权,完善基层党建引领新模式。坚持“群众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到哪里”,推动党组织向各行各业、各领域延伸,通过把分散多元的要素统起来、管起来,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目前,尚村镇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8个、基层党组织32个。推行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代会主席、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等“多位一体”组织体系,强化党对村级各项事务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开展“星级党支部、红旗党支部”评选活动,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强化“三治”融合,推进基层善治新路径。以自治激活力。完善乡村治理的制度规范体系,推行“三议一行一监督”体系,加强基层纪检委员建设,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我监督能力。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立足各自村情,制定村规民约,对群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予以规范,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以法治促和谐。在整合提升“四个覆盖”“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基础上,探索推行“一村一中心(村级诉前调解中心)”的多元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理新模式。根据县法院授权,调解成功的出具司法确认书,和法院的判决书享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不成功的引导至诉调中心、法院进行调解,或依照法律程序进行诉讼。以德治正行为。坚持以规立德、以德正行,制定农村党员干部“八条规定”,规范村干部行为,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大力培育发展乡贤文化,积极发挥公序良俗的自我调节和农村乡贤的道德教化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村建起文化广场、文化阵地。

三是强化服务民生,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平台、政务商务便民三项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全镇32个村配备代办员,群众所办事项在村内代办员处即可发起受理。2019年以来,四级平台共办理失地补贴、个体工商开业登记申请、工商户名称预核、综治维稳等事项8900余件,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服务群众“零距离”。开通“社情民意”收集平台,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变成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载体,进一步畅通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已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环境面貌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村镇事项政务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