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和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研究
——以云南省晋宁区为例

2019-01-26李立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晋宁郑和一带

李立明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600)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开幕式上特别提到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云南省晋宁区作为郑和的故乡,面对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挖掘郑和文化,弘扬好郑和精神,助推晋宁主动融入昆明主城,服务云南“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郑和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郑和精神的内涵

郑和是海上第一人,梁启超先生称赞“郑和之后再无郑和”。1999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千年来全球最有贡献的100 位人物。中国有郑和等6 人榜上有名,郑和排名第一位。2007年,《商业周刊》网站评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30 名企业家,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凭借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上榜。郑和入选的理由是:他最具冒险精神,激励后代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郑和被列为入选的最伟大的企业群体第一位,也是时代最早的一位。世界权威《地理杂志》曾列出32 位世界伟大航海家,郑和入选,而且是唯一的东方人。这一切,足见郑和在世界上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力。郑和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二是开放包容的大海精神;三是合作共融的大同精神。

(二)“一带一路”溯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创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陆上丝绸之路起始于我国古代,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历代海上丝路,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

到了明代,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空前发展,航线已扩展至全球。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间),曾到达亚洲、非洲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对后来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具有先导作用。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作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丝绸之路昭示我们: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只能是改革开放。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里,中国必须学会和其它不同文化共生共荣,要始终保持一种谦恭的心态,努力学习别人,不断提升自己,唯如此,才能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为整个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今天讲的“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三)“一带一路”与郑和精神的契合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得到沿线国家积极支持和响应,但也出现“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论调和杂音。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和所凝聚的和平精神是消除杂音、增进共识的有力的文化力量。晋宁作为郑和的家乡,弘扬郑和精神,能在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推动云南辐射中心的建设。

1.从国家层面看,郑和精神与国家“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郑和下西洋播撒的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是先进的中国文化。郑和七下西洋,途径的东南亚、南亚、非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非常向往中华文明。郑和下西洋,通过传播中华文化和带去先进的技术,深受当地人喜爱。郑和以包容的方式接纳西洋诸国文化,适应当地风俗,并通过和平方式,与各地区之间建立起友好关系。完成了“开道九夷八蛮”“四海一家”“天下同享太平之福”的特殊使命。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为如今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建设做了最好的榜样与历史铺垫。

弘扬郑和精神,以大量史实印证我国长期坚持的和平外交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和提升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认同,对于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从云南角度看,打造郑和文化品牌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突破口

2013年3月,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云南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定位:“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包括经济、文化、交通、市场、金融、科技教育辐射等方方面面。其中,文化的辐射作用尤为重要。发挥文化的辐射作用,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必须得到广泛的接纳和认同。郑和在南亚、东南亚国家有着崇高的声誉,郑和精神的文化内涵恰好符合这一特点。把“郑和文化”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郑和文化的宣扬,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期向南亚、东南亚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精神风貌,展示中国开放、友好、发展、合作的国际形象,从而使东南亚各国人民更好地认同中国,认同云南,为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做出独特的贡献。

云南省晋宁区作为郑和的故乡,内部优势明显,当前还有诸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条件。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云南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规划,为晋宁的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撤县设区以后,昆明从“翠湖时代”到“滇池时代”的转变,是晋宁发展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速发展大旅游、大文创、大健康产业,晋宁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上有很好的基础和后发优势,能有效助推这些产业做大做强。中国昆明·晋宁未来城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0 亿元人民币,拟打造一个集国际旅游城、国际郑和文化城、国际大健康城“三城合一”的新型旅游康养城市综合体。晋宁要充分抓住并用好机遇,这样就能够顺势而为,使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好。

二、弘扬郑和精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郑和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成为重要品牌

2005年,经中央批准,中宣部、交通部印发《关于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纪念活动宣传报道意见的通知》(交办发〔2005〕153 号),号召全国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和郑和对世界航海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开展系列活动。国务院把郑和首航日,即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从2013年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所到出访国家,尽显大国外交风采,在讲话或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与其他国家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多次引用世人知晓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外交事例来表明中国政府一脉相承的和平外交理念。郑和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成为宣扬中华民族和平外交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当前弘扬郑和精神,打造郑和文化品牌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宣传载体。郑和是世界公认的伟人,但多年来,对郑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够,郑和没有作为云南对外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宣传不足,缺乏宣传载体,普通民众对于郑和认知率不高,缺乏对郑和的自信,郑和精神在打造如何服务和助力于辐射中心建设研究和应用不够。

2.品牌打造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云南对郑和精神文化的挖掘还停留在学术研究和节庆纪念活动的举办上,且郑和文化节从县级主办到市级主办的层级一直没有往前推进,参与活动的人员范围和影响力,受举办平台所限,存在目标定位不高、品牌建设力度不足、辐射影响力量有限等问题。

3.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力度不够。我省郑和文化的影响力不足,历史遗迹保护力度不够,纪念馆、纪念公园的规模和体量与上海、南京两地及南亚、东南亚地区差距较大。没有依托郑和品牌的文化项目支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

4.产城融合差,郑和元素体现不充分。晋宁撤县设区后,融入昆明主城的步伐并不是很快,产业、旅游、文化、生活及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郑和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度较低。体现郑和元素的东西,除了现有的郑和公园,郑和雕像、仿郑和宝船的三宝楼、仿明建筑的郑和故居,郑和之父马哈只墓、郑和纪念馆、郑和文化广场及以郑和命名的郑和路、永乐大街等,还没有真正做到在高水平的规划和建设中把郑和元素充分体现出来,郑和文化特色不明显。

三、对弘扬郑和精神,打造郑和文化品牌的建议

通过调研,进一步认识到郑和精神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到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对一个地区在激烈竞争中赢取发展机遇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化和文化品牌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作用。我们大胆地设想,对郑和精神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文化项目打造,而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助推辐射中心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来谋划和实施。具体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成立专门机构,做好顶层谋划

在省级层面成立高位推动的领导小组,并指定负责协调推进的具体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编制《郑和文化与云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研究提出以郑和文化为载体的涉及文化、经济、对外交流和产业、项目等一揽子实施计划。整合云南省郑和文化研究及展馆资源,建设对内研究、对外传播和展示平台;负责传播好郑和精神、讲好郑和故事、树立云南新形象。

(二)争取国家层面在云南筹办“一带一路——郑和文化国际论坛”或“一带一路——郑和国际文化博览会”,组织“一带一路”郑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

作为古丝路重要的通道节点,云南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要高度重视郑和文化的挖掘,抓住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在云南举办“一带一路——郑和文化国际论坛”或“一带一路——郑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交流平台的同时,实现将“郑和国际文化”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文化会展和经贸交流平台。此外,昆明市可以利用郑和故里的优势,牵头联合与郑和生平联系紧密的南京、苏州、泉州等相关城市共同组建“郑和海上丝绸之路”团队,以云南昆明为起点,采用“一支船队+一台郑和剧目演出+一个友好协议+一场文化展览+一组文化产品推广”的方式,沿郑和当年航海路线到南亚东南亚各城市巡展,缔结国际友城,促进城市和民间文化交流。

(三)开展以郑和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创作

联合中央、省、市文艺团队和各地郑和研究会等力量,以现有的郑和系列文艺作品为基础,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影视文化企业合作,创作以郑和下西洋为场景的音乐作品、舞台剧,像杭州《宋城千古情》、西藏《梦回大唐》、广西《印象刘三姐》、云南《丽江印象》、腾冲《梦幻腾冲》等史诗实景剧在晋宁古滇大剧院上演。利用旅游、会议、培训、交流吸引大量的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客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合作,开展联谊、征集、创作、甄选书画作品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以郑和、郑和时代、郑和下西洋、郑和文化等为创作要素的优秀书画作品创作、征集、甄选活动,集聚郑和文化精品,打造兼具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益的郑和文化艺术作品。

(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郑和历史文化项目

当前,郑和历史文化遗迹主要集中在晋宁郑和公园内,存在规模小、展品少、影响弱的问题,不足以支撑新时期郑和精神品牌的打造。一是规划优先,研究郑和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元素。利用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在晋宁区府所在地昆阳城区建设仿明建筑步行街,将晋宁区的地方民俗、特色小吃、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集中展示,打造吃、住、娱为一体的能留住游客的设施。二是在郑和公园临滇池水域一侧选址塑立郑和巨型塑像,使其成为郑和文化地标。三是对现有的郑和公园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参考南京郑和纪念馆、马六甲郑和纪念馆规模,重新选址扩建郑和纪念馆,将现有的郑和纪念馆、世界航海邮票展览馆、郑和故里纪念馆、郑和舰队展览馆全部整合其中,建设国内最好的集郑和文化旅游、博物展示等多元素为一体的综合纪念馆。

(五)以郑和文化为品牌,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依托郑和文化提升云南在南亚东南亚各国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使郑和文化品牌提升与金融产业、旅游项目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康养休闲度假产业等融合推进。比如,“未来城项目”就是将充分挖掘和利用郑和文化品牌和环滇池资源禀赋,按照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发展大健康、大旅游的要求,遵循“产城融合、文旅融合、医养一体、城乡一体”的建设规律,秉承“绿营城、水润城、花满城”的规划目标,通过实施一心(郑和文化心)一轴(水上鲜花风光轴)、一带(黄金海岸环湖带)一路(缤纷环滇路)、三大特色小镇(郑和文化小镇、黄金海岸水乡小镇、国际医疗康养度假小镇)、八大功能板块(水上体育运动、国际百花博览、生态绿色居住、郑和国际论坛、旅游服务、丝路创新产业、湿地科普游览、民族艺术文化),采取“系统性规划、平台化运作、共生性的发展”以及“1+1+X”(即“政府+一个产业主导型企业+若干产业门类”)的多元一体城市综合运营模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以郑和文化为品牌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历史悠久、薪火相传的郑和精神是一种强力粘合剂,是一种凝聚力的纽带,在新时代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动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郑和的精神不仅活在故里,更是活在了世界人的心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苦干实干,砥砺前行,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让郑和精神不断得到继承和弘扬,晋宁必将成为世界的晋宁。

猜你喜欢

晋宁郑和一带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二)
晋宁区总工会:开展“职工书屋”授牌赠书活动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