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都爱跨年演讲?

2019-01-24史小V

博客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阳吴晓波罗辑

史小V

事不过三。罗胖的跨年演讲进行到倒数第17场时,人们有点审美疲劳了。

关键今年他又多了许多战友:吴晓波、许知远、白岩松……纷纷登陆跨年演讲的舞台,要帮大家在新年伊始把形势捋捋清楚,把情绪搞搞平静,对过去say个bye,向未来立个flag,越看越有点普度众生的意味。

别的不说,能不吃不喝地说四个小时,本身就是个惹人羡慕的技能。奥运会开幕式时长也不过如此,但主播好歹还是坐在演播间里呢,姿势不一样,体力消耗差别可大不一样。我想来想去,唯一能媲美的工种大概是小学老师,老师们至少还有课间休息。

但在學校,听众的责任是被教育、被管制。跨年演讲是什么呢?一位成年大叔,身着牛仔裤,孤身一人,侃侃而谈人生哲理,场子是租的,进去听得花钱,直播是被冠名的,还有无法觉察到的流量分成,演讲过程中时不时还会穿插卖书、卖课的广告,感觉与多年前李阳的疯狂英语演讲,风格上虽有差别,本质上,也就隔了一个“语言类综艺节目”的定义罢了。

但多年前李阳忽悠的是三四线小城的高中生,而今的罗胖、吴晓波等人,侃侃而谈着面对的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是如今的跨年演讲比疯狂英语更高级吗?抑或这根本是同一代人,高中时听着疯狂英语长大,工作后思想迭代,对演讲的需求变成了当下?

对罗辑思维、知识付费的批评,在网上很多了。知识付费,是人家嚼后的二手知识;跨年演讲,不过是人家二手的年度总结。罗振宇曾在《奇葩说》节目中回应过:那些批评,我从来不看,在这个时代,合法地赚钱,不需要理会太多。

话说回来,有市场,便证明有需求。这个时代的需求是什么?是免除焦虑。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白领们,怕落后于时代,怕赶不上同僚,怕孩子掉队,怕睡了一觉起来,就稀里糊涂地失去了与世界同步的机会。跨年演讲,是一场大型集体心理按摩,告诉你,虽然世界很大,但听了,你就掌握了与时代共进退的密码。而在跨年夜进行这场心理按摩,就像去雍和宫烧头炷香一样,尤其具有仪式感。

朋友发来一则段子,题为“中国式和谐家庭标准模型”:爷爷喜欢权健,奶奶喜欢足力健,爸爸炒A股,妈妈买P2P,你听罗辑思维,你老婆看咪蒙,儿子打王者,女儿追凡凡。(凡凡是谁?我不解。答曰:吴亦凡。“他算是这里面最靠谱的了。”)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的精神寄托,这已成为刚需,而哪一代拥有话语权,就把自己的那个寄托,包装成最有品位的那一款。罗振宇说得对,这个过程中,只要没人犯法,没人有什么错,唯一彰显的,只是大家逃避失控的无力感。

越说越心酸。不如转头聊聊说话这件事。在我成长的年代,它是以“口才好”的标签,附庸在学识、成绩和技术之下的装饰。这几年,却摇身一变,成了一种谋生的本领。打辩论、演讲、朗读、脱口秀,全变成节目,可以拉广告,可以成明星,可以赚钱,真神奇。

这个道理,也是罗振宇揭开过一半的谜底。他曾解释说,未来的世界将极度分化,只有跨界人才,方可能真正出人头地。如何跨界呢?你要有一个主业,在这个主业里能排进前20%的行列里,此外还要有一项也能站在前20%队伍的副业,而写作或演讲,是最容易学习的副业,只要日复一日“勇敢地写”、“勇敢地说”,就能够获得进步。

另一半谜底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声响太过巨大,越发让每个个体感觉到自己声量的渺小,他们渴望表达,渴望自己的声音被放大、被听到。这是一个以“表达”为显性属性的时代,微博、微信、头条、抖音、Facebook、Intragram、YouTube……所有创新型应用,都在鼓励大家:“去表达吧,你将获得非同寻常的感受。”

唯一让人感到悖论的是,尽管这个时代已如此崇尚表达,但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它仍没有被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成年人一边在努力成为表达者,一边对小孩子说的仍然是:别闹,听话!

猜你喜欢

李阳吴晓波罗辑
天竺取经之二
特殊的考卷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吴晓波:我的自信害了我
《罗辑思维》节目中罗振宇的主持艺术
10万+资讯为何会被疯传?——基于《疯传》STEPPS 原则以及吴晓波频道样本资讯的实证分析
你喜欢干什么
开在心头的花
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的知识分享特质——以《罗辑思维》与《晓松奇谈》为例
中国制造业企业面对三个重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