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好“三种气”写出纪检监察好文章

2019-01-21马建光

党建 2019年1期
关键词:正气生气纪检监察

马建光

近年来,纪检监察系统的宣传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大众化,在一定层面上提升了执政公信力,也让一些虚假信息不攻自破,纪检监察宣传这一“喉舌”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震慑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纪检监察宣传依旧存在不敢写、缺地气、少创意等问题。因此,要写好纪检监察文章,执笔者可尝试练好“三种气”,实现以信念代替包袱、以脚步查探真实、以故事传递清廉的初衷。

心有“正气”破解“不敢写”桎梏。正气,即存在于执笔者心中的正能量。由于纪检监察宣传工作的特殊性,要撰写一篇案例稿件,执笔者常常面临一系列考验,如怎样写不会引起歧义,宣传扩大化会不会对相关单位和地区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怎样应对不可预测的网络舆情等等。还有一些基层执笔者反映,因工作范围有限,违纪人员都是“熟人”,曝光别人既伤面子更伤感情。障碍如山,执笔者凭借的就是一腔正气。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主动应对、及时发声,将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公开化、透明化,坚持“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曝光一起、震慑一批”的要求,积极引导舆论。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更需在培养干部的正气上下功夫,一是堅持去神秘化,二是给予执笔者一定的心理支持,三是为执笔者所思所虑的问题作出应对预案,确保有问题立即处置。

行有“劲气”突破“缺地气”难题。接地气就是要求贴近真实生活,对于纪检监察宣传工作而言,一旦文章漂浮就失去了教育引导的作用。因此执笔者必须具有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深入事件中去查探真实的一股劲气,摸清事件背景、当事人心理、前因后果等要素后方可整理形成文章。撰稿最忌讳的就是只坐在办公室看资料,用自己的推理和猜想去写他人的心理。当然,对于一些日常工作信息,虽不涉及心理状态的描述,但也不能学“开篇一张图,随后全靠编”的陋习,应谨记只有真的做了,才能写得真切。除此之外,行有“劲气”也是对整个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因为写作的基础素材源自纪检监察的各项工作,这就需要纪检监察干部用耳去听取群众呼声、用眼去查看工作实效、用脚步去丈量真实情况。对于执纪监督要求就更加严格,从线索来源到审理结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实做好,经得起检验、守得住原则,从各个方面保障发出去的外宣稿件接地气、有底气。

文有“生气”打开“少创意”枷锁。此处的“生气”是指文章的活力和生命力,一篇文章能否感染人带动人,在于其能否引起共鸣。“生气”来源于生活,如人物、故事、情感。那么,对于纪检监察宣传文章,如何才能有“生气”?这就需要执笔者全面熟悉情况,细心研读素材,并从中寻找到群众最关切的内容、归纳干部最需要的精神、传递社会最需要的能量。与此同时,纪检监察宣传还要把握新形势下的宣传特色,那就是运用网络进行多形式宣传。例如一篇反腐倡廉的文章,目前多数是以照片+文字、视频+文字、漫画+文字、声音+文字等方式凸显它的感染力,所以需要执笔者和纪检监察机关以网络发声为主,善用微言微语,坚持“内容姓纪、形式姓网”,从正面引起网友共鸣。另外,对于纪检监察宣传中的突发事件,撰写回应文章前切记将时、度、效三要素中的“时”作为重中之重,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立即研判应对、灵活正向引导、有理有据反馈,进而增强纪检监察宣传实效性。

纪检监察宣传工作凝聚的是整个队伍的正气、劲气和生气,作为纪检监察宣传人,唯有修得一身正气、练好一身本领、写好一手文章,才能真正传播正风肃纪好声音,传递反腐倡廉好故事,最终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作者系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责编/王兆伟)

猜你喜欢

正气生气纪检监察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纪检监察工作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