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9-01-21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条船数感重量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赵 婷

一、在生活中积累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大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立足于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感。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以教室内的一切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提一提物品、背一背同学、猜测重量等方式,让学生对物品的重量产生初步的印象,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研究对象的重量,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数感的启蒙。

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学生自身的差异,导致学生对于数的意义和作用的感知和理解也会有显著的差异。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流,就会有两种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形成数感。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中,让学生到家电商场调查与记录电器的价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带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激烈地讨论着。对于同一电器,不同学生调查的价格也有所不同,比如冰箱标有799 元、1399 元、3599 元、6790 元、10199 元等不同价位。学生在开放的互动讨论中,不断丰富自己对于数的认知。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数感

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具备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和灵活地运用数感,而不需要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探索与发现来发展自己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周末春游活动中,有21 个同学想要划船,但每条船上最多只能坐5个人,那么他们最少需要租几条船呢?

在这个实际问题中,教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用除法计算,而是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商4余1的实际意义,其中,4 表示4 条船,1 表示还剩余1 个人。由于每条船最多只能坐5个人,所以一共21人,如果只租4 条船,则还有1 人剩下,所以,还必须要租一条船,答案应该是最少需要租5 条船。事实上,从现实问题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坐船方式,比如,4条船坐4人,1条船5人;或2条船坐4人,2条船5 人,1 条船坐3 人等。这些都是符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且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感,才能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感并非一下子就能形成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与感悟逐步建立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的思维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估算、心算等技巧,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

猜你喜欢

条船数感重量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重量
算法多样化教学分析
层层推进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应用问题(二)》教学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动动手 动动脑
巧估算 妙解题
创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