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9-01-2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王国民

天津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变式解题阶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 王国民

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练习课。练习课是继新授课之后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之一,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必经之路,又是培养训练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新授课中,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基本技能、技巧缺乏,认识水平不高,思维方式单一,学习要求仅限于初步。再者,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刚学的知识开始遗忘较快。

鉴于以上原因,练习课成为一种必需。小学中的练习课占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很大的比重。练习课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改错练习、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通过综合练习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练习课的题目,那么练习课的教学一定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一、优化练习课的设计

练习课在避免单调机械重复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注意练习课三个阶段的设计策略。

(一)巩固阶段的练习设计

基本练习应紧紧抓住“基本”。巩固概念的基本练习应围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进行设计;巩固法则运用的基本练习,应按照教学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来设计,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巩固解答应用题的基本练习,应围绕一类例题的基本结构设计,可以让学生解答与课本例题类似的应用题,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基本练习应注重使学生会想,让学生说理,反馈应注重中等学生以及学困生。

反馈练习设计,要针对学生新授课的作业情况有的放矢,要注意收集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把其中典型的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会诊”,练习时要求学生先指出错误及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出怎样修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并掌握这道题的解题方法。

(二)深化阶段的练习设计

变式练习一般指知识的本质特征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变式练习。巩固概念的变式练习设计,主要可以从提供给学生的概念,肯定例子和否定例子的变式,让学生进行判断推理;运用法则和公式的变式练习主要可以改变运用的情境,以及变换运用法则和公式,解题的思维方向等方面的设计;解答应用题的变式练习,可在保持基本数量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情节变化,扩缩变换,可逆变换。深化阶段练习要适量、适度,注重练习后的评讲,做到练一题,明一理。

(三)综合阶段的练习设计

综合阶段的练习设计,既要有重点,又要有综合性。可以把新旧知识综合于一题;一题多解使题目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设计一些引申性练习,以启发后继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虽是旧知识但有新意的题目,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综合性练习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解答,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区别评价、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优化练习课的教学结构

练习课是一种讲练结合型的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巩固阶段分为基本练习和反馈练习两个环节;深化阶段分为变式练习和引申练习两个环节;综合阶段分为综合练习和形成性练习两个环节。

巩固阶段,这是练习课的起始阶段,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基本练习和反馈练习,进一步巩固新授课所学的基本知识,针对新授课后的作业反馈情况进行改错讲评,补差补缺,形成初步的能力。

深化阶段,这是练习课的中心阶段,这一阶段的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为后继知识的教学做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在于学生独立练习,多思考,多探索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深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综合阶段的练习目的在于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全面反馈学习情况。

三、优化练习课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自控性较差,多数时候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为练习课没有新授课有吸引力,学生容易无所谓心不在焉、纪律松散。因此,教师要有意设计一些易吸引学生的素材,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的情境。

例如,书写题目时可将重点、难点处的颜色设计得鲜艳点,呈现方式也可丰富一些,可以化静为动,可分步出示,加入必要的故事情节,如帮小鸭找妈妈、给下面的花配上叶子、啄木鸟治病、抢占高地勇夺红旗等。如此创设情境,既组织了教学又使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中,收到较为理想的练习效果。可见课堂上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游戏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长知识,“玩”中增长才干。

(二)练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情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课中,让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体,营造丰富的、生动的、真实的数学学习氛围,赋予数学学习鲜活的现实意义。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际应用,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让实践“占据”课堂一席之地。

四、结语

在数学练习课中,每一个小小的练习都要考虑它的作用、目的,是否必须要练习,是否有效。只有设计出真实有效的练习,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上出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需要教师精心地研究教材、备学生,做到“情趣”并茂,又要拿捏分寸,其难度不亚于上好一节新授课。我们应该充分理解练习课的思想和原则,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变式解题阶段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用“同样多”解题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