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9-01-21甘肃省民乐县六坝学区柴庄小学赵国云

天津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语文

甘肃省民乐县六坝学区柴庄小学 赵国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是君子之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有序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是开展教育的主要学科,教学工作者除了“教书”,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育人”,让学生明是非、知真伪。渗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才能立足于根本,从而放眼未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德育方式,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运用鼓励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德育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性与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加强自身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学方法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机会,提升学生与教师互相了解的程度,营造轻松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与人沟通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语文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在人格、审美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将认识和德育统一起来的过程,同时认识的发展也是一种伴随着学生德育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设置德育情境

小学生的德育相对比较肤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并且容易受到教师德育的影响,同时也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打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适时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的德育营造一个适合的德育氛围,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德育体验带来活跃的因子,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更佳的学习与德育培养效果。

(二)准确找到文章的德育渗透点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因为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大都有浓厚的德育色彩。教师在教学时,将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小学语文中的课文虽然简单易懂,但让小学生自己掌握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小学生的思想,进而准确地把文章的德育点融入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与小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德育的发展造成阻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情境教学中,增加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自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丰富其美好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四)评价学生时要客观

小学生真实的德育体验是在自主性学习和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未经过指引形成的德育认知有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形成德育认知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例如,有学生有消极的德育认知后,若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和责怪,学生就会在以后的德育体验中,没有勇气再自主思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灵活多样的教法中渗透德育思想

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学生们逐渐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取了一定的“感知”,有自我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因而对学生们的德育渗透不应以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强制性的灌输或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下,甚至还可能起到与之相反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语文教师,切记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不能因守旧而使用僵硬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兴趣,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地参与进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在作文主题教学“我最尊敬的人”时,在课前预习阶段,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们以画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尊敬的人。上课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我逐一观察、点评学生们的作品。我对学生们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他或许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也可能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陌生人。这位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身上必然有我们缺失的,或者是感恩的可贵之处。老师相信,每位学生心目中最尊敬的人,也是我们的榜样和信念。我们‘看图说画’,以自己的画为参考,打开心扉,将我们最尊敬的人用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课前别出心裁的画画和课堂上与学生们的互动,学生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而写出的作文情感丰富,内容充实。

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不能完全停留于纸面上,应与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们学为所用,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状态。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注重“知”而忽略于“行”。应试教育环境下,随着学习压力的加大,也在客观层面引导了教师和学生们放弃了大部分的实践活动。不言而喻,纯理论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而缺乏实践锻炼也难以让学生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反应。为此,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开展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感知、尝试,从而才能得到真实的体会与收获。

关于语文方面的实践活动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做一个有心人,即能让实践活动俯拾皆是。比如说,以树立班风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动手操作,打造出积极向上的教室氛围。重视黑板报的更新,围绕“某某”主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和编写。教室内设置“小小读书角”,放置一些读物,让学生们在闲暇之余自由进行阅读、讨论。班会课应充分利用起来,以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实践,感知“德”之所在。报名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作文竞赛、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等等,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我,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德”之所在。

此外,如条件许可,应积极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馆、贤达故居、人文古迹等,让学生们走出教室,打开视野从而增广见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渗透,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们的兴趣为起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多元的渗透方式,并在教学活动中找寻到合适的切入点。家庭是学生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自理,自主学习等等。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