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多样,更美丽

2019-01-21

中华环境 2019年6期
关键词:夜蛾物种文明

有植物学家曾对生物多样性之于人类的作用作过精辟概括: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优良的生态群落的建立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环境。换言之,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今年1月以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即秋粘虫)迁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迅速向北扩展,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4个省(区、市)造成危害,威胁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这起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再次敲响警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不能掉以轻心。

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人类的未来离不开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意味着必须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粮食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基本要素。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自然湿地30类;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我国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98317种;在遗传资源多样性方面,我国有栽培作物528类1339个栽培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然而,我国生物多样性尽管丰富,但也面临着如经济建设扩张导致的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和丧失、盗采滥伐、非法猎捕、全球气候变暖、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挑战。

面对挑战,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与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成效明显,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不断提高,认真履行已加入的生态环境相关国际公约,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这也在提醒我们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和其保护的重要意义——没有粮食和健康,人类无法存续。而肆虐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草地贪夜蛾还在以极强的繁殖力和飞行能力继续威胁我们的粮食和生态安全。

因此,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项全球共同责任,世界各国必须紧密合作应对:继续完善保护政策,继续探索和创新保护机制,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同,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学保护水平,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发力。因为,只有地球生物多样性越丰富,文明之花才更绚烂,世界才更美丽!

中华环境编辑部
2019年6月

猜你喜欢

夜蛾物种文明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请文明演绎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漫说文明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对不文明说“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