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时代中的2019

2019-01-20张旭辉

中华环境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污染时代

张旭辉

近些年,我国大多数环保从业者大约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关注,分析,研判,不知不觉地2019年也这样过去了。这一年,也有许多事值得回头再看,从中感受这大时代的律奏。

这一年,天、地、人都有好消息传来。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2018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已提前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3%,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迄今我国电力供应仍有78%来自燃煤,能源禀赋非绿属黑,却能实现这么大规模的碳减排,实为不易。生长万物似黄金的土地也受到了更多关照——今年4月-7月,河南、天津、山东等地已就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河北、山西等地也启动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重庆市出台政策,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将被终身追责。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则让“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理念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程度的落实,推行的过程尽管颇有曲折和困难,却也正好创造了一个环保社会实践的平台,让市民们切身体会参与环保的个中滋味,也为公共部门听取民情、改进工作、锻炼能力提供了机会和渠道。

成绩归成绩,挑战仍然不小。据2019年前11个月空气质量状况报告,各项数据指标并未全线奏凯,而是有好有坏,战事焦灼。业界周知,我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中,目前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中之重,付出巨大代价尚且僵持难进,可见污染防治任务之艰巨。近期,生态环境部表态,要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形做好工作安排部署,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狠抓落实,确保打好打胜污染防治这场大仗硬仗苦仗。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这番表态针对的是反复出现的“环保影响经济发展”论,这个论调看似维护经济发展,实则在为继续维持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低质量增长模式制造借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几十年,我国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早已面对着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的局面,但长期形成的低端产业路径依赖并非轻易能够改出。腾格里沙漠时隔仅五年便再次曝出令全国关注的污染物偷排事件,可见即使是当年业界多予褒扬的依法严肃处理也未能达到令人“十年怕井绳”的效果。未来如不能通过严格和科学的环保措施压缩淘汰无效、低效产能,倒逼出更为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在新时代,原有制度安排和商业模式越来越面对挑战。民企拥抱国资的趋势仍在继续,混合所有制环保企业不断增加。我国国情决定了环保业务相当大的一块来自财政投入,国资有先天优势。经历了几年加杠杆又去杠杆,行业概念大热又退烧的折腾之后,一些企业主看清了趋势,做出了理性选择,将自身的技术与国有资本的力量绑定。新领域、新时代都亟需符合其特点和实际的变革。

在国际和地区竞争日趋显性和激烈的当下,是否有魄力进行自我变革是能否占据优势并最终左右胜负的关键。因此,2019既是精彩纷呈的一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正如人生虽长,关键之处却只有几步,环保工作能在国家的转型和崛起中起到多大作用,或许就在这几年之间。但愿多年后,风波平时,今天默默耕耘的人和他们所做的事仍能被记住和纪念。不需花,不需酒,清茶一杯足以慰之。

猜你喜欢

污染时代
什么是污染?
什么是污染?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