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音乐音响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2019-01-18刘严红

科技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刘严红

摘 要 作为一种以动画加声音纪实描写的方法展示某一事物的记录手段,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历史的忠厚写实。在如今的数字媒体时代下,高端科技促使影视行业快速发展,也使得纪录片的创作趋于多样化,为满足观众需求,在纪录片创作中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使用音乐和音响。文章结合音乐音响的作用,就新媒体时代其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音乐音响;纪录片创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26-0177-02

1 音乐音响的作用

1.1 传递情感,抒发感情

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为真实完整呈现事物或人物本来面貌,会大量进行拍摄,再依靠后期剪辑成有序的画面,而这往往在将素材打散的同时使得素材减少,减弱了片子的故事性。此时借助统一和谐的音乐就可以在整体上渲染故事情节,帮助观众迅速将情感融入到影片当中。以纪录片《自然的力量》为例,生活在西藏寺庙后门高山上的旱獭,既不像狗类也不像猫类的它们就像是入侵人类领地的另类生物,但由于愉悦轻松的背景乐,传达给观众的并不是它们与人们之间的矛盾,而是与人们在一起相互生活玩耍,充满神奇而又温馨的美好一幕。

1.2 交代事件发生环境,烘托气氛

音乐和音响在带动画面整体效果的同时,还能带动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画面氛围。在《自然的力量》第二集中,导演就通过大量愉悦轻松的背景乐将生活在四川无量山深处的长臂猿之间那种惬意悠闲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随着轻快的曲子,灵活敏捷的长臂猿既让观众看到它们生存的环境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和谐安逸。

1.3 推动叙事,产生叙事节奏

基于纪录片独特的特征,但是用简单的解说词配以跳跃的画面,会导致影片过于平淡乏味,这时感染性极强的音乐和音响恰好可以弥补以上问题,精简又不占篇幅的音乐会将影片中一些看似毫无联系的镜头巧妙衔接起来,促使整部影片的节奏性和故事性更富感染力,情节更完整有序。在《自然的力量》中,激昂蓬勃的开篇乐让人在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总让人忍不住对自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能轻易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影片当中,再结合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配以在不同环境下的音樂,充分展示各种动物最真实完整的一面,通过各种自然衔接,使整个纪录片形成了统一的叙事节奏。

2 纪录片创作中音乐音响的运用技巧

2.1 持续的同期声

纪实拍摄是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手法。本片近5个小时的时长里同期声几乎占据了一半时间。通过最后一集可以得知,录音师为了采录刚刚呱呱坠地的小山羊微弱的叫声,将话筒贴近幼羊缓慢移动。拍摄雄鹰在天空翱翔时,则有录音和拍摄人员乘坐飞机,近距离记录鸟儿在空中挥动翅膀发出的急速有力的声音。基于创作人员坚持认真的工作态度,我们仿佛可以听见气流滑过它们柔软的身体弧线时,带动羽毛飞扬的声音。这就是同期声带给观众影片最真实完整的一面。

2.1.1 信息传递

另外,在《自然的力量》中,同期声还有着承担信息传递的作用。例如,在第一集《纵横》中,藏北高原上藏羚羊与狼群之间上演的惊心一幕,如果不配以同期声,观众看到的画面只能是羊群受到攻击后随着扬起的尘土四散逃走移动着的圆点,给观众的感受单一平淡,丝毫没有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影片当中。但当狼群发出嘶叫,藏羚羊四散逃窜急速的蹄声渐渐涌来时,观众立刻清晰感受到画面中惊心动魄的危险度。此时,同期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羊群和狼群之间充满危机的生死博弈,还点燃了整个草原上仿佛如战场般一触即发的气势,既是对拍摄现场的还原,也增强了故事趣味性。这不仅仅是声音中其他组成要素无法做到的,也是影片画面无法代替的。故此,纪录片中的同期声除了可以传递一般信息,还能成为某些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2.1.2 拟人化表现

鉴于《自然的力量》是一部自然生态纪录片,拍摄对象主要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因而,在此片的同期声中几乎不见人声。然而,由于后期将各种动物发生的声音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与画面完美结合在一起,在此片中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观众所表达出的情绪。在第二集《山峙》中,生活在四川无量山的长臂猿在茂密的树林中敏捷的跳跃,随着心情的变化而随时变换的叫声,配合着晃动的身体就好似一个人长出了翅膀般在林中飞跃,加以轻松愉悦的背景乐,更是将长臂猿之间的生活习性与人类之间的某总亲密度完美连接在一起。《自然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之中把某些动物的身份转换成了富有情感的人,观众的情绪会随着画面中动物的一举一动而转变情绪,因为那一刻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了影片当中。

2.2 表情之外的音乐

纪录片中的音乐总体上可分为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种,《自然的力量》作为一部自然生态纪录片,影片中的背景音乐都属于主观性音乐,即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所添加的音乐。具有创新引导和渲染性效果的主观性音乐,对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主体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2.2.1 推动故事情节的转变

《自然的力量》在发挥音乐渲染性效果的同时,也将音乐引导性合理的运用到了推动故事情节转变上。在第三集《水流》中,地处我国北端的新疆伊犁河谷,每年十月下旬,都会有大量的疣鼻天鹅从西伯利亚出发历经上千公里的长距离飞行来到此地,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白天鹅伴随着悠扬和缓的旋律在空中轻舞着双翅,越过丛林,掠过碧蓝色天空缓缓落在水面上。当观众沉浸在美好和平的氛围中时,一阵悲昂的音乐响起,伴随着沉沉落日,这群美丽优雅的白天鹅即将开始新的征程,让观众内心不禁徒然生出一种浓郁的不舍之情。导演巧妙的利用音乐,先营造美好自由的氛围,再通过音乐的转变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2.2 串联全片的节奏

纪录片《自然的力量》近5个小时的片长里,近乎三分之二的时间被音乐覆盖,那些悠扬轻快的旋律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细细感受影片中背景音乐可以发现,随着画面中动物的运动轨迹,背景乐的节奏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鸟儿在空中展翅飞翔时,音乐即刻变得平缓悠长,当狼群捕食藏羚羊时,音乐即刻表现出严峻紧迫的节奏感。仿佛是声音在迎合画面,也仿佛是画面在迎合声音,这样的节奏对影片在叙事发展过程中赋予了整部作品以独特的韵律感。

2.3 同期声以及音乐音响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为使纪录片的真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对同期声的保留和使用是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主要关注的问题。同时,为了将影片的艺术创作形式完美呈现出来,除了在音乐音响等方面的运用,结合其它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展现纪录片的真实性。

2.3.1 空间暗示

情节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自然的力量》选择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加以展现,从而使得观众在听到音乐时就立刻反映出各种动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例如,在第四集《风起》中,创作者用具有现代节奏感的弦乐配合画面中不同动物的同期声,再加上草地上风车、河流、野花的独特音效,连接起西藏巍峨高耸的雪山,使得地域性变得十分鲜明。

2.3.2 情节暗示

反复出现在影片当中的事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后续事件情节的发展,在第五集《共生》中,画面最开始出现的是一群西藏人用特制的画笔和石头粉末认真制作坛城的畫面,摇曳的烛光、代表性的经文、五色石子、充满泥泞的田埂、脚步匆匆的人们、茂密的树林,多次出现的西藏文化,手持嘛尼轮的老者,通过这些侧面描写来暗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随之出现的白马鸡、憨圆的旱獭则印证了前面反复出现的暗示性事物。

2.3.3 有所侧重

纪录片在创作过程当中,需要融合众多不同的元素合理安排比例来展现创作者需要表达的意思。苏联纪录片创作家维尔托夫曾说过,声音虽然是电影众多素材中的一种,但不能把它丢在整部作品中,要结合其它素材合理安排比重。在《自然的力量》中,循序渐进的音乐在极富生命力和视觉冲突的感受下逐渐将观众的情绪引入到正片中,戛然而止的停顿让观众的心一紧,此时转换大气激昂的旋律点燃观众的好奇心,视各种动物的特征习惯配以不同的同期声增加真实性。

3 结论

作为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元素,音乐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文化的进步,大众的关注点会逐渐转移到纪实纪录片上,这对创作者对于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以及在思想内容的创新性、技术层面的专业性和提升人类精神等方面既是考验也是发展机遇。相信在不久之后,作为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音乐会随之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杜建华,李旭.纪录片幕后记录:溯源、特征及其表现——以《自然的力量》及《第三极》为例[J].电视研究,2018(4):92-94.

[2]纪君.中国自然类纪录片何以突围?——以《自然的力量》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2017(4):21-23.

[3]杨杰,徐晓.《自然的力量》的艺术追求与价值启示[J].电视研究,2017(4):64-66.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动画在傩戏艺术中的应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