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 构筑基层协同治理新篇章
——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创新实践

2019-01-18

中国民政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东关社工街道

一、东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东关街道办事处位于奎文区核心区域,街道下辖苇湾、奎文门、中和园等9个社区,共有小区123个,其中社区管理小区58个、单位自管小区33个、物业管理小区32个,居民3.6万户、共12.2万人。近年来街道积极响应顶层设计的要求,坚持需求与问题导向,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内生力量,着力破解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结构失衡、居民参与度不高、自治成效不佳等难题。从以下表中可以看出,东关街道目前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2家,主要有为民服务、公益慈善、文体娱乐等类型,其中便民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最多,占到半数。各社区中工福街社区社会组织数量最多,达到25家,占总数的24.5%,其他社区数量较为平均,相差不多。整体来看,东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数量较为充分、发展活力较为充足,但也存在发展类型不够均衡、社会组织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东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三个篇章”: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新乐章

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东关街道对社区社会组织像对待新生命一样,从精心孵化、细心呵护、悉心栽培、用心扶持到全心投入,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优到精,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崭露头角、锋芒初试,共同演奏了一曲“社区善治”的华美乐章。

(一)出生篇:千呼万唤始出来,盛世素姿见真颜

1. 健全完善配套政策。东关街道出台《奎文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关于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办法》,对于培养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及要求等作出了规定。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按照“街道主导,项目带动,多元参与,整合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帮助解决社区及居民生活中的难题和服务需求为重点,不断拓展居民服务领域和项目,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享受社区服务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

2. 明确孕育孵化重点。东关街道将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点发展类型,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弱势人群或边缘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因地制宜采取设立孵化组织平台、孵化培育资金、建设孵化基地等多种扶持举措,着力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在活动资金、组织协调、活动场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在工福街社区成立了潍坊市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器和培育平台——潍坊市奎文区益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探索了“一领双融三孵化”工作模式,先后培育孵化“草根文化社”、“工福晴雨”服务队、“心相连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24家。

3. 打造精准培育模式。东关街道按照“以需定供、精准培育”的孵化培育模式,有效回应社区居民需求。比如针对苇湾社区老年人比例较高、养老服务需求突出的问题,依托3054平方米的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探索社会组织助力养老服务工作,成功孵化了奎文区乐享天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针对院校街社区办公楼密集,年轻人比重大,参与公益事业意愿强的特点,对该人群精准定位,帮助他们成立“锋领壹+”白领服务联盟,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

4. 探索分类管理机制。东关街道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类管理、三级管辖、双轨制管理”:对符合法定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帮助协调区民政局申请登记注册;对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由街道备案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和业务指导;对规模较小、组织较为松散的社区社会组织,由社区备案管理,社区党委、居委会对其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养育篇:凝心聚力谋发展,众志成城启新程

1. 以政府购买实现资源引导。东关街道先后在低保核查、社工培训、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等方面,以项目管理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等支持,引导不同类型、不同状况的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东关街道先后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奎文区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奎文区益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

2. 以公益创投集聚市场资源。东关街道探索创新,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集聚资源,构建多元化、制度化的资金保障体系。投资11.6万元举办了首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内容都以东关街道辖区内社区需求或问题为出发点,并将评选出的好项目落户社区,回应社区需求、解决实际社区治理问题。

3. 以招才引智发展人才队伍。东关街道通过推动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社会组织联系协作机制、强化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开发能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指导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资金使用和活动开展等方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专业社工业务知识培训,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的工作经验,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发展的可持续性。

4. 以奖励减免促进全面呵护。东关街道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活动场地、补贴奖励、费用减免等全方位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全面呵护。为强化硬件支持,在每个社区设有网格办公室、社工服务中心、义工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在院落、网格等范围内合理设置社会组织活动空间,无偿提供给社会组织使用。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成效明显、项目化运作良好的示范点给予5000元至1万元的奖补资金。支持成立了“奎文区阳光企业发展促进商会”,协调社会资源,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三)成长篇:小荷才露尖尖角,吾家有女初长成

1. 社工入驻促社会组织专业化。东关街道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志愿者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着力打造社会工作实习实务实训、社区人才培养“两大基地”,制定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3年行动计划》,以连续3年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使社区工作人员持证比例突破60%,形成了督导+持证社工+一线社工带实习社工的良性循环体系,为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2.“ 四社联动”促参与方式制度化。东关街道努力推进经济管理与社区治理双线运行,深入实践“四社联动”机制:以社区社会组织为媒介,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新型的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社会动员机制;不断完善评估监管机制,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的监督与指导,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项目路演、链接资源,确定项目并提供团队能力建设、财务管理培训和项目督导评估等专业支持。

3.“ 一核三擎”促社区治理系统化。东关街道加强“系统化建设”,保障各个项目的运行,规范工作,同时推进干部力量下沉,实行领导干部包社区责任制,做到“落实责任进社区”;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居民群众,做到“反馈情况进社区”;通过“苇湾社区居民网上议事厅”“李家街社区微论坛”等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做到“带着任务进社区”。通过创新“一核三擎”治理模式,夯实了党建基础又巩固了群众基础,解决了社区难题,满足了群众需求,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4. 规范运作促社区工作项目化。东关街道成立由街道、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项目评议管理小组,对项目的征集、筛选、立项、实施、管理、评估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不断打造流程科学、内容规范、操作成熟的项目品牌。确定了公益创投和居民自治两大类重点项目培育和支持,不断推动项目化运作。

猜你喜欢

东关社工街道
青春社工
我家的“忍者神龟”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热闹的街道
在古东关,眺望县城全景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街道等